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誠蕓
【摘 要】針對英語綜合版塊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過于簡單,語言材料閱讀偏少和學生語用素養(yǎng)培育不足的現(xiàn)狀,本文從挖掘文本資源、拓展情景材料、充實版塊內容和融合語言知識點四個維度,闡述譯林版小學《英語》綜合板塊文本材料的開發(fā)與融合,借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持續(xù)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言材料? ?閱讀素養(yǎng)? ?語用能力
作為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筆者觀察到不少教師對于教材中每個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缺乏情景和文本再構,往往都是就教材論教材,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乏味,滿足不了中等以上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將圍繞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從綜合實踐板塊內容的開發(fā)與設計角度,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一、挖掘文本資源,增加學生閱讀量
維果斯基(Vogotsgy)所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學生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譯林版小學《英語》每個單元綜合板塊內容難度適中,除少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分層降低教學難度外,大部分學生學有余力,能熟讀熟記并能綜合運用?;诙鄶祵W生情況,我們應適當挖掘文本資源,設計出稍高于文本知識的語言材料,探索學生英語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中的Sound time版塊呈現(xiàn)了字母“i”在單詞中的讀音,即/ i/。對此,教師在這節(jié)優(yōu)質課中是這樣做的:
首先,教師將Sound time原有的一張圖片資料拆分成兩張圖片分別利用,第一張圖片的情景是:This is Jerry. He likes English. 初步呈現(xiàn)操練“i”發(fā)音/i/,并帶領學生和Jerry一起讀一個繪本故事“Whose hat is it?”,導入到Sound time的學習。
其次,緊扣Sound time的內容,呈現(xiàn)第二張圖片:This is Tom. He likes fish. 再次在語境中操練“i”發(fā)音/i/后,給出三個單詞English,fish,listen選擇填空:Before eating ________, lets? ________ to some? ________ . 學生完成填空并朗讀。至此,語音部分教學結束,而教師并未止步,繼續(xù)挖掘積累語言的閱讀資源。圖文并茂強化“i”的/i/的發(fā)音,例舉了四個生單詞Indian,igloo,ink,infant和一段有趣的chant:Indian,Indian, please inside. 通過這個步驟來刺激強化學生對發(fā)音的記憶。/i/的發(fā)音強化后,結合字母“i” 另一個發(fā)音/ai/,試讀感受發(fā)音不同,引導學生觀察發(fā)音和拼寫規(guī)律,即元音“i”+輔音+結尾不發(fā)音的e, 字母“i”發(fā)本身的音/ ai /。
然后,在黑板展示兩列載著單詞的小火車,讓學生找出字母“i”發(fā)音不一樣的單詞,接著再幫單詞找“i”發(fā)音一樣的“朋友”歸類,這兩個小環(huán)節(jié)及時鞏固辨別“i”字母在單詞中不同的發(fā)音。比較感知“i”不同發(fā)音后,再回到“i”發(fā)/i/的單詞上,造句:This is ____ s fish. 學生可以填Tims等含有“i”發(fā)/i/的單詞。
最后,進入Listen and spell環(huán)節(jié),教師報生單詞三遍,學生根據發(fā)音規(guī)律,聽音拼出單詞win和hide。教師給出了單詞的語意和語言情景:I win! I win! Let s play hide-and-seek. 適當注出生詞句的中文意思,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就Sound time的教學,該教師結合這一版塊文本,挖掘了更多更高的語言資源,增加了很多相關語言材料。學生在學習這個版塊時,高度集中注意力,閱讀了很多囿于教材、高出文本的詞句,豐富了學習資源,提升了語言閱讀量,促進了英語語用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拓展情景材料,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讓·萊夫(Jean Lave)和愛丁納·溫格(Etienne Wenger)提出的“情景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個體進行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更是一個兼具社會性的和實踐性的過程,情景學習提倡在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情景中進行學習,知識的意義在于學習者和學習情景的互動、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綜合版塊由于表面上沒有什么完整情景,故而很多教師只把它當成詞句的練習跟讀教學,一節(jié)課里幾乎沒有完整的有情景的文本閱讀。在日常生活嚴重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應該結合教材,補充與單元或課時相關的具有情景性的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在豐盈的情景材料中去加深理解。
