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根 李冬明
旅游者游覽山水秀麗的風景區(qū)是為了陶冶情操放松緊張的工作壓力。可回來之后,除了照片留下的倩影美麗的景色幾乎全忘了。而藝術工作者則不同,他們是帶有探索研究似的思維方式去賞析大自然并寫下這一美景,待日后借此素材并以特有的思維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達到創(chuàng)作目的。這就是陶瓷山水畫創(chuàng)作必須是先有素材,后產生思維,再立意創(chuàng)作,這一程序也就是所謂的“構思立意”。
雖然作者每幅繪畫的畫法基本功都差不多,但每一幅畫的繪畫語言表現方法卻有所不同,這樣就關系到畫面語言表現的思維方式。而且創(chuàng)作中的思維是不斷變化的,每一幅作品就有每一幅作品的語言表達方式。作為畫家來講,必須具備無限的思維空間和語言表達空間。因為畫家不是創(chuàng)作一幅永遠不變的作品,而是他必須創(chuàng)作更多更好的語言表達的珍品。正因為這樣,所以畫家就自然地具備了創(chuàng)作的構思能力。
藝術創(chuàng)作的構思,肇始于想象。想象的本質是“無中生有”,也許是一句話,或一個題目,意外的情感,甚至一個物象,或者什么都沒有,都可能成為“想象”的動力源。而想象一旦依據某種“暗示”活動起來,就馬上進入一種完全的自由狀態(tài)。想象的飛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到達千年之前,萬里之外。其速度和質量完全是隨心所欲,縱橫六合。如果沒有想象,從古至今就不會產生那么多名畫絕句。這些名畫及文學絕句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把想象靈活地運用到創(chuàng)作構思上,受到“情”和“志”的統(tǒng)轄。“情”是感覺,是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爸尽笔切闹?,是思想。想象要受思想的統(tǒng)轄,才能夠使想象在主題的范圍內飛騰,這不是沒有情感的猜想,而是一種系統(tǒng)的構思。這種構思受到個性的影響,因此作品就形成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風格。如汪野亭的《傳芳居士》就是一件構思完整、布局講究的畫作。畫面奇峰怪石,石縫松柏參天林立,一居士遙望遠處似乎在想象什么?景點連接安排合理,意境別開生面,這種山水通景畫法的構思形式,被后繼者廣為采用。因陶瓷造型多樣,在構思和構圖上也就比中國畫復雜,主景與配景的搭配穿插十分講究,因此通景畫法的布局,要根據器型轉折面的變化而變化。
具備了充分的構思能力,立意就會隨之而立,為什么說創(chuàng)作構思過程,就是立意過程。立意時會有很多想法和觀念在里面發(fā)生彼與此的關系、彼與此的溝通與協(xié)作。畫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雖有不斷的調整,但都會朝著畫家心中的這個大意發(fā)展,繪畫實踐和思維活動都是靠這個大意來修正引導的,每件作品的立意也都會和畫家心中之大意相一致。針對每件繪畫作品而言,立意就是畫家在這張畫中所要表達的全部心思。
宋唐六尺橫幅國畫長城山水畫作品《長城雄風》,作品氣勢宏偉以俯視的角度描繪了這幅作品,畫中的山脈高矮不同,山勢起伏連綿萬里,山上青綠色的植被密布,展現了蓬勃的生機,同時山間又有潔白的云霧覆蓋,不停地流動,富有水的動感之美。而金色的長城描繪細致,在山脊之上隨著山勢蜿蜒盤旋,時隱時現,宛如一條金色的巨龍在山間休憩,積蓄力量準備騰飛而起,有對未來的美好祝福,同時長城節(jié)節(jié)攀升,是生活工作越來越好的美好寓意。這幅長城山水畫展現了萬里長城雄偉壯闊的景象,開闊大氣寓意美好!可以斷定這幅作品在繪畫之前是經過充分思考而立意,運用國畫語言再現宏偉的長城??