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權
伴隨教育制度的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面臨了很大的沖擊,一些新型的教學手段開始逐漸出現(xiàn)在教育行業(yè)中,如師生角色互換教育模式。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少學校開始引入這一教學方式,這一模式不僅能把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自信心與合作意識,改善當前的教育狀況。
一、師生角色互換的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專家學者們針對教學理念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模式,一些全新的教學方法脫穎而出,如“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法、“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項目驅(qū)動”教學法等。其中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對教學條件的要求不高,過程簡單,可操作性強,教學效果容易被評估,所以它成為了新概念教學的首選。從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的概念來看,就是調(diào)換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讓學生成為講臺上的主導者,老師成為聽課者。本論文在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變更,讓學生走上講臺給其他學生上課,教師則負責指導學生,讓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講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
二、師生角色互換教學實驗設計
(一)實驗方法與對象
本論文通過對教學實驗的分析來找出進行“師生角色互換”后學生的整體變化。本次教學實驗的參與對象分別為參加計算網(wǎng)絡應用技能競賽的8名學生、想學習但沒參加競賽的學生以及2名帶隊老師。參加競賽的8名學生主要扮演“講師”的角色,想學習但沒參加競賽的學生的扮演“聽課學生”的角色,2名帶隊老師主要負責指導“講師”。
(二)實驗目的
為提升參加計算網(wǎng)絡應用技能競賽8名學生的綜合能力,開展了周期性較長的項目教學,但長時間的訓練讓學生變得松散不專注,影響訓練的進行;而其他學習該課程的同學也存在興趣不足,缺乏學習積極性等問題。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2名帶隊老師嘗試讓參加競賽的學生開始嘗試以“老師”的身份去給沒參加競賽的同學上課,希望通過這樣的角色變更,能改善競賽學生的訓練狀態(tài),加深8名學生對知識架構的理解,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本次實驗,改善聽課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實驗步驟
本次教學實驗主要經(jīng)歷的以下步驟:
第一,讓參加競賽的8名學生自己進行任務分配,準備相關課件(PPT);
第二,學生準備充分后,讓他們開始擔任“講師”,以自己的思路給其他學生講課。第三,帶隊老師以“評課”的形式,向“講師”反饋聽課學生對本堂課的看法,聽課學生認為讓學生擔任“講師”這樣的上課形式,他們比較認同,同時聽課學生也將第一堂課中存在的不足反饋了出來。第四,結合聽課學生的看法,帶隊老師讓“講師”對第一堂課進行自我總結。第五,針對“講師”在第一次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帶隊老師接下來幾天都在聽講課的預演,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第六,讓“講師”持續(xù)在實驗室中給其他學生演練、排錯。
三、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方式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氛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講師”和學生屬于同一年齡或同一層次時,當然坐在下面的學生也可以站上講臺時,“授課者”與“聽課者”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為了讓自己也能成為講臺上的一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變得更加的濃厚。
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
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課時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掌握就不是很全面,更談不上系統(tǒng)的了解,再加上沒有講課的實踐經(jīng)驗,所以站上講臺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當學生克服自己的膽怯,有條不紊的進行授課時,他們會收獲到來自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鼓勵與表揚,這些鼓勵與表揚會讓他感到自豪,并獲得自信。當一個人克服自己的恐懼,做自己曾經(jīng)沒有做過的事情,那他的意志會變得比以前更堅強。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新模式下的“師生角色”互換非常考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從本次教學實驗來看,一共有8位學生要充當“講師”,如果要將這一門課教好,那么這8名學生就必須先學會分工合作,如果他們?nèi)狈献饕庾R,那么就無法順利進行授課?!皫熒巧被Q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會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幫助他們由小我變成大我。同時學生來擔任“老師”,學生在備課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備課過程中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探討和交流,有效培養(yǎng)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以老師的身份在講臺上講課,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能克服自卑心理,嘗試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工作自信心。
四、總結
綜上所述,讓學生擔當老師的角色,老師從旁協(xié)助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培訓學生的綜合能力。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生能力;它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本文中的實驗中,能夠充當“老師”的都是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能夠從容的走上講臺,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夠優(yōu)秀,信心十足,所以他們能夠在老師稍加點撥的情況下就輕易征服聽課學生,但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本身就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很多學生單理解理論知識就非常費力,如果強行讓他們擔當老師,進行實踐部分的講解,恐怖會起到反效果,因為他們無法正確的講解知識點,無法掌握課堂進度,更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甚至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在面對同學的嘲笑可能會變得更自卑,更不自信。另外,在教學中長期實行的都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這種模式已經(jīng)習以為常,教師和學生都很難從容的進行角色互換,也很難被這新的教學模式所吸引。該教學方式要進行廣泛應用,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盡可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同時,針對不同特征的學生要制定對應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有利于該模式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