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山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yī)院 河南南陽473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病誘因復雜,臨床表現(xiàn)為不孕、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卵巢呈多囊性改變等,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當前,臨床以西藥治療為主,但整體療效并不明顯。如何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進行有效的臨床治療,依然是醫(yī)學領域高度重視的問題[1]。經大量的臨床實踐,針刺和西藥的聯(lián)合治療為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帶來了曙光。本研究探討西藥聯(lián)合針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A組與研究B組,各46例。研究 A 組年齡 21~37歲,平均年齡(26.34±2.89)歲;病程0.8~6年,平均病程(2.96±1.75)年。研究B組年齡 22~35歲,平均年齡(27.12±1.25)年;病程0.7~5.8年,平均病程(2.48±1.45)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1)卵巢呈多囊性改變,雙側或一側卵巢直徑2~9 cm的卵泡不小于12個;(2)高雄激素血癥;(3)無排卵或稀發(fā)排卵;(4)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拒絕簽署同意書;(2)柯興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腫瘤引起的雄激素水平上升;(3)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癥、下丘腦性閉經等引起的排卵障礙;(4)肝腎功能異常、生殖道畸形、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1.2 治療方法 研究A組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口服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國藥準字H20065479)治療,1片/d,連續(xù)服用21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胰島素抵抗患者加服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0),500 mg/次,3次/d;肥胖患者進行飲食調控和增加運動;患者妊娠后停止服用二甲雙胍片。研究B組在研究A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取穴以健脾補腎、調養(yǎng)氣血為原則,取關元穴、子宮穴、中極穴、三陰交穴、氣穴、足三里穴作為主穴;月經周期第5天在主穴基礎上加脾俞穴、腎俞穴、血海穴、氣海穴,補法針刺;月經周期第12天加脾俞穴、腎俞穴、血海穴、氣海穴、行間穴及豐隆穴,平補平瀉法針刺。月經先期患者的主穴加太溪穴和太沖穴;月經后期和閉經患者的主穴加歸來穴和血海穴;月經先后不定期患者的主穴加太溪穴、太沖穴、歸來穴和血海穴。辨證配穴:腎虛患者配太溪穴,痰濕證患者配豐隆穴、血虛證患者配血海穴,肝郁證患者配太沖穴。針刺操作: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穴位后選用針灸針(華佗牌,0.35 mm×40 mm)進行直刺,得氣后,關元穴及患側子宮穴連接華佗牌電針儀(SDZ-II型號),設置頻率為 20 Hz,時間 30 min。月經第11天進行B超檢查,每隔1日檢查1次,當卵泡直徑為18~20 mm時讓患者同房,并監(jiān)測卵泡排卵情況。每周進行5次針刺治療,連續(xù)治療3個月,在月經期及妊娠后停止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臨床療效;(2)記錄血清學指標(放免法檢測促卵泡激素、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素、睪酮)和體質量指數(shù);(3)統(tǒng)計并計算優(yōu)勢卵泡率、妊娠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斷臨床療效,以顯效、有效、無效作為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出現(xiàn)排卵、月經規(guī)律連續(xù)3個周期以上或受孕,或B超提示有優(yōu)勢卵泡發(fā)育并排卵或妊娠;有效:連續(xù)1或2個周期月經規(guī)律、出現(xiàn)排卵,但未妊娠;無效:治療后病情沒有任何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B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研究A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及體質量指數(shù)比較治療前,兩組促卵泡激素、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素、睪酮及體質量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促卵泡激素較治療前下降不顯著,且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激素、睪酮及體質量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且研究B組睪酮及體質量指數(shù)低于研究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激素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及體質量指數(shù)比較(x±s)
2.3 兩組治療后的優(yōu)勢卵泡率與妊娠情況比較研究B組妊娠率、優(yōu)勢卵泡率均高于研究A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的優(yōu)勢卵泡與妊娠情況的比較[例(%)]
多囊卵巢綜合征在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是導致不孕、月經紊亂的主要原因,臨床患病率高達75%。臨床上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治療,主要通過調整月經、促排卵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等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控制飲食、調整生活作息也是一種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方式[2]。為此,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時均要求患者調整飲食、增加運動,以便于改善疾病。吳海霞[3]研究結果提示,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臨床表現(xiàn)為不孕、多毛、肥胖、月經稀發(fā)或閉經等,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也應注重患者的生活作息,降低體質量。
臨床上采用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可抑制5α-還原酶活性,這主要是因為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中的雙氫睪酮競爭雙清睪酮受體與醋酸環(huán)丙孕酮,并清除了睪酮,進而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到抑制。同時,胰島素抵抗患者服用二甲雙胍片可提高周圍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有效改善糖耐量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及時地恢復排卵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4]。
針刺聯(lián)合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時,從中醫(yī)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病因機制,通過對卵巢和子宮局部刺激,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使子宮壁處于改善狀態(tài),為孕卵著床提供有利的條件[5]。氣海穴具有補氣行氣的作用,針灸治療時以沖脈(氣穴)、任脈(關元穴、中極穴)、督脈、帶脈、子宮穴、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加以針刺,以達到經氣疏通之功效,人體氣血臟腑功能調節(jié)后得以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B組臨床總有效率、優(yōu)勢卵泡率和妊娠率均高于研究A組,P<0.05;兩組促卵泡素較治療前下降不顯著,且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素、睪酮及體質量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研究B組睪酮及體質量指數(shù)低于研究A組,P<0.05,空腹胰島素、促黃體生成素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口服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聯(lián)合針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療效較好。這和黃小珊[6]的研究結大致相同。綜上所述,口服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聯(lián)合針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療效較好,可提高總有效率,降低血清學檢查及患者體質量指數(shù),提高優(yōu)勢卵泡率及妊娠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