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闭{查研究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是實現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與黨的群眾路線相統(tǒng)一的科學方法,是實現領導干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歷練過程,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開展調查研究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繼續(xù)發(fā)揚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作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改進調查研究方法,準確把握國情,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準確把握所在區(qū)域、部門和單位所處環(huán)境和實際情況,切實筑牢改革發(fā)展的實踐根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開展調查研究必須繼承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闭菆猿纸夥潘枷搿嵤虑笫?、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新中國勝利開啟了改革開放40余年的航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新時代面對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機遇的到來,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需要我們更加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直面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的突出問題,深入生產一線、深入群眾生活、深入矛盾頻發(fā)多發(fā)的領域,努力掌握全面、真實、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問題的實際情況,真正摸清楚癥結的來龍去脈,真正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掌握客觀實際的“實事”中,“求”到治療“疑難雜癥”的妙藥和良方。
開展調查研究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70年新中國建設發(fā)展的經驗表明,我們黨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每一項重大改革決策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從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我們才能在調查研究中自覺從人民群眾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才能在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中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發(fā)動群眾,才能在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中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開展調查研究必須不斷增強斗爭本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zhàn)同樣前所未有。這既需要黨在偉大社會革命的斗爭實踐中推進自我革命,更需要每個黨員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出發(fā)點上,做到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能力。在調查研究立足點上,突出憂患意識、問題意識、為民意識、干事創(chuàng)業(yè)意識。在調查研究作風上,保持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的奮斗姿態(tài),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在調查研究方法上,力求“身入”與“心入”基層相統(tǒng)一,認真做到深、實、細、準、效。在調查研究成果上,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工作實績。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卑颜{查研究作為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的重點措施,貫穿于主題教育的全過程,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不斷提振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神,提升擔當作為能力,在問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惠民生的實踐歷練中,增經驗、長智慧、壯筋骨、長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