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廟堂理學、民間理學發(fā)展特點
        ——兼論漢學、宋學的統(tǒng)一性

        2019-12-14 20:54:52路鵬飛
        哲學分析 2019年3期
        關鍵詞:程朱心學格物

        路鵬飛

        《四庫全書總目》言:“蓋經(jīng)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雹儆垃尩茸骸端膸烊珪偰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頁。如果說宋學確立了四書體系,清代漢學則使學術重新著眼于五經(jīng)為主的經(jīng)學體系。這兩個體系共同構筑了清代學術研究的兩條主線,影響深遠。然而漢宋之爭也是貫穿其間的一條主線,眾多學者對此多有論述,如章太炎、劉師培、鄧實、梁啟超、胡適、錢穆、余英時、侯外廬、朱維錚等分別從政治或思想史的角度進行過辨析。雖然經(jīng)學自身即包含義理之學和訓詁考據(jù)之學,但是清代學術發(fā)生的三次大變——國初、乾嘉、道咸,無不涉及此爭議。盡管不同時期的漢宋之爭的具體指向不同,出發(fā)點不同,如漢學有清代漢學和兩漢之學之分,宋學又分明代心學和兩宋理學之所指。但是清代學術總體趨勢主要是漢學對宋學的否定和反對,或者說通過這種“去宋學化”“去明學化”,使得清學在這種對待中確立學術地位。這種影響甚至一度持續(xù)到現(xiàn)代。因為漢宋之爭不僅涉及學術指向,同時也關乎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它還影響對宋學和漢學的價值判斷,其中主要是指宋學,尤其是明代的理學,如明清之際把明朝滅亡歸結為理學的空言心性、不求修己治人等原因。此外,它還會影響現(xiàn)在的研究方法,即是重視訓詁考據(jù),還是闡發(fā)義 理。

        清代漢學對宋學的否定,主要表現(xiàn)為以訓詁考據(jù)的立場批評義理之學。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是政治上的考量:主要包括對明朝滅亡原因的歸結和對清代廟堂理學的反對。如顧炎武、顏元等人把明朝滅亡歸因于理學,尤其是其中的心學,即顏元所說的“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①顏元:《顏元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51頁。。而戴震反對的則主要是清代廟堂理學的“以理殺人”。此外還包括一條線索,即侯外廬、朱維錚二位先生認為的清朝因勢利導實施的“以漢制漢”的統(tǒng)治謀略。其二是出于思想上的學統(tǒng)之爭:清代學人要建立自己的學統(tǒng)或道統(tǒng),并以此來影響政治。因此要“去明學化”,以此區(qū)別于濂洛關閩的傳續(xù),此方面如江藩的《漢學師承記》。當然否定學術影響政治,最后導致清廷承認漢學的官方地位。清代廟堂理學由開始的尊宋到后來的崇漢或者說漢宋兼采的變化,如召集清代漢學家參與四庫編纂的事例。然而清代學者既認為舍經(jīng)學無理學,即理學屬于經(jīng)學,但是又唯訓詁考據(jù)是尊,對明代理學一再貶低。其三在于實用的考慮:清代儒學認為理學不能致用,只有通過經(jīng)學才能通經(jīng)致用。因此對于明代理學批評尤烈。當然,過去也有學者試圖改變這種看法,如章太炎、劉師培、錢穆、林慶彰等學者。章、劉二位先生主要圍繞桐城派和經(jīng)學家的漢宋之爭展開討論,錢先生則就清朝學術師承及演變上進行闡釋,林先生則論述了明代的訓詁考據(jù)學即經(jīng)學的發(fā)展。

        以下主要回溯明代理學,論述明代理學的發(fā)展及衍變。分別就廟堂理學和民間理學,以及方法論、工夫論等方面進行闡釋。

        一、明代廟堂理學的特點及其價值

        明初朱元璋提出:“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以正,彝倫攸敘,其功參于天地?!雹趧⒃洌骸秳⒃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246頁。“特設科舉,務取經(jīng)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實相稱者。朕將親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迸,非科舉者毋得與官?!雹蹚埻⒂竦茸骸睹魇贰?,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695—1696頁。在當時,傳承孔孟之道影響最大的便是程朱理學,尤其是朱熹畢生歸納總結的理學體系。而且跟隨朱元璋起義的宋濂、劉基等人中本身就有金華學派的后繼者,程朱理學被設為官學,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洪武三年,朱元璋要求鄉(xiāng)試和會試以程朱理學為標準,此后以永樂年間諸經(jīng)大全的編著為象征,使得理學的官學化達到了頂 峰。

