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
摘 要:估算策略應用于學習、生活、實踐等方面,是解決問題、了解客觀事物、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估算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自身的邏輯推理能力。但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往往注重精確計算,使得學生在估算的能力上非常薄弱,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使其掌握估算策略,形成數(shù)感,提高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估算策略;計算;解決問題;范圍
《新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技能。估算貫穿了整個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利用估算策略來解決問題和判斷問題。在學習中,學生不習慣用估算的方法,大部分都直接運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忽略估算的重要性,導致學生不會用估算來判斷自己做題的準確性,一直這樣的話,學生對于數(shù)學問題,計算準確率也提不高,而且計算速度也無法提高,這將影響學生小學階段以及后續(xù)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而并非單純的會計算就行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加強對估算策略的引導和訓練,讓學生學會用估算的方法去判斷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三年級下冊的教材就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多有關估算的素材,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淺談。
一 利用估算,快速比出大小
三年級下冊學習的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計算起來時間會長一些,比較費勁,但若有估算的習慣,大部分大小比較的題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例1 ?796÷4 ?/ ?612÷6
例題分析:左邊將796估成800,800÷4=200,右邊將612估成600,600÷6=100,200>100,所以左邊得數(shù)大于右邊。通過計算,左邊得數(shù)是199,右邊得數(shù)是102,可得左邊得數(shù)大于右邊,因此,這種估算方法簡單又能高效比大小。
例2:25×19 ?/ 5×57:
例題分析:左邊將19估成20,25×20=500,右邊將57估成60,5×60=300,500>300,故左邊得數(shù)大于右邊。如果要計算,25×19還要列出豎式,豈不是比較麻煩,當然我們可以用計算來驗證估算的準確性,通過計算得到左邊等于475,右邊等于285,475>285,估算結果是正確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滲透估算策略,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學會靈活高效地解題。
二 估算,高效判斷積、商是否正確
在本冊的數(shù)學計算中,有一類題難倒了學生們。為什么會難倒呢?因為這些題一看就是計算量特別大,學生沒有掌握估算的方法,導致解決此類題目較困難。
例1、下面的計算對嗎?估一估。
(1)78×82=5068 ( ?)(2) 46×37=1702( ?) (3)25×24=400( ?)
例題分析:此類題目基本上用估算就能解決,不用準確計算出來。對于題(1),將78估成80,82估成80,80×80=6400,5068與6400相差太遠,故此題計算錯誤;對于題(2),將46估成50,50×37=1850,估算結果很接近1702,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實際計算出來,再進行判斷。對于題(3),20×20=400,25和24都大于20,故馬上就能判斷計算結果是錯的了。
例2、森林醫(yī)生:判斷下面的豎式計算對嗎?
例題分析:根據估算,可以快速地判斷這兩個豎式計算是錯誤的。第一條豎式:800÷4=200,所以商不可能小于200,得24不對。第二條豎式:10×10=100,所以商肯定大于100,得42不對。通過估算,輕而易舉地判斷出了這兩條豎式是錯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策略,形成估算技能,引導學生可以根據估算結果,再進行準確的計算檢驗,估算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存在的差距,在估算過程中不斷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更加細致準確地做題,從而提升小學生數(shù)學計算能力。
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
估商是幾位數(shù),是本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在估商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確定商的最高位所在的數(shù)位,估計商的大致范圍,減少計算的盲目性,提高準確率。
例1、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再計算。
384÷2、396÷3、243÷3
例題分析:通過估算商是幾位數(shù),確定商的最高位,再通過計算得到正確答案,估算輔助了計算,計算又檢驗了估算,兩者相輔相成。
例2、解決問題中:從北京到四平的鐵路全長888千米,動車運行時間約6時。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再算一算。
例題分析:這題是選自數(shù)學書第6頁的例題,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先進行估商,后計算。估商后,學生知道商的大致范圍,通過計算再驗證估商的結果是否正確。
解決問題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適當?shù)膯挝贿M行簡單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參考以下例題:
學校組織987名學生去公園游玩。如果公園的門票是每張8元,帶8000元錢夠嗎?
例題分析:本例題的目的是希望學生了解在什么樣的情境中需要估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shù)膯挝皇堑谝粚W段估算的核心。比如,在此例子中適當?shù)姆椒ㄊ前?87人看做是1000人,所以適當?shù)膯挝皇?000人。
估一估,算一算,連一連。
第一組數(shù)據哪兩個數(shù)最相除的商最接近400?第二組數(shù)據哪兩個數(shù)最相除的商最接近105?
400 ?????????????????????????????105
618 ?2 ??????????????????????????306 ?2
808 ?5 ??????????????????????????404 ?4
806 ?6 ??????????????????????????418 ?6
例題分析:學生用估一估的方法找到可能的答案,這種估算題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比如808÷2和 ???806÷2的得數(shù)估計值都是400,但還需要判斷被除數(shù)估小了多少,從而得到哪個商最接近400。
把得數(shù)最接近2400的算式涂上顏色。
58×39 ???52×38 ??63×59
39×90 ??38×61 ?81×31
例題分析:此題與上面多講的“積對不對”那道題類似。通過估算,判斷積是否接近2400.
一篇作文1495個字,小明平均沒分錄入52個字,他能在30分內錄完這篇作文嗎?
例題分析:將52估成50,50×30=1500(字),1495小于1500,能錄入。
此外,三年級的估算可以當做是四五六年級的基礎,到了高年級,估算更顯得重要了,很多問題都要先進行估算在進行計算。比如: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和小數(shù)乘法相關的知識等等。
估算,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通過估算來解決問題,比如估算價錢:買菜、買火車票等等;估算距離:從這里到學校大概有多遠?(大約有五六百米吧。)估算時間:現(xiàn)在時間是幾時了?太陽已經落山了,大約是18時了。估算人數(shù):看臺上的觀眾有多少人?一個看臺大約50人,6個看臺大約有300人。等等。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yǎng)成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綜上所述,估算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必要技巧,也是生活中的必備技能。小學生的自覺性不強,檢查的習慣不夠好,經常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但是,借助簡單、高效的估算,能幫助小學生克服這個壞習慣,培養(yǎng)小學生的估算意識,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多研讀教材,多鉆研教法,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多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估算,大多數(shù)用于實際的計算,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訓練學生的估算,讓學生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數(shù)學計算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此外,在平時的練習中,教師要強調學生認真做題,反復計算,反復估算,養(yǎng)成了估算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這樣便能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并能促進小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從而提升數(shù)學數(shù)學成績和個人素養(yǎng),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 [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