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勞倫斯·克拉德對“晚年馬克思”的發(fā)掘

        2019-12-14 07:17:23
        現(xiàn)代哲學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人類學卡爾克拉

        王 蒞

        勞倫斯·克拉德(Lawrence Krader, 1919-1998)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其研究方向廣泛,涉足哲學、數(shù)理邏輯、語言學、人類學、民族學、智能論(noetics)等多個領(lǐng)域。他因參與二戰(zhàn)到俄國阿爾漢格爾斯克(Archangelsk)、列寧格勒(Leningrad)等地而習得俄語,并了解到遠東民族的生活。戰(zhàn)后,他回到美國并結(jié)識了東方社會史研究專家卡爾·魏特夫(Karl Wittfogel)、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卡爾·柯爾施(Karl Korsch)。在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克拉德的興趣轉(zhuǎn)向東方社會、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馬克思以及19世紀的進化論。1963-1975年,他受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的資助,對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工作進行系統(tǒng)整理,并撰寫了大量與馬克思主義研究議題相關(guān)的文章和著作(1)See Dittmar Schorkowitz (Hrsg.), Ethnohistorische Wege und Lehrjahre eines Philosophen: Festschrift für Lawrence Krader zum 75. Geburtstag, Frankfurt a.M. / Berlin / Bern / New York / Paris / Wien: Peter Lang, 1995.。期間,最有影響力的是1972年編輯出版的《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TheEthnologicalNotebooksofKarlMarx,StudiesofMorgan,Phear,Maine,Lubbock),他還撰寫了大量與之相關(guān)的介紹和評論文章(2)主要有《〈卡爾·馬克思的民族學筆記〉簡介》(Introduction to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 1972)、《馬克思著作中的民族學與人類學》(Ethnologie und Anthropologie bei Marx, 1973)、《作為民族學家的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as Ethnologist, 1973)、《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學著作方面的比較》(The Works of Marx and Engels in Ethnology Compared,1973)、《馬克思主義人類學:原則與矛盾——人的科學中的新視角》(Marxist Anthropology: Principles and Contradiction,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Science of Man,1975)、《社會進化與社會革命》(Social Evolu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1976)、《〈卡爾·馬克思的民族學筆記〉評介》(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A Commentary,1979)等。。因此,就馬克思與人類學的關(guān)系問題而言,克拉德不僅是《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的編輯者,而且是“人類學馬克思”或馬克思人類學研究工作的建構(gòu)者。他對“人類學筆記”與“青年馬克思”“成熟馬克思”內(nèi)在融通的揭示,勾勒了馬克思思想發(fā)展所呈現(xiàn)的“連續(xù)性間斷”特征。在20世紀60-70年代西方世界“兩個馬克思”撕裂的時期,這可謂獨到見解。

