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勇
陳式太極拳是一項具有陰陽并蓄、剛柔相濟、快慢相隨、虛實轉換、開合相間等特點的古老拳術。筆者根據(jù)師父陳正雷老師的傳授和自己多年的習拳領悟及在教學中的摸索實踐,粗略總結了一下陳式太極拳的開合在套路動作中的表現(xiàn)形式,不妥之處望同人們不吝斧正。
在練拳的過程中,陳式太極拳的開合在身體內的表現(xiàn),實際上是指骨骼之間關節(jié)的張開與閉合,通過關節(jié)的開合帶動人體經(jīng)絡、血管、肌肉及皮膚的拉伸與放松,從而達到抻筋拔骨、疏通經(jīng)絡、促進氣血循環(huán)的功效。
我們從人體大幅度活動的梢節(jié)——手和腳——在陳式太極拳動作中的表現(xiàn)來舉例說明。以動作“懶扎衣”為例,“懶扎衣”動作定勢時腳橫向側開,左腳尖內扣,右腳尖外開,左手叉腰,左臂肘關節(jié)內合,右手向右前方撐開。從這個定勢動作中我們看出,人體稍節(jié)右手和右腳都是外開的,而左手、左肘和左腳都是向里合進來的。這樣的定勢動作使人體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的圓形:前面手臂內側、腿腳內側以及前胸都是向里合攏的,相反手臂外側、腿腳外側以及后背全部都是向外張開的。這樣就形成了方位上前合后開,或者從半圓結構上稱作為里合外開,合的部位關節(jié)、經(jīng)絡、血管、肌肉、皮膚都是放松的,而開的部位關節(jié)、經(jīng)絡、血管、肌肉、皮膚都是張開拉伸的。
類似“懶扎衣”這樣的套路動作還有很多,譬如“單鞭”定勢右腳尖里合、左腳尖外開,“白鶴亮翅”的前合后開,“斜形”動作的內合外開等等。
長期習練陳式太極拳開合的行拳運動方式,使人體各部位關節(jié)、經(jīng)絡、血管、肌肉、皮膚反復開合張弛得到鍛煉,使我們周身關節(jié)更加靈活,氣血更加暢通,從而達到益壽延年的健身功效。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