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南京工業(yè)大學,江蘇 南京 211800
對于民事訴訟費用,學界存在兩種學說,分為狹義說和廣義說。
1.狹義說。訴訟費用指當事人因訴訟而交給法院的費用。
2.廣義說。訴訟費用是指當事人在參與訴訟的過程中所引起的費用。我國采用的是狹義說,而英國采用廣義說。
在我國,訴訟費用是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由案件受理費;第二部分是其他訴訟費用。其他訴訟費用包括勘驗、鑒定、公告、翻譯費以及人民法院認為應由當事人負擔的其他費用。
在英國,訴訟費用的規(guī)則分為兩類,在由訴訟當事人本人進行的訴訟中,包括訴訟費、法院收取的費用等;訴訟當事人由非專業(yè)訴訟代理人代理其進行訴訟行為的,包括在此期間產(chǎn)生的任何費用以及代理費。①由此可見,我國的民事訴訟費用與英國民事訴訟費用中的法院收費、訴訟費用和必要開支等同。
英國的訴訟救助與法律援助具有相同的含義,英國有其獨立的法律援助委員會。訴訟救助就由法律援助委員會負責。
1.形式
英國律援助服務包括:為公民提供咨詢服務,在法律上提供協(xié)助以及法律代理,其中英國的法律援助很大一部分是救助當事人的律師費用。
2.條件和程序
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須符合以下兩項條件:一是公民具備的訴訟理由必須具有正當性;二是擁有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財產(chǎn)狀況。其中這兩者的審查由各級法院判斷。另外,申請法律服務資助,必須簽署一份聲明經(jīng)濟狀況的文件。然后法律服務委員會將對資產(chǎn)進行評估。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對民事訴訟費用救助制度作出規(guī)定。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規(guī)定,即《關于對經(jīng)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guī)定》。該規(guī)定指出人民法院可以對經(jīng)濟確有困難的民事或刑事訴訟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與英國一樣,當事人也需要提供書面司法救助申請,除此之外,當事人須有起訴或足以證明其確有經(jīng)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另外,我國主要是對經(jīng)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比如:殘疾人且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患有嚴重疾病的人等②。
我國司法救助的適用條件是“經(jīng)濟確有困難”。從某種意義上說,此項條件的出臺體現(xiàn)了一種法律的人文關懷,救助門檻的降低使得貧窮公民的訴權得到了維護。但是其在實施的過程中,弊端也越來越多。首先,經(jīng)濟窘迫的群體是否等同于應該從法理上得到司法的救濟?其二,條件設置得較為寬泛,容易導致濫訴。極易司法資源的浪費。而在英國,對于確實需要資助的申請人設立了十分嚴格的標準:對于申請人的年收入以及可處理財產(chǎn)都有法律上的明確規(guī)定,除此之外,還有法律援助委員會嚴格的評定標準。
筆者認為,在未來,我國應設立較為嚴格的訴訟費用救助適用條件,比如,將訴訟費用救助制度進行等級化,如個人收入低于多少才能申請司法救助,另外應當給予法院一定的審查權,法院可以有權審查當事人的司法救助資格,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xiàn)訴訟費用制度所追求的目標。
在我國,法律援助實踐供需嚴重失衡,案件多,案件類型更趨多樣化,這無疑也在增加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強度。而這也不利于當事人得到更好的救濟。而在英國,為了提高法律援助效率,規(guī)定讓一部分律師事務所重點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措施?;谝呀?jīng)對法律援助案件有一定的類型化劃分,進一步地體現(xiàn)在案件指派上,由一個或者幾個律師專門重點承辦某類案件,專向的明晰分工,使得辦案效率有所提高,緩解供不應求的現(xiàn)狀。2012年,英國國會審議通過并生效的《法律援助、判決和刑事處罰法》對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范圍、援助標準、條件等進行了再一次的重大修改。明確的法律援助范圍的界定、被援助者適格標準、條件的綜合審查,將很大一部分不適于法律援助的案件第一時間攔截在大門之外,控制了案件數(shù)量的增長,提高了援助工作的效率。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救濟途徑之一的法律援助,我國也可以參照類似英國的做法,對法律援助的具體規(guī)定以成文法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2004年,全國法律援助案件供需量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需求得到滿足,供需嚴重失衡,而法律援助人力資源的嚴重缺乏,是導致供需矛盾尖銳最直接的因素。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學習英國的做法。采用合同制的援助方式,由法院主導,由法院來尋找品質優(yōu)良的法律服務提供者。
1.簽約律師事務所
在法律援助中,具備一定資質的律師事務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里的“一定資質”是指由政府牽頭,進行招標采購,然后由市場上的律師事務所中參與競選,最后的評估工作由法律援助委員會進行。最終與符合評估標準的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援助服務合同。
2.發(fā)揮實習律師的作用
實習律師,是指已經(jīng)通過國家法律職業(yè)考試并獲得法律職業(yè)資格,但尚未取得法律執(zhí)業(yè)資格的人群。他們具備法律專業(yè)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執(zhí)業(yè)經(jīng)驗。而執(zhí)業(yè)經(jīng)驗最直接的來源,便是承辦案件實務,所謂只有切身親歷,才會有所體會、有所成長。但是,據(jù)了解,大部分實習律師都是缺少案源的,沒有案源,就沒有實務的機會,沒有實務的機會,何談獲取執(zhí)業(yè)經(jīng)驗?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其納入法律援助服務者的范圍中,一方面,既提高了實習律師的業(yè)務水平,又緩解了案子多而律師少的難題。
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需要健全的法治,而法律存在的意義之一是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而目前我國社會兩級分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就造成了正義和公平難以實現(xiàn)的局面。因此司法部門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更好地緩解公民維權困難的問題。筆者認為,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救助資金的投入,其次,相關部門要充分發(fā)揮宣傳作用,運用社會的力量進行募集資金,以期能夠達到擴大資金來源的目的。
眾所周知,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進入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因此,筆者認為,首先,司法部門可以與民政部門、社會工作部門,救助機構進行合作,建立一個四個部門聯(lián)動的平臺,那么申請人在申請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時,司法部門可以快速對其進行篩選和甄別,判斷其是否符合條件。這樣做有兩項益處,一方面效率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也防止出現(xiàn)救助不力的情況。其次,這個平臺還有利于促使救助方式的多元化,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千差萬別,因此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次性給付救助資金不能解決長久生活問題。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確實困難的當事人,民政部門可以通過平臺及時介入,幫助他們實現(xiàn)最基本的生存權。
[ 注 釋 ]
①王福華.論民事司法成本的負擔.中國社會科學,2016(2).
②盧繼華.淺論我國民事法律援助制度.南昌大學碩士論文庫.
③李艷.完善我國司法救助制度的幾點建議——與日本訴訟救助制度的比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