        一、作為《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的編輯者

        在《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出版前,“摩爾根筆記”“菲爾筆記”的部分內(nèi)容已在俄國出版(3)“摩爾根筆記”于1941年發(fā)表在《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IX卷,“菲爾筆記”分別發(fā)表在莫斯科《亞非人民》雜志1964年第1期、1965年第1期、1966年第5期。關(guān)于“人類學筆記”中各筆記的出版情況考證,參見王蒞:《求解資本主義的史前史——“人類學筆記”與“歷史學筆記”的思想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1—42頁。。但當時的編者大量刪減和改動馬克思摘錄筆記的原稿內(nèi)容,這是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后來委托克拉德重啟編輯工作的重要原因。對此,克拉德說:“這些手稿的編者的第一個任務(wù)就是把它們按照馬克思留下的原樣復制出來。之所以必須這樣做,是因為它們過去曾被用于各種不同的目的:俄文版舍掉梅恩和菲爾著作的摘要,單出摩爾根著作的摘要,企圖通過恩格斯的眼睛來看它們,即按照恩格斯的觀點而不是馬克思的觀點來解釋它們……因此,重要的是把手稿歸還給馬克思,并按原來的樣子出版,保持其真正價值?!?4)Lawrence Krader,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A Commentary”, S. Diamond (ed.), Toward a Marxist Anthropology, The Hague-Paris-New York: Mouton, 1979, pp. 153-171.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第46頁。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克拉德主要處理的材料是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中當時編號為B146和B150的兩本八開版面筆記本,現(xiàn)編號為B162和B168,這只是馬克思人類學研究工作的冰山一角。在編號B162[B146]的筆記本中,收錄了馬克思在1880年12月-1881年3月間以英、德、法三國語言寫下的204頁讀書摘錄,內(nèi)容包括恩格斯作的目錄(第1頁)、書目與注釋(第2-3頁)、L. H. 摩爾根《古代社會》1877年版摘錄(第4-101頁)、J. W. B. 馬寧《爪哇,如何管理殖民地》1861年版摘錄(第102-130頁)、J. 菲爾《印度和錫蘭的雅利安人村社》1880年版摘錄(第131-157頁)、R. 佐恩《法蘭克法律和羅馬法律》1880年版摘錄(第157-161頁)、H. J. S. 梅恩《古代法制史講演錄》1875年版摘錄(第162-199頁)、注釋(第199頁)、E. 胡斯皮塔利耶《電力的主要應(yīng)用》摘錄(第200-203頁)、目錄(第204頁)。在編號B168[B150]的筆記本中,收錄了馬克思在1882年以英、德兩國語言寫下的18頁讀書摘錄,內(nèi)容包括恩格斯作的目錄(第1頁)、書目與注釋(第2頁)、J. 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tài)》1870版摘錄(第3-10頁)、書目與注釋(第11頁)、載于《當代評論》1882年第X期的M. G. 馬爾霍爾《埃及金融》摘錄(5)以上資料來源可參見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的文獻目錄檢索系統(tǒng), https://search.iisg.amsterdam/Record/ARCH00860/ArchiveContentList#A072e534c62,最后查詢時間2019年11月6日。。后來,克拉德將這兩個筆記本中有關(guān)摩爾根、菲爾、梅恩和拉伯克的著作摘錄編輯在一起。

        關(guān)于克拉德的編輯工作需要注意兩點:第一,馬克思對上述四位人類學家著作的摘錄只反映了他在1880-1882年間(即生命的最后時期)對當時新興的文化人類學研究成果的關(guān)注,但這并不是其人類學研究工作的全部。至少在1868-1879年間,他還對格·路·毛勒(G. L. von Maurer)和奧·哈克斯特豪森(A. Haxthausen)關(guān)于德國馬爾克(Mark)制度、契切林(Chicherin)關(guān)于俄國米爾(Mir)制度以及科瓦列夫斯基(M. M. Kovalevskii)關(guān)于公社土地所有制的研究進行過大量摘錄。第二,《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中摘錄的四位作者雖然具有維多利亞時代人類學研究的某些共性特征,但他們遠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學派,并且馬克思對他們的關(guān)注點也各有不同??死略跒椤犊枴ゑR克思民族學筆記》所作的長篇序言中表示:“這幾位民族學家的姓名被并列在一起,可能產(chǎn)生一種統(tǒng)一的感覺,仿佛他們代表著一種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這樣的判斷將與事實不符,雖然他們都是活躍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著重實際的進化論者?!?6)Lawrence Krader ed.,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Studies of Morgan, Phear, Maine, Lubbock, Assen: Van Gorcum [u.a.], 1972, p.1.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14頁。

        對于克拉德所謂的四位作者并不歸屬某種“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的觀點,需要回歸19世紀下半葉的文化人類學發(fā)展譜系加以說明。一方面,四位作者的學說體現(xiàn)了同時代的某些共性特征,其中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深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直接體現(xiàn)在他們關(guān)于社會發(fā)展的著作都發(fā)表于《物種起源》(1859年)之后,而且更清楚地表現(xiàn)為拉伯克是達爾文的學生與信徒;梅恩將社會運動明確概括為“從身份到契約”的進化;菲爾在重要的理論原則上與梅恩保持高度一致;摩爾根具體地規(guī)定了人類進化的階段為蒙昧社會經(jīng)野蠻社會到文明社會,其中進化的內(nèi)容包括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政治觀念、家族觀念、財產(chǎn)觀念同時發(fā)展。另一方面,四位作者的學說各具特色,甚至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互相對立。摩爾根由于接受了瑞士人類學家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的“母權(quán)論”,與梅恩的父權(quán)制理論呈現(xiàn)緊張關(guān)系。同時,摩爾根還對當時在英國與梅恩齊名的蘇格蘭法學家麥克倫南(John Ferguson McLennan)的“族外婚制”假說提出批評,而拉伯克卻支持麥克倫南的觀點。摩爾根甚至還挑戰(zhàn)了達爾文關(guān)于原始游牧民族在人類家庭演變中處于重要地位的看法,認為氏族而非家族才是史前社會的組織基礎(chǔ)??梢姡奈蝗祟悓W家身處進化論與父權(quán)論所交織的復雜圖譜之中,盡管他們的討論議題及理論背景有很大的時代相似,但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探討具體的社會發(fā)展問題,確實不能被劃歸為同一個學派。