        對于明代理學,明清兩朝評價可謂截然相反。明代理學承繼宋元,更重視義理的闡發(fā),屬于宋學體系。而清代則學習兩漢,重視訓詁考據(jù),更多屬于漢學體系。明清易代之后,出現(xiàn)了漢宋之爭,學者對于明代的理學多持否定的觀點,一方面認為明代的廟堂理學,沒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只是抄襲前代,另一方面認為明代廟堂理學導致了經(jīng)學的衰落,多從漢學即經(jīng)學的角度出發(fā)來批評明代理學。

        明代的廟堂理學,以《五經(jīng)四書大全》 《性理大全》為代表,尤其是《五經(jīng)四書大全》。然而這本書從永樂十二年十一月開始編撰,到永樂十三年九月完成,時間不到一年。參與編撰的人員也不過二三十人。明清易代之后,對此書的批評也最多。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顧炎武、朱彝尊,以及《四庫全書總目》 《經(jīng)學歷史》等。如顧炎武提出“自永樂中命儒臣纂修《四書大全》,頒之學官,而諸書皆廢”①顧炎武:《日知錄校釋》,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版, 第745頁。。朱彝尊稱大全為“不全之書也”?!督?jīng)學歷史》直接提出明代是經(jīng)學積衰時代,認為“明時所謂經(jīng)學,不過蒙存淺達之流”②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201頁。。一方面,書中提出“論宋、元、明三朝之經(jīng)學,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③同上書,第205頁。;另一方面,對于明代《五經(jīng)四書大全》的編著,書中既認為是“一代之盛事”,又批判說所編之書全是因襲元代,得出“明所因者,元人遺書,故谫陋為尤甚”④同上書,第210頁。,而同樣是官修書的唐《五經(jīng)正義》,“惟唐所因者,六朝舊籍,故該洽猶可觀”⑤同上。;所以,該書既認為明代的官修理學是一代盛事,又說明代學術不如元代。然而,明代編著大全是因襲宋元的著作,繼之批評明代完全抄襲元代,指責大全不如唐代的正義??傊@還是承襲了前人對明代理學進行否定。

        當然,也有持肯定或理解觀點的。如陳廷敬認為,大全編著時間不過一年,倉促編訂以應帝王,有問題在所難免。如魏裔介提出:“《集注》者,《四書》之孝子忠臣,而《大全》者,又《集注》之孝子忠臣也。后之欲窺圣人之道,非《集注》何由進?非《大全》,則《集注》之微言奧義亦幾不明?!雹尬阂峤椋骸都鏉梦募?,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63頁。

        明代理學承繼宋元學統(tǒng),主要是從義理上進行研究。它和漢學的訓詁考據(jù)本不是同一個路向和標準。從源頭上來說,理學的興起是為了反對漢唐以來的繁瑣考據(jù),以及反對佛老和五代十國的道德淪喪。為了復興儒學、重建倫理綱常而興起。明代理學自有其優(yōu)點,如黃宗羲所說:“嘗謂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獨于理學,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繭絲,無不辨晰,真能發(fā)先儒之所未發(fā)。”⑦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7頁。

        《五經(jīng)四書大全》 《性理大全》等大全類著作,作為理學的官學化,雖然在學術上受到很大非議,但是作為指導思想來說,它指導了科舉考試和價值導向,即“庠序之所教,制科之所取,一稟于是”①江陰等撰:《東林列傳》,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版,第39頁。。清代的官修《性理精要》依然是在《性理大全》的基礎上編纂而來。清代學術也多有得益于明代的,然而清儒多言其非,少言其是。這部書也被明朝傳送到周邊各國。如麻林(今非洲東岸的肯尼亞的馬林地)、朝鮮(宣德年間)、越南(永樂時期)、日本等地。這也是整個東亞數(shù)百年來深受程朱理學影響的原因。同時,該書還作為宋元的文獻集成來使用。

