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摘要】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步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但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看圖寫話時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如何指導看圖,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何幫助他們將看到的內容轉化為文字,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關鍵詞】看圖寫話? ?觀察? ?想象? ?說話? ?寫話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低年級寫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看圖寫話是一把開啟快樂習作的金鑰匙,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自信心有著重要作用,也能夠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讓他們順利過渡到中、高年級的習作,擁有相匹配的寫作水平。
但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尚小,看圖寫話時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看圖時觀察不夠有序;重點和細節(jié)不突出;想象偏離圖意;表達缺乏主題和重點;不是“流水賬”式的表達,就是雜亂無章式的幻想,等等。教師雖然都認為有必要在低年段進行看圖寫話的指導和訓練,但是很少安排計劃性、系統(tǒng)性的指導。僅靠練習或者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再行反饋,采取的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式的指導,治標不治本。所以,引導學生寫好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更需要教師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突破看圖寫話關,解決“下筆難”的困難。
低年級看圖寫話,一般可以歸納為四個步驟,即“看、想、說、寫”。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腳踏實地走好這四步,可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看、想、說、寫”的習慣,逐步提高他們觀察、想象、表達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會“看圖”、會“寫話”,進而愛“看圖”、愛“寫話”。
一、學會觀察,讓圖意更明確
看圖寫話,“看”是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相對欠缺,他們看圖往往無頭緒、無目的、無順序;也可能大而化之,只見輪廓,忽略細節(jié);還可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看到細枝末節(jié),卻忽略主要情節(jié)。這就需要教師好好引導,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預先給予他們有關規(guī)律性的相關知識。
按順序觀察是表達有序的前提,教師引導學生看一幅圖時首先要強調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其次,有所側重的觀察,會使寫話更有張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畫面所傳達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先對畫面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觀察細節(jié)。在此基礎上,環(huán)境描寫會讓寫話更出彩,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的環(huán)境,弄清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等,把整幅圖變成一個完整且連貫的故事。
培養(yǎng)觀察能力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單幅圖和多幅圖寫話在指導上是有區(qū)別的:單幅圖重在指導觀察和想象,多幅圖重在指導敘事和表達。面對單幅圖,教師要帶領學生先通過觀察找出表達的幾個重點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結果怎樣——以便弄清圖意和主題。對畫面進行整體觀察后,還要引導學生把控畫面描寫的細節(jié),比如具有特色的自然環(huán)境,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學生觀察得越仔細,文章寫得就越具體。當學生觀察單幅圖的能力已經(jīng)大幅提升后,他們就可以從看一幅圖過渡到看幾幅圖。在觀察多幅圖時,教師同樣要提醒他們注意觀察順序,對幾幅圖有全面的認識后,再確定這幾幅圖的主線是什么,之后確定圖與圖、這個形象與那個形象的關系,再關注地點和環(huán)境的變化,最后具體、細致地看每一幅圖,把握其中細節(jié)。看多幅圖時還要分清主次,寫話時把重點圖上的內容說詳細,其余幾幅簡單交代即可。
除了觀察圖畫,教師還得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提示??磮D寫話題通常都配有這樣的文字:“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想他們會說什么?用幾句話連起來寫一寫?!边@些文字看似千篇一律,其實是在告訴學生寫話中必須表達的內容。找到提示語的答案,是寫話內容做到準確的重要開端。只有要素都完備了,寫話才能合格。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快速捕捉盡可能多、盡可能準確的信息很難,需要經(jīng)常練習才能掌握方法。課文插圖內容豐富多彩,非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的好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堅持用5-10分鐘時間指導學生邊觀察邊說話。其次,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觀察自己身邊的人或事,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說一說、寫一寫。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長期堅持,學生的觀察能力必然有長足進步。踏出觀察這一步,就初步跨過了“理解圖意關”,學生們寫話時就能做到不離題、不跑題,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二、學會想象,讓畫面更鮮活
在仔細觀察后,學生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發(fā)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單調復述,就物寫物,就事論事。看圖寫話的畫面是靜止的人或物,且比較單調,要使學生的寫話更加生動,使整幅圖或多幅圖變成完整、連貫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情節(jié)更加動人,就必須教會他們放飛想象。
提問可以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支點,拓展學生的想象,使靜止的畫面鮮活起來、單調的畫面充實起來。在學生理解了圖畫內容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圖畫中的重要細節(jié)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在合理想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細節(jié)。比如,面對敘事類的圖畫,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問問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又明白了些什么?……教師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幫學生理清思路,展開合理化想象和聯(lián)想。
