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自能評改課堂教學的理念中蘊含著豐富的“游戲精神”:重視學生主體,強調(diào)體驗過程,崇尚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彰顯個性風采。作文自能評改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shè)“游戲場”、組織“群學習”、倡導“趣中學”,打破了“學”與“玩”之間的壁壘,引導學生在感受豐富學習樂趣的同時,體悟習作方法,培養(yǎng)習作能力。
關(guān)鍵詞:游戲精神;作文自能評改;小學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11B-0040-04
“學”與“玩”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領(lǐng)域,可以說,這兩者幾乎代表了童年的全部生活內(nèi)容,構(gòu)成了兒童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世界。游戲與兒童密不可分。游戲因兒童而生,兒童在游戲中獲得成長?!坝螒颉卑瑑蓚€層面:一是外顯層面上的游戲活動,二是內(nèi)隱層面上的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揭示了游戲的本質(zhì),一般而言,它包含自由的精神、體驗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班馬在他的《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與構(gòu)想》中談到游戲和學習的聯(lián)系,他認為:“兒童期的心理能量在原始的沖動和社會性的壓抑感下追求著釋放(發(fā)泄),也追求著建構(gòu)(學習),游戲的形態(tài),即扮演角色,更多‘玩的樂趣,而游戲的內(nèi)核,即未來實踐,則更多‘學的意義?!盵1]他強調(diào)了教育的實踐性中蘊含游戲精神?!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使兒童的學習更多地和游戲精神相融:追求自由、主動創(chuàng)造、體驗生命。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如何找回遺失已久的游戲精神呢?為此,我校進行了長達10年的作文自能評改教學實踐研究。
“小學作文自能評改”,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融“導評導改”“自我修改”“示范評改”“互評互改”“評評交流”為一體的評改模式。學生通過“習作—修改—互評—評評—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饋,養(yǎng)成主動修改并樂于與他人交換評改習作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和常規(guī)的作文教學比較,作文自能評改課堂更多地展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的多維度對話,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輔導推動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在多維度的思維碰撞、語言交流中自主感悟、發(fā)掘?qū)懽鞯恼嬷B。不難發(fā)現(xiàn),作文自能評改的理念中蘊含著豐富的“游戲精神”:重視學生主體,強調(diào)體驗過程,崇尚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彰顯個性風采。
那么,作文自能評改的教學實施是如何打通“學”與“玩”之間的壁壘,彰顯游戲精神,讓兒童快樂地進行作文學習呢?經(jīng)多年實踐探索,我們形成如下三條實施路徑和策略。
一、小學作文自能評改課堂需要創(chuàng)設(shè)“游戲場”
我們知道,教育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發(fā)生和展開的。其中,游戲氛圍和游戲情境最易為兒童接受。席勒曾經(jīng)說過:“發(fā)揮人類才能的理想環(huán)境是游戲的庭院。”[2]作文自能評改課堂,需要教師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游戲的庭院”,或者說,打造一個“游戲場”:一個讓兒童感到安全、適合、愉悅的學習情境。這個“游戲場”的創(chuàng)設(shè)既需契合所教學的內(nèi)容,更需契合兒童的學習心理。因此,它既包括物理的有形的“場”——空間環(huán)境、課件、道具等,也包括抽象的無形的“場”——氛圍、情感、態(tài)度等。作文自能評改課堂“游戲場”的打造,基于教師對課改理念的堅守:以兒童為本。
筆者曾執(zhí)教一節(jié)作文自能評改課,參與南京市的一次展示。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教室、黑壓壓的聽眾,學生們難免有些拘謹。怎么辦呢?筆者靈機一動,從閑話入手,采用“聊開”的方式導入課堂活動,進行“暖場”。有趣的對話,會心的笑聲,一下子打破課堂上的僵局,學生的情緒輕松起來。
所謂“聊開”,就是用聊天的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兒童在心理上擺脫緊張情緒,從而更順暢地進入學習情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猜謎、趣味游戲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進行作文自能評改學習。教師在滲透“游戲精神”的情境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情趣之間,讓兒童打開壁壘,敞開心扉,以率真之態(tài),投入學習。
二、小學作文自能評改課堂需要組織“群學習”
游戲是需要交往和合作的群體活動。在作文自能評改課堂中,學生圍繞習作內(nèi)容展開交往活動,平等對話的師生和生生間,其實就構(gòu)成了一個個的學習的“群”。
小組合作是“群學習”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它改變了在傳統(tǒng)集體教學的師生交流中,教師壟斷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相對被動的局面。作文自能評改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為單位的“群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以充分發(fā)揮。而早在幾千年前,《學記》中就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所表達的正是一種群體間交往互動和合作學習的游戲精神。
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的學生之間其實就在進行著“群學習”?!叭簩W習”除了小組合作的形式之外,還有更多不明顯、甚至沒有明確分工而在課堂上自然生成的師生、生生間的學習形式,比如小作者和評改小老師之間的互動和互助、課堂上對習作典型片段的修改和討論等等。