        基于上述背景,克拉德提示了《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的雙重中心,這預示著馬克思對待當時文化人類學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其一是理論的中心,即摩爾根。克拉德稱“摩爾根對人類社會的進化提出了當時最合乎邏輯的前后連貫的論述”(7)同上,第14—15頁。。這一判斷是合理且中肯的。從馬克思的筆記摘錄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開始,摩爾根的理論地位始終得到突出強調(diào),他提供的政治觀念、家族觀念和財產(chǎn)觀念甚至成為后來諸多社會進化理論的經(jīng)典模板。其二是問題的中心,即梅恩,這在中外學者關(guān)于馬克思與人類學的關(guān)系研究中尚沒有得到認真對待。顯而易見,馬克思在摘錄過程中對梅恩的批評遠多于其他三人,以至于很容易滑向“馬克思拋棄梅恩”的推論。然而,克拉德通過比對馬克思思想進程及其對梅恩著作摘錄的關(guān)系,指出“馬克思作的最重要的筆記和他對政治文化發(fā)展的理論,個人同原始社會、文明社會的關(guān)系,國家同社會的關(guān)系發(fā)表的最明確的看法,都可以在他對梅恩著作的摘要和評論中找到”(8)Lawrence Krader, Karl Marx as Ethnologist, Transaction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73. 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9頁。。因此,馬克思與梅恩的問題關(guān)聯(lián)與理論分歧還有待仔細辨析。

        回歸梅恩的理論研究可知,其最重大的理論貢獻之一是基于歷史主義角度對自然法學說展開猛烈批評,并以此為基礎(chǔ),借助古代法律制度和東方村社結(jié)構(gòu),重構(gòu)法國大革命以降的西方政治和社會基礎(chǔ)。馬克思摘錄的《古代法制史講演錄》便是梅恩從古愛爾蘭法,即布雷亨法律體系(Brehon Law)觀照仍然以羅馬法為基礎(chǔ)的西方現(xiàn)代社會所產(chǎn)生的研究成果??梢姡R克思雖然采信了摩爾根關(guān)于史前社會結(jié)構(gòu)與人類社會進化的主要觀點,但力求通過殘余法了解的原始公社遺跡以及古代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過渡等問題,與梅恩高度重合。甚至可以說,梅恩從法律制度層面對以自然法為根基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批評,與馬克思的理論歸旨異曲同工。當然,在這一方面,馬克思基于自己的新唯物主義發(fā)現(xiàn)而走得更徹底和根本:“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包括法律制度,引者注)為根據(jù)!”(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頁。

        綜上所述,作為《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編輯者的克拉德,其主要理論貢獻在于整理出一個盡可能反映馬克思原始摘錄情況的編輯文本,使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工作得以展現(xiàn)。同時,他在該書的長篇序言中還詳細提示了馬克思對每部著作的摘錄情況,以及被摘錄作者和內(nèi)容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這些論斷都構(gòu)成進一步研究該書的基礎(chǔ)。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德在完成文本的編輯工作之后,還對馬克思晚年乃至畢生所從事與人類學相關(guān)的研究工作做出勾勒,系統(tǒng)建構(gòu)起一個“人類學馬克思”。

        二、作為“人類學馬克思”的建構(gòu)者

        克拉德對“人類學馬克思”的建構(gòu),得益于對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考古式發(fā)掘”。由于特殊的歷史和政治原因,這項工作首先在保存馬克思和恩格斯遺稿及藏書的德國展開,進而被完成十月革命之后的蘇俄推向新的發(fā)展階段,最終被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兩個馬克思”對立的方式引向極端。