梢娨环玫淖髌?,立意尤其重要,“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立意是一幅好的繪畫作品的根本,它直接關系到繪畫的布局、選材、材料乃至繪畫的整體格調。所以,也有人說:“千古文章意為高?!弊阋娨环玫淖髌酚辛撕玫牧⒁夂?,才能講構圖、技法、材料、筆墨等等其他的因素。鄭板橋曾說過:“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新標異二月花?!边@第二句講的就是對立意的要求。繪畫的立意就應該如爛漫之春花,領新標異、獨領風騷,這樣才會彰顯自己獨特的風格。上面列舉的雖然是國畫和國畫大師的名言,因為陶瓷繪畫的藝術語言及表達方式與國畫相似,并有了陶瓷國畫之說,因此筆者運用國畫理論來解答是有必要的。
珠山八友可謂是近代杰出的陶瓷文人繪畫群體,其何許人題“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青花山水瓷板畫,氣勢澎湃,立意深遠,可稱得上不失“大意”之作。該作構圖別致,繼承宋人造景取勢之長,講究章法布局,山勢相疊,坡岸交錯,層次有序,突出遠、中、近三重構圖,講究嚴謹、自然,突出氣勢。圖案構思錯落有致,雪色頓顯冷艷之美。松柏凌空,枝梢渾全;山水秀石玲瓏剔透,清秀玉砌;亭樓、農家、學士、書童、驢馬、帆船、山泉瀑布盡顯其中。有識之士都在趕往亭臺樓閣吟詩賞景,表現出冰天雪地中的民間朝氣。在明月的照耀下,遠山如玉琢晶鏤一般,山河像白天一樣的明亮,整幅畫意在于:世界并不黑暗,無私的月亮猶如玉一般皎潔,將光撒遍山川大地,前程似錦。作者寫他心中的山山水水,即所謂“畫我心中之畫”,從側面來謳歌無私奉獻的博大精神。整幅畫筆墨秀潤磊落,技法嫻熟,意境深遠,工麗嚴謹,下筆隨心欲,形神盡其妙。融詩、書、畫、印為一體。作品極富內涵,意境深遠。
所以說,畫家立什么樣的意,必有什么樣的作品產生,畫家自身修養(yǎng)是關鍵。清代的方黛則對創(chuàng)作立意有其獨特的認識,他在《山靜居畫論》中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以?!彼呀浾J識到了立意決定著作品的優(yōu)劣,是作品的關鍵。他雖然沒有直接談到創(chuàng)作立意的思想內涵,但也認識到了立意的重要性和對于作品的直接意義。
人的精神狀態(tài)要具有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這是一種心理和文化的修養(yǎng)。用最純粹的心態(tài)對待藝術。然而在當今的藝術領域中,很多人都忽略理論的重要性,只是熟練掌握了繪畫技巧。學古人之法,述古人之道,用發(fā)展創(chuàng)新態(tài)度。要深刻地認識到藝術不是純粹的繪畫那么簡單,要結合一定的藝術理論,同自己的繪畫態(tài)度、認識加以創(chuàng)新,充分汲取古人之法,來進行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
雖然繪畫是一門技藝,要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卻非文化修養(yǎng)深厚而不能。文化修養(yǎng)深厚者的藝術感悟能力要遠遠超過文化修養(yǎng)低下者。例如一幅畫中的題詞,如果畫者文學修養(yǎng)不盡人意,那么這幅畫的題詞可能都會文不對題。單純追求技巧,缺乏文學修養(yǎng)必無所得。因此,構思立意由畫家思想品味所控制和把握,是與畫家的成長環(huán)境、文化結構、審美取向、生命狀態(tài)、性情趣味、文化修養(yǎng)等密切相關。因此畫者文化修養(yǎng)的如何便決定了畫作的等級,因此說文化、藝術修養(yǎng)是畫者的根基。
藝術就是藝術,絕對不是大自然本身,只要你的思想境界、文化與藝術素養(yǎng)達到一定高度,你陶瓷畫作的構思立意也會達到一定高度,似乎你怎么畫都會產生意境。前人說過的話與繪畫方式到如今不一定合適現代人的審美觀,當今不是宣揚“與時俱進”嗎?那么我們創(chuàng)作今天的陶瓷山水畫就應該為當今的藝術發(fā)展而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