“群學習”的重要特征是“平等對話”。莫蘭認為:“對話既是發(fā)展精神自主的游戲,又是發(fā)展精神自主的游戲規(guī)則?!盵3]對話精神是一種游戲精神,是一種平等、理解、共享的精神。伽達默爾認為對話就是“主體間以語言等符號系統(tǒng)為中介進行的交往,它的基本特征是主體間的在場相遇、平等交流”,是“一個對話主體雙方的視界融合過程”[4]。
有一次習作要求為“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別人(親人、老師或朋友)說?可以傳達問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訴說委屈,也可以提些建議……注意寫的時候,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在互評互改時,一個小組里產(chǎn)生了爭論,引起爭論的是一位學生習作《媽媽,我想對您說》的作文開頭:
“媽媽,您還記得上星期六發(fā)生的事情嗎?那天雖然是晴空萬里,可是我的心情卻恰恰相反?!?/p>
在評價當中,學生展開了爭論:
生1:我們發(fā)現(xiàn)她通過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自己的委屈,而文章開頭描寫天氣的詞語卻是“晴空萬里”。我想,如果能將“晴空萬里”改成“陰云密布”,不更能表達她難過的心情嗎?
生2:我同意。環(huán)境描寫可以襯托人物心情,我覺得用“陰云密布”應該能夠更好地表達文章中“我”的情感。
生3:老師,我不同意將“晴空萬里”改成“陰云密布”。因為我們知道環(huán)境不僅可以從正面襯托人物心情,還可以從反面襯托人物心情。那么,為什么就不可以用“晴空萬里”來反襯自己難過的心情呢?
作者本人:我不同意修改。因為那天天氣本來就很晴朗,是個好天氣。
生4:我覺得還是不改好,因為作文要求我們“表達真情實感”,也就是要求我們寫作文講求真實。天氣本來是晴朗的,這么一改,不就是撒謊了嗎,這就不真實了。
生5:我也覺得不用修改。真情實感不僅應該是情感真實,環(huán)境的描寫也應該真實。
生6:老師,您教育過我們要做誠實的人,我覺得“誠實”這一美德,不僅應該表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行為當中,也應該表現(xiàn)在我們的作文當中。所以,我們的作文應該實事求是,不能為了表達效果,而隨意地將“晴空萬里”改成“烏云密布”。
多真實和精彩的思維碰撞!學生之間的對話充滿著獨立思考和真實自由的表達,在思維相互碰撞中,激發(fā)反思和進一步探究。這里,沒有教師凌駕于兒童之上的權(quán)威聲音和所給的標準答案。教師,甚至也成為“群學習”中的普通一員。
“群學習”的作文自能評改過程就是基于平等對話的主體之間的相互造就過程;是學生與教師、與文本、與伙伴的視界相遇、融合、碰撞過程,也是實現(xiàn)自我反思、意義創(chuàng)生、知識建構(gòu)的成長過程。
三、小學作文自能評改課堂需要倡導“趣中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如果學習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沒有人督促,學生也能夠自學不輟。小學作文自能評改課堂注重“寓教于樂”:愉悅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趣味評改活動的設(shè)計,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玩的樂趣”,并在玩的體驗中彰顯作文修改和評價中“學的意義”。
(一)豐富的評改活動,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之趣”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lián)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5]?;顒又械捏w驗精神是游戲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因此,課堂內(nèi)外開展趣味的語言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興趣和熱情。作文自能評改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把時空讓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評改實踐中學習評改,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可以不僅只是學生、只是作者,也可以是讀者、分享者、推薦者,甚至是“小老師”……多種角色的自由轉(zhuǎn)換和深入體驗,讓學生在新奇之余展開不一樣的學習之旅。這種課堂,不僅在體驗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文的奧秘,也在體驗中促進學生不斷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己。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這是成長的一種需要。對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更具魅力的。
(二)多維度的平等對話,引導學生感受“交流之趣”
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每個人的觀點都會有所不同;同時,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而相互間的討論和溝通,能夠取長補短,促進個體對知識更深入地理解。因此,學習需要交流。深度交流產(chǎn)生智慧火花。高明的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shè)一個平等、寬松、愉悅的交流情境,讓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在智慧碰撞的同時充滿樂趣。作文自能評改課堂強調(diào)師生、生生、生本間的交流,從學生視角出發(fā),閱讀作品,互相評價,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作文課堂中重視“寫”而忽視“評”的現(xiàn)象,將作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評有機結(jié)合起來。豐富而充實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表達觀點、友好溝通中彰顯自我,拓展視野,激發(fā)自信,學會表達。