基于這一認識,該教師課上補充了兩個與本單元主要功能話題一致的情景繪本故事“Funny animal party”和“Whose hat is it? ”。 可愛的繪圖和有趣的內容吸引著學生們跟著教師一起閱讀,令教師和學生都對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閱讀后教師各提出一個閱讀材料里綱領性的問題,檢查學生對閱讀內容是否大致理解,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Whose hat is it?”閱讀后,教師提出貫穿整個情景故事的核心問題:Whose hat is it?學生回答:Its elephants. 學生回答正確,即讀懂了這個語言材料。如果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能及時補充適當的、充滿情景的語言閱讀材料,學生就能借助情景進行對話加深理解,其閱讀能力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充實版塊內容,發(fā)展學生語用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綜合版塊的每部分內容,不是學生會讀或者寫完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筆者認為,綜合版塊的教學可以像Story time的教學范例一樣,結合版塊內容設計一些語用任務。該老師優(yōu)質課中,Cartoon time 的教學由Sound time教學結束部分呈現(xiàn)的“ball”即刺猬“hedgehog”自然導入。在“Listen and answer”,“Watch and choose”,“Learn to say”和“Read,dub and act”等環(huán)節(jié)分層教學,逐層深入理解并能朗讀或表演Cartoon time之后,增加了選擇填空完成Sams diary的學習任務,備選詞是picnic,with,it,think,little。日記內容是:Today Bobby and I have a ____ in the park. After picnics we meet a hedgehog. At first(一開始),we ____ its a ____ ball. We want to play with ___. But Bobbys hand hurts. 日記內容是卡通內容的延伸和充實,學生必須動腦筋根據Cartoon time部分的內容去選擇填空。師生核對答案、朗讀日記后,該教師自然銜接了下一個語用任務??ㄍㄈ宋锢^續(xù)出場,小刺猬被正在樹上摘蘋果的猴子用蘋果砸到了,Bobby和Sam關心詢問,師生互動看圖編出新故事。
Bobby:Whats the matter?
Hedgehog: Look! Its an apple.
Sam: Whose apple is it?
Hedgehog: Is it Monkeys?
Sam: I think so.
師生示范對話后,學生兩兩互動看圖編對話,并且有感情、有動作地大聲表演出來。創(chuàng)編對話參考句式如下:
A: Ouch!
B: Whats the matter?
A: Look, its_____.
B: Whose ____ is it?
A: Is it _____s?
B: I think so. / I dont think so.
學生運用的語言難度略高于文本材料,圖片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這樣的語言任務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激發(fā)了學生的語用興致。
本課Cartoon time這一版塊較為充實的語言訓練材料,及時鞏固了文本內容,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契合新課標中培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它啟示我們,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學情,通過創(chuàng)設模擬生活的各種語境,營造具有真實交流意義的學習氛圍,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組織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和思維能力。
四、融合語言知識點,推進學生認知建構
建構主義奠基人皮亞杰(J. Piaget)強調知識的建構性、知識的社會性以及知識的情境性。依據知識建構理論,我們可以融合各個版塊之間的語言知識點,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整合漸進、重新建構。語言學習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句能不斷地刺激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從而增強理解和識記的效果。如上文提到的Sam的日記,雖然日記的內容主要是卡通內容的延伸和充實,但是教師把語音版塊“i”發(fā)/i/的單詞精妙地安插進去,即所選擇要填的單詞就是含有“i”發(fā)/i/的單詞,可謂一舉多得,融合了兩個版塊的內容。師生互動編寫新故事的對話,既有Cartoon time的新句型“Whats the matter?”及答句的操練,又復習了Story time的句型“Whose...?”還有Fun time的“Is it? ? ? ?s?”句型的再次呈現(xiàn)、示范操練,三個版塊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設計之巧令人贊嘆。本課還有些語言材料,整合了前面的舊知和以后將要學到的新知,如:This is Jerry. He likes English. 前一句是三年級的舊知識,后一句是五年級將要學習的“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后面的動詞需要變成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知識點。后面的知識點提前反復呈現(xiàn),慢慢滲透在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中。這樣一來,通過整合一個單元各版塊間的知識點,借助關鍵信息的反復呈現(xiàn),推進文本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語言訓練中融合貫通,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英語學習的目標在于運用,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課標的引領下,確立課程意識,拓展文本資源,創(chuàng)設語用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故事化的表演中、趣味性的對話中,調動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對英語文化的理解,發(fā)展語用能力,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仙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