        明代廟堂理學飽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科舉選拔方式,即八股文的出現(xiàn)。關于八股文真正形成的時期,據(jù)顧炎武《日知錄》言:“經(jīng)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于成化以后?!雹陬櫻孜洌骸度罩浶a尅?,第688頁。戴名世認為:“經(jīng)義之文,自天順以前,作者第敷衍傳注,或整或散,處無定式。而成化以后,始有八股之號?!雹鄞髅溃骸洞髅兰?,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3頁。也就是最晚在1487年之后,八股文成為科舉取士的標準,由此明代的廟堂理學逐步走向僵化,更多地成為考取功名的方法和手段。

        二、明代民間理學的特點及其價值

        就學術發(fā)展來說,理學在明代同樣蓬勃發(fā)展。這種趨勢從明初一直延續(xù)到明末。明代理學官學獨尊程朱,但在民間理學上,明初學者乃至整個明代學人卻并非全依程朱。從明初的劉基、宋濂、曹端、薛瑄等人,以及到明中期的湛若水、王陽明、羅欽順、王廷相等,他們的理學思想均有獨到之處。可以說,正是由于這些學者相互砥礪、互相琢磨,才形成了明代民間理學以心學為主,同時兼存氣學、理學的義理之學,即通常所說的以心學為主的明代理學。明清之際,如果說王夫之上承張載,那么黃宗羲即是承心學余緒而開浙東學脈??梢哉f明代民間理學不僅承載了明代的價值理性,同時也是清學的奠基,是清代學術發(fā)展的理論基礎。清代學術尤其是漢學基本是以明代理學為標靶而發(fā)端 的。

        (一) 明前期的民間理學

        明代理學發(fā)展以心學為主,尤其是陽明心學,然而理學如何從程朱理學發(fā)展為陽明心學,其淵源卻要追溯到元末明初。黃宗羲論《明儒學案》直以曹端言其初,導致后來論明初理學則必以曹端為代表,這種觀點是有失公允的,因為忽視了此前的方孝孺、宋濂、劉基等人。當然,《明儒學案》本身即蘊含著黃宗羲本人的心學思想傾向,即為了突出明代理學“上無所受”而特別設計的。由于元代理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思想交融,其主要表現(xiàn)是朱陸合流、理氣合流等。這導致明初諸儒思想雜含朱陸,甚至以氣學為尊。即便在明朝程朱理學官學化后,明代理學思潮也不完全依歸程朱,其中心學和氣學成為了學術的主流,因此如果把明代理學的發(fā)展特點歸結為“各尊所得,不唯程朱”是符合實際的。黃宗羲也在《明儒學案》中指出:“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jīng)生之業(yè)也”①黃宗羲:《明儒學案》,第1頁。,所謂“功力所至。即其本體”②徐世昌等編纂:《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67頁。。

        侯外廬等主編的《宋明理學史》同樣把劉基、宋濂作為明朝開國時期的理學思想,同時也涉及方孝孺、曹端的思想。《明初理學思想辨析》指出明初開國元勛劉基重視元氣說,宋濂則傾向于心學,宋濂弟子方孝孺更是主張通過擴充良知良能而達到至善??梢哉f,“明初理學承元代理學朱陸合流之勢,繼續(xù)融合貫通,為后來明代理學由程朱理學發(fā)展為陽明心學做好了思想和理論準備”③路鵬飛:《明初理學思想辨析——以劉基、宋濂、方孝孺為例》,載《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當前的明初理學研究多以曹端為代表,曹端確實被《明史》推為“明初理學之冠”,這一點毋庸置疑。曹端本人推崇濂洛關閩之學,反對佛老二教,他著有《太極圖說述解》 《通書述解》 《西銘述解》 《四書詳說》等書,其中《四書詳說》等部分書籍亡佚。然而,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指出,曹端是“不由師傳,特從古冊中翻出古人公案,深有悟于造化之理”④黃宗羲:《明儒學案》,第2頁。,曹端雖然尊崇程朱之學,但是確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人之所以可與天地參為三才者,惟在此心,非是軀殼中一塊血氣。學圣之事,主于一心?!雹莶芏耍骸恫芏思罚本褐腥A書局2003年版,第239頁。曹端的理學思想必然不可能與朱學完全相同,尤其是理氣關系上,曹端認為理氣一體,他在《太極圖說述解》中提出了“理氣渾融而無間”的觀點,理成活理。在這里,朱熹認為理和氣不雜,認為理是絕對的。在工夫論上,曹端提出了“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然而同時他也強調(diào):“吾輩做事,件件不離一‘敬’字,自無大差失。一誠足以消萬偽,一敬足以敵千邪,所謂‘先立乎其大者’,莫切于此?!嵌Y勿視’,則心自靜?!雹尥蠒?,第240頁。即他的工夫論內(nèi)容駁雜,兼容并蓄,主張立志、存誠、主敬、主靜、無欲、窮理、務實等,同時他也強調(diào)學者要在禮樂法度的范圍內(nèi)做事。