結合多種感官,學生會插上想象的翅膀,身臨其境,思緒飛揚。所謂調動感官,就是讓學生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描繪畫面。尤其面對景色類的圖畫,教師可以問學生:你的眼睛看到了哪些多彩的顏色?你的鼻子聞到了哪些美妙的氣味?你的耳朵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你的臉頰和手掌觸摸到了哪些美麗的事物?……這樣一來,學生們看到的畫面就不再單調,而是鮮活、生動的。
看圖寫話時看到的畫面是靜止的,動作也是停滯的,但是動作往往又是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捕捉動作,展開想象,讓靜止的人物和畫面靈動起來。練習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放風箏、吹泡泡、種樹、堆雪人之類的圖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動作分為主動作和微動作,用“先、再、然后、最后”這類詞語進行組合,讓簡單的動作變得豐富。人物動起來了,表達也就生動起來了。
教師還可以關注語言,鼓勵學生想象圖中人物的對話;關注心理,鼓勵學生想象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關注空白,鼓勵學生想象故事的起因和結果。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符合圖意的基礎上,盡量與他人想得不同、說得不同,培養(yǎng)求異思維,讓看圖寫話課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學生們更多天馬行空的樂趣。
三、學會說話,讓思維更有條理
低年級學生的作文訓練起始于“口頭作文”,即說話訓練。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提問題,表現(xiàn)欲強,但表達尚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說起話來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語,或者重復、啰唆且?guī)в姓Z病。所以,對于他們而言,要觀察好圖畫,然后把一段話寫好,絕非易事,一定要有坡度地進行訓練,看圖、遣詞、造句、分段、選擇格式等都是訓練的對象。先從能用詞語說完整句子開始訓練,再慢慢過渡到說連貫的一段話。
從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每天回家給父母說一句話,如:“我今天下課和明明一起跳繩了?!薄敖裉煳矣幸患_心的事情?!薄拔艺J識了新朋友?!钡鹊龋髮W生把握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一定要說清楚,讓別人聽明白,在這一過程中注意矯正或改變學生不良的口語習慣。到二年級,就可以進行段落訓練,鼓勵學生用一段話來記錄生活,要提出具體要求,如要有開頭、結尾,語句要完整,并且努力說一個有亮點的句子。在布置這種口頭作業(yè)后,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用詞準確生動、想象合理等獨特之處,進行適當鼓勵,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教師也要利用像“非?!薄耙贿叀贿叀钡葘W過的詞語指導學生練習說話。對于造句不完整、不通順的學生,相繼指出毛病,并幫助他們補充完整。教師還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誰能和大家說得不一樣?”“哪位小朋友能說得更具體、更生動些?”這樣讓學生更積極地進行表達。課堂上學生的發(fā)問、復述、回答也是口語訓練的極好時機,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肯定他們好的表達,同時糾正和指導不正確的地方。只有長期堅持、嚴格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獲得長足進步。
同時,在指導看圖寫話前,一定要讓學生先說,遵循“先說后寫”“以說促寫”的原則?!罢f”是承上啟下的過程,可以讓“想”通過嘴巴有效地表達出來。教師要反復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敢說、樂說;可以表揚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處的學生,夸他們說得細,說得好,會用好詞好句;激勵表達上有不足的學生,找出他們語言的閃光點,告訴他們怎樣說更好。同一篇看圖說話,可以安排很多層次的說話訓練,如同桌對說、小組內說;好的要說,不好的更要說;說完整了還要追求說具體,說具體了再想想能不能更生動;說完了同學評,教師評;評好了參考大家的意見修改后再說……通過大面積“說”的訓練,讓學生們說得更有條理。
四、學會寫話,讓表達更加規(guī)范
“說”是“寫”的輪廓,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再指導寫話就容易多了。不過教師還得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口頭語向書面語的轉換??陬^表達的東西落實到紙面上,是需要改變和調整的,有些語言可以去掉,有些內容可以精簡,可以要求學生先說再寫,寫好再讀,邊讀邊改,用完整、正確、簡練的書面語言表達;二是寫話的格式。注意句子和段落的格式,開頭要空格,用好已學的標點符號,在合適的地方進行停頓和斷句。一幅圖可以用一段話表達出來,多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一個自然段的原則進行分段表達。
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進行詞語、句子、片段的訓練,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表達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寫完整通順的句子,另一方面還能以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內容進行一日一句的寫話訓練。開始要求不高,只要學生能動筆寫即可,遵循“起點低、坡度小、寫生活”的原則,常反饋,重表揚,不批評。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從說完整的句子過渡到寫完整的句子,在實踐中初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而且也有利于鞏固識字,提高學生語言認知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習作興趣。
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功夫還要花在閱讀上。離開閱讀的寫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并熟讀成誦,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堅持摘抄,積累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讀得多了,背得熟了,語感形成了,就會產(chǎn)生朱熹所謂“豁然貫通”的效果。于是,學生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也就能下筆成美文了。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安排隨文仿寫。仿寫要練在平時,練在處處,練在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練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隨文仿寫訓練當做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在帶領學生學文的過程中,注意因文而宜,找準隨文仿寫的切入點,以課文內容為仿寫的材料,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梢韵茸寣W生說,說好了再馬上寫下來,練說練寫隨文隨堂進行,既小又活,大大地提高了 “說與寫”的密度。學生既能得到有效的寫話訓練,也提高了寫話能力。
腳踏實地四步走,突破看圖寫話關。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說話、寫話的訓練,低年級學生一定能培養(yǎng)出濃厚的寫作興趣,寫出優(yōu)秀的看圖作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fā)濱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