        就德國的情況而言,德國社會民主黨領(lǐng)導人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倍倍爾(August Bebel)和梅林(Franz Mehring)是關(guān)鍵性人物。其中,伯恩施坦、倍倍爾是恩格斯欽定的遺囑繼承人,而梅林是第一部涵蓋馬克思完整生平的《馬克思傳》作者。此時,他們并未揭示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具體細節(jié),梅林在《馬克思傳》中對馬克思晚年思想的“慢性死亡”判定,代表了馬克思逝世至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期間,思想界對晚年馬克思的普遍認知。

        對這一問題研究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國對馬克思、恩格斯文獻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發(fā)掘與整理。時任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長的梁贊諾夫(David Ryazanov),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便從西歐大量拷貝馬克思、恩格斯遺稿復制件。1923年,他在莫斯科社會主義科學院所作的文獻收集報告,最早提到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工作。他說:“即便當他大約在1881-82年間已經(jīng)部分喪失了獨立的思想創(chuàng)造力時,他也沒有失去繼續(xù)從事研究的能力……他在1878年開始研究摩爾根的書。馬克思在98頁密密麻麻寫滿的手稿上(他以慣用的速記方式,在每頁紙上至少記述了2-3頁書的內(nèi)容)完成了一份詳細的摘錄……考慮到這些摘錄的特殊價值,我破例對摩爾根著作的摘錄以及盧伯克和梅因的兩本書進行了照相復制。通過馬克思的摘錄筆記可以看到,直到70年代后半期他還深入研究了封建主義和地產(chǎn)的歷史?!?10)[蘇]梁贊諾夫:《馬克思和恩格斯文獻遺產(chǎn)研究的最新進展》,李乾坤譯,《江蘇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這里,梁贊諾夫強調(diào)的重點并不是馬克思人類學著作摘錄的思想內(nèi)涵,而是指出發(fā)掘這組摘錄筆記有利于更豐富和完善地了解馬克思生平事業(yè)和偉大精神。

        將近半個世紀后,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蘇聯(lián)科學院院士彼得·尼古拉耶維奇·費多謝耶夫在《卡爾·馬克思》一書中,以歷史研究為主題,將馬克思晚年的文化人類學研究與世界歷史編年摘錄、農(nóng)村公社、俄國革命、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等問題聯(lián)系起來加以評介,認為“馬克思認為重要的是通過了解歷史科學的最新成就,來加深和發(fā)展對整個歷史過程的唯物主義觀點”(11)[蘇]彼·費多謝耶夫等:《卡爾·馬克思》,孫家衡等譯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0年,第705頁。。至此,克拉德建構(gòu)“人類學馬克思”所針對的東方社會背景,或力求與之劃清界限的東方解釋模式就浮出水面了(12)根據(jù)費多謝耶夫1973年俄文第二版《卡爾·馬克思》(蘇聯(lián)政治書籍出版社),中央編譯局翻譯的中譯本于1980年出版,該書對中國1985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包含“科瓦列夫斯基筆記”“摩爾根筆記”“梅恩筆記”“拉伯克筆記”)和1992年《卡爾·馬克思歷史學筆記》的出版,以及此后關(guān)于兩部筆記是馬克思晚年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深化與拓展的定位,都具有先導性作用。。

        問題的另一極呈現(xiàn)在西方馬克思主義20世紀70年代的發(fā)展困境之中。與蘇俄馬克思主義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與連續(xù)性不同,西方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便對馬克思本人與肇始于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進行明確劃界。這一思路從20世紀20年代強調(diào)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差異開始,60年代之后進一步演變?yōu)椤扒嗄犟R克思”與“成熟馬克思”的斷裂。對此,克拉德一方面指認不論是人本主義還是科學主義思潮都是對馬克思思想的片面解釋,另一方面以人類學在19世紀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并發(fā)展為一門經(jīng)驗科學的歷程為基礎(chǔ),認為馬克思“看到了這些變化,并且親身參加進去,從而他自己的著作也經(jīng)過了從哲學的人類學到經(jīng)驗的人類學的同樣轉(zhuǎn)變”(13)Lawrence Krader, Karl Marx as Ethnologist.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4頁。。