        薛瑄尊崇程朱之學,為明代河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然而他對于程朱理學也有所否定。如薛瑄不再遵從朱熹的理先氣后說,他提出:“理只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后。”⑦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太原:三晉出版社2015年版,第762頁。他認為兩者是統(tǒng)一不可分的,因此不可分先后。在心和理的關系上,薛瑄提出:“理如物,心如鏡。鏡明則物無遁形,心明則理無蔽跡?!雹偻蠒?,第781頁。這種觀點雖然受到了黃宗羲的批判,但是強調(diào)了理的客觀性。薛瑄由理氣的統(tǒng)一性進而論述了太極陰陽的統(tǒng)一性和道器的統(tǒng)一性,如他提出:“然器即囿乎道之中,道不離乎器之外。”②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太原:三晉出版社2015年版,第689頁。薛瑄還認為,天地之間只是一氣而已,即世界是由氣構成的,“萬物皆氣之凝聚,而理亦賦焉”③同上書,第966頁。。他同時注重道統(tǒng)說,在工夫論上同樣強調(diào)主靜、主敬少欲、居敬窮理、克己復禮以及行動的重要性,如他提出“靜中有無限妙理皆見”“敬則卓然,敬則光明”等觀點。他還提出了“立心”的重要性:“為學第一功夫立心為本,心存則讀書窮理、躬行實踐皆自此進?!雹苎Μu:《薛文清公讀書錄》,第1049頁。薛瑄主張“復性”,而達到復性的辦法主要是下學,主要指讀圣經(jīng)賢傳,與切己有關的視聽言動等人倫日用。

        吳與弼雖然由《伊洛淵源錄》而入理學之門,但他“上無所傳”,并沒有系統(tǒng)的師承傳授。吳與弼實際上是明代理學和心學的過渡者,對心學影響甚大。吳與弼弟子眾多,其中包括陳獻章、婁諒,他們分別與心學大宗湛若水、王陽明有師承關系。吳與弼的心學先導主要在于提出了“反求吾心”的心學工夫論,他重視“平旦之氣”和“夜思”,此后成為明代心學的先聲。他的弟子后來分為兩派:陳獻章“得其靜觀涵養(yǎng),遂開白沙之宗”⑤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511頁。,即江門心學;胡居仁、婁諒等“得其篤志力行,遂啟余干之學”⑥同上書,第1511頁。。此后由于王陽明的倡導,明朝心學大興。

        (二) 明中后期的民間理學

        明中后期興起的心學和氣學分別在理學內(nèi)部對程朱理學進行反思創(chuàng)新,氣學同時也對理學和心學進行批判發(fā)展。關于心學的批判,多數(shù)學者集中于明清之際對于王門后學的批判,忽略了明朝中后期理學內(nèi)部的自我批判。明代氣學上接北宋張載,下啟清代王夫之。然而清代多諱言明代的影響,而多言其不足。

        明代心學正式由湛若水和王陽明發(fā)起,兩者影響非常深遠,其中又以王陽明為最,“然當時學于湛者,或卒業(yè)于王,學于王者,或卒業(yè)于湛”⑦黃宗羲:《明儒學案》,第875頁。。兩者共同促進了明代心學的興盛,批評了程朱理學的支離。然而兩者并不完全相同,在各自的主張、知行觀上以及對“格物”的理解等方面有區(qū)分。

