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娃
(福建省廈門市兒童醫(yī)院 廈門361006)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非典型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間質性肺炎與毛細支氣管炎,通常潛伏期為2~3周,起病較緩,起病后臨床表現(xiàn)為伴有頑固性劇烈咳嗽的肺部炎癥[1]。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方法與一般肺炎治療方法基本一致,可分為一般臨床治療、對癥治療、抗感染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等。阿奇霉素是首選抗生素治療藥物,可抑制蛋白質生成,但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若配合其他有效藥物治療或可提升治療效果[2]。甲強龍為糖皮質激素,可用于支氣管炎癥,但患兒應控制使用量。本研究探討小劑量甲強龍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92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男25例,女 21 例;年齡 3~11 歲,平均(7.75±2.64)歲;病程 1~6 d,平均(3.24±1.17)d。對照組男 26 例,女 20例;年齡 3~12 歲,平均(7.82±2.58)歲;病程 2~6 d,平均(3.28±1.2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3]中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可伴有不同程度皮膚黏膜損傷、心血管系統(tǒng)受累等,并經核酸、血清學診斷確認為支原體感染;具有病情發(fā)展迅速且病情嚴重等特征;監(jiān)護人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未滿3歲者;嚴重器官功能衰竭者;患先天性心臟病者;對甲強龍或阿奇霉素存在過敏史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呼吸道隔離、肺外并發(fā)癥防治、對應護理及氧療,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并給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66155)緩慢靜脈滴注,10 mg/kg,1次/d;待患兒體溫恢復后給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國藥準字H20059064)口服治療,第1 天 10mg/kg,第 2~5 天 5mg/kg,1 次 /d,共服用 5d。觀察組在此基礎給予甲強龍(國藥準字H20143136)靜脈滴注治療,第 1~3天 2 mg/kg;第 4~6天 1 mg/kg,1次/d,共滴注6 d。兩組均干預至出院。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及停藥后第1天血清Clara細胞分泌蛋白(CCSP)、血清C反應蛋白(CRP)和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CCSP用Clara細胞分泌蛋白(CCSP)試劑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CRP用G9800自動生化儀(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SpO2用IRMA血氣分析儀(美國ITC公司)檢測。(2)比較兩組治療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3)比較兩組服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皮疹、頭痛/腹痛、胃腸道不適。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時間比較(d,x±s)
2.2 兩組CCSP、CRP、SpO2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 CCSP、CRP、SpO2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CCSP、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CCSP、CRP、SpO2水平比較
表2 兩組CCSP、CRP、SpO2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 n CCSP(ng/ml)治療前 治療后SpO2(%)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P 10.85±0.73 10.79±0.68 0.408 0.684 17.32±1.58*15.95±1.49*4.279 0.000 32.47±8.67 32.62±8.58 0.083 0.934 7.62±2.62*10.34±2.84*4.774 0.000 90.25±2.14 90.34±2.17 0.200 0.842 97.04±0.51*95.23±0.48*19.368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頭痛/腹痛1例,胃腸道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35%(2/46);對照組出現(xiàn)皮疹1例,頭痛/腹痛3例,胃腸道不適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9.57%(9/4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60,P=0.025)。
支原體是一類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微生物,種類有30余種,可寄生于人體中的也有多種,但僅有肺炎支原體可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幾乎都存在低熱、疲乏癥狀,部分患兒可突發(fā)高熱,并伴有頭痛、肌痛等癥狀,應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否則病情嚴重有可能誘發(fā)腦膜腦炎、關節(jié)炎、肝炎、心肌炎等,使病癥更加復雜,加大治療難度,給患兒身體造成更大傷害,并增加用藥及服藥后不良反應[4]。李玉紅等[5]研究顯示,CCSP參與支原體肺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且在其中起到抗炎及調節(jié)免疫的作用。張曉芬[6]研究顯示,CRP濃度變化與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程度有關,患兒病情越重CRP濃度越高。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阿奇霉素可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而使用貫療法可有效避免長期靜脈輸液引起感染的情況,但單一藥物抑制炎癥反應的效果不佳[7]。因此,需尋找一種治療效果更好的藥物治療方案。
臨床研究證實糖皮質激素在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好,甲強龍即為一種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及抗過敏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CSP、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小劑量甲強龍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可提升氣管通暢性,改善呼吸狀態(tài),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提升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減少皮疹、頭痛、腹痛、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分析原因為,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先給予靜脈給藥,快速控制感染情況,待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給予口服用藥鞏固療效,并與糖皮質激素甲強龍聯(lián)合,可提升抗炎效果,控制病情發(fā)展,避免造成機體損傷,改善氣道與呼吸系統(tǒng)功能,調借機體免疫,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兒恢復,并降低不良反應情況。
綜上所述,小劑量甲強龍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可提升患兒CCSP、SpO2水平,降低CRP水平,縮短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并減少不良反應情況,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加速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