        通過上述20世紀東西方馬克思主義走過的不同道路及其各自困境可以發(fā)現(xiàn),克拉德對“人類學馬克思”的建構(gòu)蘊含了三重理論抱負。第一,從第二國際以降的蘇俄馬克思主義整體中,剝離一個更真實的馬克思,具體辨析馬克思與恩格斯在人類學研究中的差別,“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任務(wù),因為這個問題已被從不同方面弄得模糊不清”(14)Lawrence Krader,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A Commentary”, Toward a Marxist Anthropology, pp. 153-171.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53頁。。第二,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兩個馬克思”撕裂的僵局中,還原一個更完整的馬克思。這個馬克思并非自己反對自己,而是體現(xiàn)為思想發(fā)展既有連續(xù)性又有間斷性,或是以連續(xù)性為主導的思想間斷??死旅鞔_指認,馬克思“與哲學人類學和經(jīng)驗人類學的關(guān)系,成為關(guān)于他的思想是否前后連續(xù)一貫的爭論的一部分”(15)Lawrence Krader ed.,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Studies of Morgan, Phear, Maine, Lubbock, p.5. 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19頁。。第三,從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為切入點,建構(gòu)一個人類學的馬克思,克拉德試圖將以前圍繞《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青年馬克思”研究,以及基于《資本論》及其手稿的“成熟馬克思”研究,推向以人類學為切入點的“晚年馬克思”研究。因為“人類學馬克思”既是“對《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大綱》和《資本論》中的論點的補充,同時又是對他在1843-1845年期間所持立場的發(fā)展”(16)同上,第21頁。。這即是說,人本主義的馬克思與哲學人類學一脈相承,而科學主義的馬克思與經(jīng)驗人類學內(nèi)在相通。

        在具體分析馬克思人類學思想歷程的過程中,克拉德按照馬克思思想進程與人類學學科發(fā)展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區(qū)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哲學人類學階段,主要指1840年代以前德國的哲學人類學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德國的哲學人類學發(fā)端于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充分展開于黑格爾哲學及其后學。在馬克思的大學時期,這種思潮一方面蘊藏在法學和哲學的相關(guān)課程之中,而不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另一方面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以薩維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和甘斯(Eduard Gans)為代表的歷史法學派和自然法學派的爭論之中。關(guān)于這兩種對立思想,馬克思后來在1842年發(fā)表的《歷史法學派的哲學宣言》中明確表達了對歷史主義法學的批評。同時,他還與柏林大學的自然哲學家斯特芬斯(Hendrick Steffens)一起研究人類學??死抡J為,正是因為馬克思早年習得了哲學人類學視域,才導致他后來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接納了黑格爾關(guān)于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分析框架,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闡述人從自然界和社會中異化,在《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反對費爾巴哈對抽象的人的本質(zhì)的論述,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主張物質(zhì)勞動生產(chǎn)出各種社會關(guān)系和人類自身??傊?,哲學人類學不僅能夠貫通馬克思早年所受的法學和哲學雙重背景,而且可以通向馬克思以黑格爾及青年黑格爾派為中介的思想革命。

        第二,哲學人類學向經(jīng)驗人類學的轉(zhuǎn)變階段,主要指1850-1860年代海外殖民和民族志調(diào)查引發(fā)的經(jīng)驗科學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死乱环矫嬲J為此階段是經(jīng)驗人類學和科學民族志的孕育和形成時期,另一方面指出馬克思《資本論》研究中有關(guān)公有制、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原始公社等涉及前資本主義社會甚至是史前社會的分析,與其同時代的人類學研究成果有明顯的相互參照。例如,格·路·毛勒的《馬爾克、莊園、村落、城市制度和公共權(quán)力歷史導論》(1854年)、《德國馬爾克制度史》(1856年)、《德國賦役莊園、農(nóng)民莊園和莊園制度史》(1862—1863年)、《德國村落制度史》(1865—1866年),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物種起源》(1859年),阿道夫·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的《歷史上的人》(1860年),愛德華·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的《原始文化》(1871年)等著作,不僅構(gòu)成了馬克思閱讀和評論的對象,而且在馬克思關(guān)于資本主義以前的生產(chǎn)方式研究中扮演著理論參與或支柱的作用?;谏鲜霭l(fā)現(xiàn),克拉德認為,盡管19世紀中葉的經(jīng)驗人類學尚未成型,馬克思對其的關(guān)注也不可能系統(tǒng),但是馬克思“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成熟時期的著作中的有利論點,應(yīng)該根據(jù)他在此之前和之后所寫的東西來加以理解。如果考慮到這些論點在民族學領(lǐng)域的延伸,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它們”(17)Lawrence Krader,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A Commentary”, Toward a Marxist Anthropology, pp. 153-171.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第52—53頁。。事實上,他在這里暗示了《資本論》與人類學研究之間存在復雜的關(guān)系。