        湛若水反對程朱“以誠敬存之而識人”的方法,即“自明誠”的路線。他提出“隨處體認天理”,認為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在心性上,他認為兩者合一,性是心的生理,提出“性者,天地萬物一體者也。渾然宇宙,其氣同也”①同上書,第876頁。。也就是說,天地萬物的本性都是相通的,而這種通是通過氣來實現(xiàn)的,所以才能夠心體萬物。在修養(yǎng)觀上,他反對伊川提出的“靜坐”,提出避免心被遮蔽的方法在于寡欲和主一,其中寡欲又次于主一。湛若水還否定了程朱“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的內(nèi)外之分,認為“敬義無內(nèi)外也,皆心也”②黃宗羲:《明儒學案》,第881頁。。提出這兩者是合二為一的,同時他還取消了道的內(nèi)外、心的動靜等二分法,認為都是統(tǒng)一于一的,主張“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在為學上,湛若水主張立志為先、知本為要。工夫上他主張主敬,“吾人切要,只于執(zhí)事敬用功,自獨處以至讀書酬應,無非此意”③同上書,第879頁。。他認為這是儒學與佛老“主靜”區(qū)別所在。在知行關系上,湛若水認為為學主要是知行兩個方面,這兩者不可分離,但是又不能混合為一。在對“格物”的解釋上,他認可“格物”的“格”是至的意思,“物”是指天理。程朱學派雖然同樣認為格是“至”的意思,但是他們的“格物”主要是指“即物而窮理”。湛若水則特別強調(diào)造道的重要性,提出“格即造詣之義,格物者即造道也”④同上書,第882頁。,強調(diào)“知行并進,學問思辨行,所以造道也。故讀書、親師友、酬應,隨時隨處,皆求體認天理而涵養(yǎng)之,無非造道之功”⑤同上。。

        作為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在明中后期影響巨大,后續(xù)發(fā)展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等許多分支,使得明代中后期心學占據(jù)了主流。但是流裔眾多,后期也多遭人詬病。為了反對程朱的支離,王陽明貫通了知行、心物、動靜、體用、本體工夫等。他“以默坐澄心為學的”,在心學基礎上發(fā)展出了“致良知”的思想。在知行觀上,他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⑥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52頁。,并且認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統(tǒng)一的。在對“格物”的理解上,王陽明認為“格”是正的意思,“物”則是念頭。黃宗羲認為,除了宗陸之外,王陽明與程朱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大學》——程朱的路線是格物致知而后誠意,王陽明的路線是合二者為一,即他認為格物致知便是誠意,“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⑦同上書,第6頁。。

        明代氣學方面主要有羅欽順、王廷相等,他們繼承張載,共同主張氣學的思想。作為明代氣學的主要代表,羅欽順主要發(fā)展了程朱的理氣觀,他是程朱的維護者,但是并非株守不變。羅欽順在理氣關系上提出了“蓋通天地亙古今,無非一氣而已”,即四時變化、萬物化育、百姓日用、人事成敗都是氣的運轉,認為理是依靠氣才能夠存在,通過氣的流轉才能夠運行。羅欽順指出:“氣聚而生,形而為有,有此物即有此理,氣散而死,終歸于無,無此物即無此理?!雹冱S宗羲:《明儒學案》,第1115頁。黃宗羲認為他“論理氣最為精確”。羅欽順還說:“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人固萬物中一物耳?!雹邳S宗羲:《明儒學案》,第1110頁。在對格物的理解上,他提出“格物之格,是通徹無間之意”③同上。。羅欽順否定了陸九淵專以欲為惡的觀點,提出“夫人之有欲,固出于天,蓋有必然而不容已,且有當然而不可易者”④同上書,第1114頁。,認為欲望有存在的正當性。他對明代的禪學展開了很多批判,與王陽明就“格物”“良知”以及朱子晚年定論等方面進行過多次討論。趙忠祥在《歸一與證實:羅欽順哲學思想研究》中指出,羅欽順為明清之際的實學思潮做了理論準備,同時也為清初朱子學的復起有推動作用。⑤趙忠祥:《歸一與證實——羅欽順哲學思想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頁。

