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曹春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吉林吉林 132011)
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糖尿病壞疽基本病變即下肢血管及神經基本病理性的改變,因患者的下肢動脈出現粥樣硬化,以及異常的血流變,致使患者肢體重力部位出現循環(huán)障礙,而肢體遠端動脈出現閉塞,從而引發(fā)肢體遠端組織出現缺血、壞死的情況,出現感染、壞疽、致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1]。目前西醫(yī)常使用藥物對血管進行擴張及介入等等,但其治療的局限性較大,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些年,中醫(yī)對于預防糖尿病患者下肢出現血管病變上作用顯著,可使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下肢血液的供應明顯增加,使下肢截肢及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率降低[2]。活血生肌湯是中藥制劑的一種,全身心調理患者的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在治療后得到明顯緩解。該文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為研究段,主要針對糖尿病足給予活血生肌湯,觀察并分析其干預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觀察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56±7)歲,病程(17.3±1.1)個月,創(chuàng)面面積(16.3±7.7)cm2;對照組男 19例,女 16例,平均年齡(55±8)歲,病程(17.2±0.9)個月,創(chuàng)面面積(16.9±7.6)cm2。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使用胰島素藥物(國藥準字 S20030010,規(guī)格:10 mL:400 單位/支)進行降糖,同時給予基礎治療包括溶栓、抗凝、清創(chuàng)及換藥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生肌活血湯,藥物主要由丹參13 g、乳香 25 g、黨參 17 g、赤芍 18 g、黃柏 5 g、川芎 10 g、生地黃、大黃、生黃芪、紅花各8 g,以水煎煮,取500 mL湯液,每次250 mL,分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接受3個月的不間斷治療。
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15、30 d及90 d后足趾溫度、踝肱指數(ABI)、下肢動脈管徑及流速以及血液流速的檢測。
數據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足趾溫度為 (32.80±0.97)℃,15 d后足趾溫(36.10±0.46)℃,30 d 后足趾溫度為(36.00±0.45)℃,90 d 后足趾溫度為(36.88±0.45)℃;對照組治療前足趾溫度為 (32.89±1.05)℃,15 d后足趾溫度為(36.68±0.55)℃,30 d 后足趾溫度為 (35.90±0.54)℃,90d后足趾溫度為(36.15±0.50)℃。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5 d及30 d后溫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90 d后觀察組足趾溫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前 ABI值為 (0.32±0.045),15 d 后ABI值為 (0.847±0.030),30 d 后 ABI值為 (0.837±0.031),90 d 后 ABI值為(0.814±0.029);對照組治療前 ABI值為 (0.328±0.049),15d 后 ABI值為 (0.842±0.033),30 d 后 ABI值為 (0.834±0.033),90 d 后 ABI值為(0.754±0.045)。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5 d及30 d后 ABI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90 d后觀察組ABI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90 d兩組患者的下肢動脈及足背動脈的內徑和血流速度相較于治療前改善明顯,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下肢動脈管徑及流速對比(±s)
表1 2組下肢動脈管徑及流速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時間 腘動脈管徑 流速(cm/s)足背動脈管徑 流速(cm/s)觀察組(n=35)對照組(n=3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0.43±0.23(0.53±0.22)*0.45±0.12(0.47±0.11)*46.31±4.33(62.22±4.12)*47.24±5.33(48.95±4.27)*0.23±0.02(0.28±0.04)*0.24±0.03(0.25±0.06)*32.23±4.42(35.22±4.04)*31.33±4.54(32.45±4.22)*
糖尿病可引起較多的并發(fā)癥,其中引發(fā)的慢性微血管主要包括周圍神經及下肢血管的病變,其發(fā)病率較高,糖尿病血管的病變與其發(fā)生和發(fā)展關系密切。據有關研究顯示[3],若糖尿病血管出現病變,可引發(f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形成,致使周圍組織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下肢遠端的重力部位由于缺血而產生的壞死的情況尤為嚴重,并出現合并性感染,創(chuàng)面發(fā)生潰爛,且久治不愈,引發(fā)下肢末端骨出現感染形成骨髓炎,可直接致使患者下肢截肢[4]。目前臨床主要使用胰島素等抗感染藥物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足末梢循環(huán),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預防發(fā)生感染,但效果并不理想[5]。近年來,在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防治中,中醫(yī)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該文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活血生肌湯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血管病,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活血生肌湯進行聯合治療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單純的西醫(yī)治療?;钛懈鞒煞侄加衅洳煌墓πВ?、紅花都可起到血液循環(huán)加速、散濕去腫及活血化瘀的作用效果,另外紅花還可對血管起到擴張的作用,對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的效果,對血栓的形成起到預防的作用,對血流障礙以及血性的障礙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可將其用于日常治療跌打損傷及瘡瘍[6]。丹參、紅花、赤芍在該處方中屬于君藥,可使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對組織的再生和修復起到促進的作用,使局部的淤血得到減輕,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是其愈合時間得到縮短,對下肢的循環(huán)障礙和足瘡瘍腫痛的治療起到促進的作用;黨參可起到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對體內血栓的形成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使高脂血癥得到降低,對周圍血管起到擴張的作用,對血栓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生地黃可起到降低血糖及清熱涼血的作用;生黃芪可起到托瘡、固表、利水效果,在中醫(yī)看來,黃芪可對一身之氣進行補給,同時可起到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及排膿生肌的療效[7]。黨參、生黃芪及生地黃在本處方中位于臣藥,可起到養(yǎng)血生津、補氣升陽、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固表止汗、止血祛瘀的作用[8];乳香、川芎在本處方中屬于輔助的藥材,可起到活血行氣、解郁、祛風止痛、止痛、通達、的效果,常用于治療癰腫瘡瘍及跌打損傷;黃柏、大黃可起到清濕熱、攻積滯、涼血、瀉火、解毒、祛瘀的作用,日常用于治療濕疹濕瘡、足瘡瘍腫毒[9]。
該文主要對該院在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末梢循環(huán)障礙的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在治療后90 d,觀察組足趾溫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ABI值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腘動脈及足背動脈血管內徑和血流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了給予糖尿病患者活血生肌湯治療效果顯著,標本兼治,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