        第三,經(jīng)驗人類學階段,主要是1870年代以后文化人類學著作的集中涌現(xiàn)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伴隨著進化論學說和民族志觀察的系統(tǒng)發(fā)展,梅恩的《古代法》(1861年)和《古代法制史講演錄》(1875年)、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tài)》(1870年)、摩爾根的《古代社會》(1877年)、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jié)果》(1879年)、菲爾的《印度和錫蘭的雅利安人村社》(1880年)等著作相繼發(fā)表。馬克思從科瓦列夫斯基的著作中了解到原始公社與土地所有制的具體關(guān)聯(lián),從摩爾根的著作中了解到史前社會的制度基礎(chǔ)及其向現(xiàn)代社會的進化模式,從梅恩的著作中了解到國家、社會與法律體系,從菲爾的著作中了解到東方村社的一般模型,從拉伯克的著作中了解到原始宗教的基本情況。進而,他對摩爾根的學說稍加改造并作為批判其他思想家的理論基礎(chǔ)。按照克拉德的理解,將這些筆記編輯組合在一起可以看出,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具有三條明晰的思想脈絡(luò):其一,與青年和中年的人類學視角一脈相承;其二,與《資本論》的議題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或相互參照;第三,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所要求的人類歷史發(fā)展圖景直接呼應(yīng)。

        綜上所述,“人類學馬克思”的理論建構(gòu)不僅與馬克思晚年的研究工作和一生思想歷程中的人類學因素直接關(guān)聯(lián),而且在更廣的意義上指向?qū)︸R克思思想的來源、構(gòu)成、定性及整體性等問題的重新探討。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克拉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從而對“人類學馬克思”的理論效應(yīng)和解釋界域進行合理估量。

        三、作為馬克思思想歷程的闡釋者

        任何關(guān)于克拉德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都無法回避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早年學習研究亞里士多德和萊布尼茨哲學、數(shù)理邏輯、語言學和民族學的美國學者,為何在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突然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如果聯(lián)想到麥卡錫主義在當時美國的盛行,這種研究轉(zhuǎn)向就更顯得不合時宜。考察克拉德的生平將會發(fā)現(xiàn),這種轉(zhuǎn)變與卡爾·柯爾施(Karl Korsch)流亡美國,特別是1945年就職于紐約國際社會研究所直接相關(guān)。

        柯爾施的印記常常以或顯或隱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克拉德的研究成果中。例如,《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中有專頁寫到“致力于懷念卡爾·柯爾施”(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Karl Korsch)的字樣,前言(Foreword)甚至更明確說“本書的觀點首先是從1947-1953年間與卡爾·柯爾施的交談中生發(fā)出來的,它理應(yīng)被視為對此的進化發(fā)展”(18)Lawrence Krader ed.,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Studies of Morgan, Phear, Maine, Lubbock, 1972.。按照這一線索繼續(xù)追蹤,將會發(fā)現(xiàn)柯爾施的馬克思主義觀大量充斥于克拉德關(guān)于馬克思與人類學的關(guān)系解釋之中。因而,求證柯爾施在何種意義上影響了克拉德的馬克思主義觀,對理解這位“半道出家”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理論轉(zhuǎn)向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通過克拉德散見在各處的表述及其與柯爾施相關(guān)理論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克拉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及核心觀點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的思想不同于傳統(tǒng)哲學,毋寧說他是在消滅傳統(tǒng)哲學的過程中建構(gòu)出自己的新哲學。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的關(guān)系,是柯爾施在1923年出版、1930年再版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中提出的核心問題。一方面,它批判第二國際將馬克思主義科學化,進而借助新康德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哲學內(nèi)涵的非辯證法道路;另一方面,它建構(gòu)出馬克思在廢黜傳統(tǒng)哲學中,重建作為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而非其觀念反映的新哲學道路。當時尚不知曉《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馬克思早年的哲學著作,因此柯爾施是在辯證法的語境內(nèi),通過討論理論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來講馬克思的哲學革命。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盡管有所有這些對哲學的否定,但是這個理論的最初形態(tài)卻是完完全全為哲學思想所滲透的。它是一種把社會發(fā)展作為活的整體來理解和把握的理論;或者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把社會革命作為活的整體來把握和實踐的理論”(19)[德]卡爾·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王南湜、榮新海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第22—23頁。。時至20世紀70年代,克拉德秉持馬克思變革哲學的基本思路,首先以哲學人類學具體規(guī)定馬克思早年的哲學形態(tài),進而以哲學人類學向經(jīng)驗人類學的轉(zhuǎn)變,具體展開馬克思揚棄傳統(tǒng)哲學的道路,將馬克思思想的主要領(lǐng)域始終安放在人與自然、他人、社會、歷史的關(guān)系之中。同時,克拉德在清理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工作時,特別強調(diào)貫穿其中的歷史辯證法思維,將之視為馬克思批判文化人類學、克服其無法解決的歷史階段過渡和人類社會畸變問題的理論基礎(chǔ)。在這個意義上,克拉德對馬克思哲學形態(tài)的發(fā)掘、對其中辯證法的強調(diào)、對人類學研究服務(wù)于社會革命的判斷,既與柯爾施的基本觀點一脈相承,又是對其在人類學研究領(lǐng)域的具體展開。