        王廷相同樣上承張載,主張氣一元論,作為明代“前七子”之一,他文學造詣很高,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思想上,王廷相主張氣學思想,提出“天地之先,元氣而已矣。元氣之上無物,故元氣為道之本”⑥王廷相:《王廷相集·雅述上篇》,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835頁。。他把“格物”的“格”字理解為“正”的意思。在人性論上,他認為性有善與不善的區(qū)別。在發(fā)展觀上,他主張漸變論,反對突變的觀點。丁為祥先生在《氣學——明清學術轉換的真正開啟者》中指出,明代氣學與清代漢學的觀察視角、思想方法上具有一貫性,戴震、焦循等人的“氣化宇宙”“血氣心知”等觀點實際上是明代氣學的延伸和接續(xù),進而認為“明代氣學是清代漢學的真正開啟者,是明清學術典范轉換的真正推動者”⑦丁為祥:《氣學——明清學術轉換的真正開啟者》,載《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

        三、明代理學的方法論和工夫論

        明清兩代學術除了漢宋不同的學術指向外,還表現(xiàn)在方法論和工夫論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上。如果說明清兩代的方法論還有所聯(lián)系的話,那么工夫論在清代已經(jīng)趨于隱蔽或式微。如胡適和傅斯年等認為,清代漢學訓詁考據(jù)的方法與程朱一派的“道問學”路徑一脈相承,陽明心學“尊德性”的路徑被清儒所忽略。清代學術史中工夫論的討論相對較少。

        在方法論上,明代理學主要有廟堂理學即程朱學派所倡導的“即物而窮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同時也存在著陽明心學“致良知”的簡易方法。由朱熹總結強調(diào)的格物窮理的“道問學”認識方法,認為要積累知識才能通達事物之理,提出“物莫不有理,人莫不有知”,即提出物之理和人之知是相互并進的,每獲得一理,即推進一知。這與訓詁考據(jù)的精神基本一致。

        此外,王陽明倡導的“致良知”的“尊德性”方法凸顯了主體性。沿著這條路線,此后王艮的淮南格物說把格物解釋為安身之論——“格知身之為本,而家國天下之為末”①黃宗羲:《明儒學案》,第710頁。;李贄更是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②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4頁。,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同時宣揚男女平等思想。經(jīng)過明清實學思潮的倡導,學術方重新轉向了經(jīng)世致用的方向,此后由于規(guī)避文字獄等風險轉入訓詁考據(jù)之學。胡適在《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中簡單概括了以上治學方法轉折過程:

        程朱的歸納手續(xù),經(jīng)過陸、王一派的解放,是中國學術史的一大轉機。解放后的思想,重新又采取程、朱的歸納精神,重新經(jīng)過一番“樸學”的訓練,于是有清代學者的科學方法出現(xiàn),這又是中國學術史的一大轉機。③汪學群:《清代學問的門徑》,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13頁。

        明清之際陸隴其在《思辨錄輯要》中梳理了孔子至陽明的入門工夫,并指出這些工夫皆可以至于道——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顏子“博文約禮”,子思“戒懼慎獨”,孟子“集義”;“周子之主靜,張子之萬物一體,程、朱之居敬窮理,胡安定之經(jīng)義治事,陸象山之立志辨義利;有明薛文清、胡余千之主敬,湛甘泉之隨處體認天理,陳白沙之自然養(yǎng)氣,王陽明之致良知。皆所謂入門工夫,皆可以至于道”④徐世昌等編纂:《清儒學案》,第148頁。。與此同時,孫奇逢和合朱陸,《四書近指》中有言:“文成之良知,紫陽之格物,原非有異。如主文成,則天下無心外之物,無物外之心……如主紫陽,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詩書文字,千言萬語,只是幫助心性不是靈知原在吾心?!雹萃蠒?,第3頁。他認為兩者都說明了知與物不相離,則致知有致知的工夫,格物有格物的工夫。孫奇逢也肯定了知言、存養(yǎng)、慎獨等工夫。黃宗羲則論述了為善去惡、平日涵養(yǎng)等工夫,他繼承了劉宗周的觀點,在《答萬充宗論格物書》中提出:“圣賢工夫,一步步推入,結在慎獨,只于本上,本立而道生,末處更不必照管?!雹尥蠒?,第93頁。