(三)深入的思維碰撞,引導學生感受“探索之趣”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認為個體在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時會感受一種被他稱為“充溢”的令人滿意的體驗:“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們?nèi)绱说赝度胍豁椈顒?,以致沒有其他什么事被看得那么緊要;這種體驗本身是如此令人愉悅,以致人們甚至純粹為了做這件事而付出巨大的代價?!盵6]當教學融入游戲精神,會磁石般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探索。而當學生沉浸于“充溢”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時,克服困難會成為學生內(nèi)發(fā)的自我需要。在主動探索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深入?yún)⑴c到學習的過程,將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對接,形成關(guān)聯(lián),從而建構(gòu)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作文自能評改課堂上,當學生產(chǎn)生疑惑時,教師不會簡單地評價對錯與否,而是珍視他們不同的見解,借機創(chuàng)設(shè)交流情境,鼓勵大家一起思考,在不斷深入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在思維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尋找寫作的真諦?!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自己探索中得到的寫作知識,比起教師告訴他們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疤剿髦ぁ睆亩蔀榧ぐl(fā)學生主動學習的“一汪活水”。課堂學習,因此真正起到促進思維發(fā)展的作用。
(四)自主的評改過程,引導學生感受“生態(tài)之趣”
作文自能評改課堂,把學生的作文、評語、問題等現(xiàn)象都化為一個個資源,在課堂上有機地呈現(xiàn)出來,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思”結(jié)合起來,把學習的體驗和能力的提高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的趣味和學生的成長融合起來,形成生態(tài)課堂?!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7]。在上文所提到的教學實例中,學生不僅明白了“晴空萬里”不能改成“烏云密布”的原因,理解了“真情實感”的真正內(nèi)涵,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真實、實事求是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方法的同時,也獲得成長。
席勒說過:“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盵8]教育的主旨是教學成人,這與游戲的內(nèi)在精神是相通的。作文自能評改課堂和游戲一樣是開放的、生成的、生動的,它和游戲一樣關(guān)注兒童的心理、興趣、熱情,引導兒童在追求自由、主動創(chuàng)造、體驗生命中得到發(fā)展。堅守兒童立場、認識游戲精神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將其恰當?shù)剡\用到我們的語文課堂中來,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肩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志汝.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游戲精神[J].昆明學院學報, 2010(5):19.
[2]高潔.論教師的游戲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 2008(10):42.
[3][4]王金娜.論教育的游戲精神[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7):39, 41.
[5]馬秋玲.融合“游戲精神”的課堂文化[J].江蘇教師,2014(18):21.
[6]托馬斯·J.薩喬萬尼.道德領(lǐng)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M].馮大鳴,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73-74.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20.
[8]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馮至,范大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24.
責任編輯:石萍
Construction of Writing Self-Evaluation and Revision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Game Spirit
REN Min
(Nanjing Qixia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The idea of writing self-evaluation and revision classroom teaching contains rich “game spirit”, that is, emphasizing the subjects of students, accentuating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advocating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playing up personality. Such classroom teaching has created “the game field”, organized “group learning”, and advocated “interest learn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between “l(fā)earning” and “playing”. As a result, students can enjoy the fun of learning, understand learn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their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game spirit; writing self-evaluation and revision; primary school writing teaching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第九期個人課題“用‘游戲精神構(gòu)建‘童心課堂的實踐與研究”(Ib1417號)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6-15
作者簡介:任敏,南京市棲霞區(qū)實驗小學(江蘇南京,210046)教師,高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