        第二,馬克思的思想不等于實證科學,作為一種帶有批判精神的總體性理論,它內(nèi)含了社會批判、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和歷史觀批判等重要主題。在將馬克思主義科學化的第二國際時期,重啟馬克思思想與科學和哲學的關(guān)聯(lián)是一個一體兩面的問題。1938年,柯爾施的《卡爾·馬克思》一書從整體性、辯證性和革命性三重維度,重新清理了馬克思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其中,首要的批判對象是將馬克思在社會歷史領(lǐng)域內(nèi)的研究成果(即歷史唯物主義)等同于社會學的實證主義思維。他指出:“那種后來人為地使特別的專門學科封閉起來的作法……只是逃避實際的并同時也理論的、當前歷史時代的任務(wù)。馬克思新的、社會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以適應(yīng)變化了的歷史境況的方式繼續(xù)發(fā)展了社會學說古典創(chuàng)始者的革命理論。馬克思的這種新科學是我們時代真正的社會科學?!?20)[德]卡爾·柯爾施:《卡爾·馬克思》,熊子云、翁廷真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第5頁。到了克拉德的人類學研究工作中,這一判斷便體現(xiàn)為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層面:一方面,指認馬克思親歷了人類學從哲學向經(jīng)驗科學的轉(zhuǎn)變,并且經(jīng)驗人類學是對哲學人類學的具體展開;另一方面,強調(diào)人類學研究與馬克思思想整體的關(guān)聯(lián),注重從馬克思思想的前后發(fā)展中定位人類學研究與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多維度關(guān)系。