        由于義理之學向訓詁考據(jù)之學的轉向,清代經(jīng)學復興,出現(xiàn)了許多研究經(jīng)學的著作,而工夫論本為宋學所創(chuàng),如清代王鳴盛在《蛾術編》中提出,工夫本是宋學之變言,文義不可知,“古人積功累行,以為一事,皆據(jù)其事言之,至趙宋人變言‘工夫’,其文義不可得知,唐以前人所未有”①王鳴盛:《蛾術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671頁。。因此,必然導致清代的工夫論發(fā)展受限,學者雖有論述,然而不如前代繁盛。如魏裔介《與周茗柯書》中指出:“天之與我,渾然完全,天爵章已明,擴充之外,別無擺脫工夫?!雹谛焓啦染幾耄骸肚迦鍖W案》,第782頁。毛奇齡在《大學知本圖說》中提出:“‘誠意’二字為圣門下手第一工夫?!雹坌焓啦染幾耄骸肚迦鍖W案》,第973頁。熊賜履在《答劉藜先論學書》中論述:“大都圣賢之道,本至平實,略無神奇,表里精粗,非有二致。經(jīng)書傳注,千言萬語,論本體不過一‘善’字,論工夫不過一‘敬’字?!雹芡蠒?,第1441頁??梢姽し蛑f仍然是義理之學討論的必然話題,然而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則遠不如前。

        綜上,在工夫論上,如果說明清之際還有黃宗羲、孫奇逢等大儒對工夫論進行創(chuàng)新的話,就整個清代學術發(fā)展來說,工夫論的發(fā)展在清代學術領域幾乎不占主流。理學的工夫論內(nèi)容主要包括:靜坐、主敬、立志、事上磨練等。林永勝在《中文學界有關工夫論之研究現(xiàn)狀》中指出:“當代中文學界對理學工夫論的研究仍未充分。由于理學工夫論的傳統(tǒng)在清代已逐漸遺落,民國以來學界一方面繼承清代樸學傳統(tǒng),重考據(jù)而輕義理,一方面由于科學的提倡,經(jīng)幾次科玄論戰(zhàn)后遂使理學不受學者重視?!雹蒉D引自楊儒賓、祝平次:《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頁。雖然目前已有楊儒賓和祝平次的《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陳多旭的《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閾中的陽明心學系統(tǒng)》、王雪卿的《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工夫論之研究》等論著,但此方面可研究的領域還有很多。

        四、結語

        學術研究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然而明清鼎革之后,漢宋之爭幾乎貫穿清代的學術史。中間經(jīng)歷多次辯難,一直持續(xù)到近代的梁啟超、錢穆等人。清儒尊漢抑宋,近人學問多承清人余蔭,余論甚至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這種論爭一方面確實繁榮了學術研究,細化了儒學的分類和方向,使得宋學和漢學保持著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卻也造成了宋學和漢學的割裂,放大了兩者的區(qū)別而忽視了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儒學的統(tǒng)合發(fā)展造成一定隔閡。

        從儒學的統(tǒng)一性來說,漢宋之爭是明清兩代學術發(fā)展的兩個必然階段。其統(tǒng)一性遠大于斷裂性。就明代的廟堂理學來說,明代理學整理了宋元以來文獻,同時作為科舉考試和價值導向,從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上,影響了整個東亞的儒家文化,形成了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文化共同體。從民間理學方面來說,明代理學高揚了價值理性和主體性,為清代學術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方法論上,明代

        猜你喜歡
        程朱心學格物
        合流與新釋
        王陽明心學的價值擔當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40
        從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義”論的新進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與“動情”的演繹
        藝術品鑒(2020年3期)2020-07-25 01:53:52
        論新時代構建共產(chǎn)黨人心學的三重維度
        江南明代祠堂記事內(nèi)涵分析
        ——以《程朱闕里志》為例
        見心見行 知行合一 “中國藍”新員工培訓中的心學實踐
        “禘”解在朱子學中的意蘊
        中州學刊(2016年5期)2016-05-30 10:35:45
        格物
        醒獅國學(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楊簡心學的形成及其浙學精神的展現(xiàn)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国色天香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第1页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内射夜晚在线观看|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日韩亚洲中文图片小说| 激情五月天色婷婷久久|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精品一区白白色|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暖暖免费 高清 日本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三不| 日韩人妻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少妇人妻陈艳和黑人教练|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国产网红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手机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色噜噜|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野花社区视频www官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