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紅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第三人民醫(yī)院精神科男病區(qū) 永豐331500)
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較高,病情復雜,且易復發(fā)?;颊呓?jīng)藥物治療后,效果差異明顯。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人群中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感覺、知覺、情感、行為等方面的功能障礙,還會表現(xiàn)出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2]。利培酮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物之一,配合丙戊酸鹽,可以更好地控制精神分裂癥的陰性和陽性癥狀及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我院開展了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鹽治療精神分裂癥效果及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 22例,女 8例;年齡 17~55歲,平均(32.34±5.47)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17~54歲,平均(32.15±5.38)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3];適合采用本研究治療方案治療;病程超過2年;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同時服用其他藥物者;參與臨床其他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70319)治療,逐漸加大劑量至 4~6 mg/d,治療4周。觀察組采用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鹽(國藥準字H19991395)治療。利培酮1 mg/次,2次/d,治療2~3 d,藥物劑量調(diào)整為 3 mg/次,分 2 次服用,2~3 d后調(diào)整至4 mg/d。同時聯(lián)合丙戊酸鹽0.25 g/次,2次/d,必要時2~3 d后劑量調(diào)整為0.5 g/次,2次/d。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療效,治療前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依據(jù)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進行。療效評價[4]:顯效,PANSS評分減少超過75%;有效,PANSS評分減少50%~7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MoCA評分[5]:共評價11項內(nèi)容,包括注意與集中、語言等方面,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越好。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MoCA評分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MoCA評分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MoCA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MoCA評分對比(分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30 30 14.661 14.871 0.000 0.000 tP干預前 干預后 t P 20.21±1.33 20.38±1.79 0.417 5 0.677 8 25.24±1.87 23.77±1.64 3.237 1 0.002 0
2.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IgA水平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
組別 n IgA干預前 干預后IgM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IgG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P 2.87±0.22 2.94±0.31 1.743 0.063 11.36±0.34 7.55±0.68 61.377 0.000 0.23±0.04 0.22±0.03 1.369 0.068 0.27±0.06 0.28±0.05 0.913 0.711 0.74±0.05 0.76±0.04 2.191 0.054 0.75±0.06 0.77±0.11 1.826 0.059
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多巴胺等遞質紊亂狀況,伴有陰性或陽性癥狀。隨著研究的深入,多種藥物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并取得了不同療效。研究有效的治療藥物,以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MoCA評分高于干預前以及對照組(P<0.05),說明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鹽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利培酮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與五羥色胺(5-HT2)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可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精神分裂癥。丙戊酸鹽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躁狂和抑郁狀態(tài),經(jīng)口服后可以被快速吸收。精神分裂癥患者鈉、鉀、鎂、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呈現(xiàn)一定的下降趨勢,而且鈉離子潴留增加,通過丙戊酸鹽的治療,使得鈉、鉀、鎂、三磷腺苷酶的活性有所增加,促進了機體的新陳代謝。趙順程等[6]研究了丙戊酸鹽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以及對患者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產(chǎn)生的影響,結果表明使用丙戊酸鹽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同時提高患者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效果顯著。和本研究結果一致。
精神分裂癥的確切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但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異常已經(jīng)得到部分學者的證實[6~7]。因此,可以推測,免疫功能異常也是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IgA水平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有所下降,通過治療后,患者的IgA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IgA是機體的第一道防線,由漿細胞分泌產(chǎn)生抗體,當其水平增加時,表明機體的免疫功能獲得了較好的改善。張琦等[8]分析了奧氮平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生化及免疫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治療后患者的免疫指標有所改善。郭靜等[9]研究了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核心巖藻糖基化水平與體液免疫各項指標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發(fā)生了過度巖藻糖基化,并參與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損傷的病理過程,這也和本研究結果一致,也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免疫指標確實和病情變化有關系。利培酮與丙戊酸鹽聯(lián)合使用治療精神分裂癥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關于其具體的作用機制,還需擴大樣本量,做深入研究。綜上所述,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鹽治療精神分裂癥效果較好,可以較好地控制精神分裂癥的陰性和陽性癥狀,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降低致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