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申艷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傾注情感地感化、熏陶,注重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新穎的素材的收集與整合,靈活加以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學
夸美紐斯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起來的”。我首先運用了“以情激學法”。
(一)情感投資,以愛結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蔽依谜n余時間經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大姐姐一樣噓寒問暖,與學生們一起搞衛(wèi)生、做游戲、聊新聞、說故事。
(二)真情實話,以情誘學。
我給初一學生上第一節(jié)課,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四有”兩個大字,微笑著問其含義。當學生們說出它的內容時,我介紹了一些革命老前輩,努力學習馬列主義,赴湯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跡。講了雷鋒努力讀毛主席的書,終于成長為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故事。我又舉了個反面的例子:有個大學生,由于不關心政治,最后墮落成了一個偷書賊并殺了新華書店的營業(yè)員,而被判處死刑。我提高聲音說:“毛主席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你們看,學習思想政治課重要不重要哇?”同學們異口同聲:“重——要——”這堂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升溫”,使同學們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二、以情明理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辈还苁侵v概念還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濃厚興趣。
(一)語言含情,講活知識。
如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時,我以悲憤的語調歷數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瘋狂掠奪,憤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南京30萬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開殺人比賽,尸橫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嬰兒哭聲伴著劊子手的狂笑……”隨著我聲音的顫抖和拳頭的揮動,同學們個個繃緊小嘴,閃動淚花。我點明了“落后會挨打,貧窮就受辱”的道理。我話鋒一轉,“沉睡的雄獅蘇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東方!”我興奮地講了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學們臉上綻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寫了“國恥我辱、國興我榮”八個字,讓同學們高聲朗誦。
(二)故事滲透,吸引學生。
書上的例子大多比較簡單,有的例子時間較遠,我就進行增補或系統(tǒng)形象化。如時傳祥,我用口頭和體態(tài)語言,生動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糞桶,不怕臟臭和譏諷,感動得學生嘖嘖稱贊。講“為人民服務”的內容時,我適時地補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風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脫下給九十多歲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幾次賣血撫養(yǎng)兩個藏族孤兒。
(三)教具育情,形情交融。
我還注意選用教具,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如講“祖國養(yǎng)育了世代兒女”的內容時,我掛上彩色大地圖,祖國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勝,一一躍然紙上。講“為人民服務”,用投影機打出周總理的大幅畫像,那濃眉英姿、微笑神態(tài),使學生感到了他那博大胸襟和為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講“發(fā)揮艱苦奮斗精神”時,我把從校園里拾來的白生生的大塊面包擺上講臺,讓同學們背誦“鋤禾日當午……”的詩句,并展開討論。
三、以情導行
思想政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導之以行。
(一)教師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講“關心他人”時,我視學生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勵他們進步,主動當他們入團介紹人;學習上耐心輔導;晚自習后,還護送路遠的同學回家。講“熱愛勞動”,在學校大掃除中,我不怕臟累干在前。從我的行動中,同學們懂得了如何理論聯系實際。
(二)以情啟思,明理踐行
如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我列舉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掛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們討論一下:“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述說父母在飲食、起居、學習等各方面對自己的關心。我又問:“你們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教室立即靜下來。一會兒,有個別同學說出了父母生日,但語氣還不大肯定。我嘆息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啟發(fā)大家:“想一想,怎樣報答父母生養(yǎng)之恩?不要口頭,而是要行動,一星期后向我匯報?!苯Y果沒過三天,就有不少同學對我講了他們如何幫助媽媽刷鍋碗、洗衣服,給媽媽做生日卡,還有的述說怎樣跟爸爸到田間干活累得滿頭大汗的事。
(三)嚴中有情,端正學風
動之以情,不是對學生錯誤的一味遷讓,而是包含著有理有節(jié)的批評。一次,有兩個出名的搗蛋學生,在課堂上做猴相、出怪調,課后被叫到辦公室。我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幫助他們挖根源,分析危害,并與他們一起學習關于“遵守紀律”的內容,使他們明白“嚴是愛、縱是害、不管不問能變壞”的道理。他們終于認真地檢查了錯誤。談完話天色已晚,我讓他們回家吃飯,他們卻堅持自己完成檢討和作業(yè)再回去。我立即打電話告知家長放心,從此,二人改掉了壞毛病,還爭著為班集體做好事。
參考文獻:
[1]秦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8(27).
[2] 花繼典.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