        第三,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不能等而視之,在學術(shù)研究層面尤其要注意??聽柺┑睦碚摵蛯嵺`生涯歷經(jīng)了信奉馬克思主義、批判列寧主義、放棄馬克思主義的大致歷程。但不管在任何階段,他都堅決反對第二國際將馬克思與恩格斯不加區(qū)分,甚至是將馬克思主義布爾什維克化的做法。得益于對馬克思思想的德國古典哲學淵源(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發(fā)掘,柯爾施與其同時代的盧卡奇(Szegedi Lukács Gy?rgy Bernát)共同發(fā)現(xiàn)了馬克思與恩格斯在這個問題上的重大差異,以及后來的列寧何以在革命實踐中走向理論與現(xiàn)實矛盾的單一維度。只有馬克思的思想才真正掌握了革命和批判的辯證法,這是應(yīng)對資產(chǎn)階級社會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唯一正確的方法。為此,柯爾施主張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方法,重新審視馬克思的學說本身,真正復活馬克思批判現(xiàn)代社會的精神而非具體結(jié)論??死聢猿植⒎糯罅诉@一觀點:“在他們的實踐中,例如在合寫《共產(chǎn)黨宣言》(這是歐洲1848年革命的一部分)和六十年代的組織工作中,兩人是一致的。而在理論和各自的科研工作方面,他們顯然是完全不同的人物?!?21)Lawrence Krader, The Ethnological Notebooks of Karl Marx: A Commentary, in: S. Diamond (ed.), Toward a Marxist Anthropology, The Hague-Paris-New York: Mouton, 1979, pp. 153-171.中譯文參見楊金海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14卷,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第53頁。基于這種理解,他審慎地剝離了恩格斯以降的人類學和社會學思潮對馬克思人類學研究工作的影響,首先以編輯整理馬克思摘錄的方式還原筆記原貌,并在此基礎(chǔ)上比較馬克思與恩格斯在人類學研究的理論觀點和思維方式的具體差別。克拉德的上述做法對當時西方馬克思主義或西方馬克思學中激烈爭論的“馬恩關(guān)系問題”做出了清楚回答。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比照,可以說明克拉德最核心的馬克思主義觀點。這不僅解釋了一位經(jīng)驗科學家(主要是民族學家和人類學家)轉(zhuǎn)向馬克思文獻整理與思想研究的理論支撐,而且張顯了一位身處二戰(zhàn)之后的美國學者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學理態(tài)度。盡管馬克思思想研究在克拉德的全部理論生涯中只占據(jù)了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十余年光景,甚至他在紀念75周歲生日的學術(shù)研討會上還表明“我并非馬克思的學徒”“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是一名社會學家,但絕非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等態(tài)度(22)參見Dittmar Schorkowitz (Hrsg.): Ethnohistorische Wege und Lehrjahre eines Philosophen: Festschrift für Lawrence Krader zum 75. Geburtstag, Frankfurt a.M. / Berlin / Bern / New York / Paris / Wien: Peter Lang, 1995, S6.,但他對《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的編輯、“晚年馬克思”的發(fā)掘、“人類學馬克思”的建構(gòu)、馬克思人類學研究工作的總體評介、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異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guān)系等問題的判斷與回答,構(gòu)成了其后重啟馬克思與人類學關(guān)系討論都必須認真加以回應(yīng)的理論基礎(chǔ)。

        從當前中外學術(shù)研究圖景看,克拉德對“人類學馬克思”的發(fā)掘具有尚待開發(fā)的理論影響力。作為《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的編輯者,他同時開啟了“晚年馬克思”研究著述的斷代史整理和“人類學馬克思”摘錄筆記的專題化整理兩項工作,而這構(gòu)成MEGA2未竟工作的重要挑戰(zhàn)。作為“人類學馬克思”的建構(gòu)者,他不僅勾勒了馬克思一生思想進程與人類學學科的對應(yīng)和流變,而且提出了力求追溯人類社會起源及早期人類社會制度的人類學,與旨在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探索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共產(chǎn)主義理論之間的思想張力。這一全新的視域?qū)扔械年P(guān)于馬克思思想來源、組成、定位、整體等基本問題提供了新的理解的可能性。作為馬克思思想歷程的闡釋者,他打開了以往鮮為人知的馬克思晚年思想世界,還以整體性思維論證了晚年的人類學研究與青年和中年時期的思想延續(xù)性。這一發(fā)現(xiàn)給當前熱議的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資本論》及其手稿、“馬恩關(guān)系”、馬克思晚年的傳記與思想等研究工作開辟了新的研究空間。總之,“人類學馬克思”是一個有待全面展開和深度開掘的研究課題。

        猜你喜歡
        人類學卡爾克拉
        《審美人類學》評介
        美育學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4:18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xiàn)與敘事的新變
        卡爾幾歲
        一克拉便利店
        中國寶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42:26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克拉戀人》夏日里的歡樂之戀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
        你好,親愛的卡爾
        學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6
        逾100克拉的“巨鉆”臨沂出了5顆
        體質(zhì)人類學是什么?
        大眾考古(2014年2期)2014-06-26 08:29:32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无码不卡| 国产女人av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天天燥日日燥| 在线精品国内视频秒播|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电影| 午夜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不卡|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偷拍美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中年熟妇的大黑p|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三级a| 亚洲av无吗国产精品|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观看|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开心激情站开心激情网六月婷婷| 国产女优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性福利| 精品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吃下面吃胸在线看无码| 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网站|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