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英琦
我在濟南的芙蓉街閑逛,從南走到北。擦肩而過的人們行色匆匆,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去向。老街坊們坐在自家門前,在春日陽光下晾曬往事。一切秩序井然,只有我像個閑人似的逛蕩,從南走到北,目光在那些悠長的舊巷里打撈,看過街的風(fēng)揚起檐頭的草,過不了多久,這些草將和它們寄生的檐墻一起轟然倒地,不管它們是否已經(jīng)結(jié)籽成熟,都會和磚頭瓦塊一道,被人運走。接下來,不管我們在不在場,還會有許多事情破土而生。
一些場景將成為回憶,曾經(jīng)熟悉的一切將變成陌生——
比如:鳥把巢筑在老屋檐角的縫里,覓食孵子,樂此不疲。
比如:魚兒在水少的時候藏進荇草密處,星夜的寂靜里躍出水面,在我們白天坐過的石頭上濺些水花。
比如:那些朱漆斑駁的木門在黎明時分打著哈欠依次打開,最先出來的是晨練的老人,接著,是雀躍的孩子,當(dāng)年富力強的男人大步走出來,一天的生機開始蓬勃了。昨天的事情被漫不經(jīng)心地擱在一邊,新的事情迎面而來。
一條街盡量完整地保留下來,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顯眼不行,那樣早就被高樓擠占了;太僻靜也不行,那樣早被城市忘記了。在我看來,芙蓉街更像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隱者,居鬧市而冥靜,斜睨現(xiàn)代的繁復(fù)捍衛(wèi)壯歲的記憶。而當(dāng)你從它斜陽古巷里穿過,眼前全是濟南的陳年舊影。
可不是嗎?看看那些地名就讓人懷舊:曲水亭、秋柳園、起鳳橋、芙蓉巷、花墻子、鐮把胡同、轆轤把子街——走在幽深宛轉(zhuǎn)的陋街小巷,稍不留神就會一步走回元明清的深處。看看那些老樓、雜院,每一處都是歷史的鏈接,時間的蝕痕清晰可辨。門檻前的石頭,要多少人的腳步才能磨得這么亮?老樓里的木質(zhì)樓梯發(fā)出被踩痛的聲音,是一種敘述,還是嗟嘆?而就在這尋常巷陌里,杜甫曾踏尋濟南名士,老殘曾在柳蔭下行吟,老舍曾在泉畔流連,元好問許是剛剛喝下清涼的泉水,才發(fā)出“有心長做濟南人”的慨嘆。至于歷代名人雅士,激揚文字,確如眾泉百脈,汩汩不絕。而更多的是生活在這里的老濟南人——我在向外地朋友介紹時常常津津樂道的“泉邊人家”,經(jīng)年歷代,日子一直被浸潤得水靈靈的。泉水是歷史的眼波吧?汩汩地冒著,脈脈地望著,眨眼間就是幾百年。海棠依舊,小橋無語,池水映著泉邊人家的身影,一代又一代。夏天,蟬鳴從枝頭滑落,盈盈地做了聊天掰古的老人們的背景音樂。秋天,院里的石榴熟得咧嘴笑,白發(fā)的奶奶一掰幾瓣兒,分給四鄰五舍的孩子們——居鬧市而遠(yuǎn)離市井的囂雜,處俗世而拒絕性情的繁復(fù),這種溫潤寧靜的都市鄉(xiāng)情,該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展示和敘述,是一種文化的浸洇和詮釋吧?
風(fēng)起了,風(fēng)穿過它數(shù)次穿過的街道,也穿過我的身體。我的一半覆蓋著苔癬,一半裸露于風(fēng)。風(fēng)吹疼了我去年傷著過的骨頭。風(fēng)也這樣吹疼了芙蓉街?
我凝視那些風(fēng)中的建筑,從青磚白墻、灰瓦花脊的四合院,到石砌木嵌、雕梁畫棟的各式小樓,雖“已是朱顏改”,但春花秋月,滄海桑田,它們凝重依舊,伸出手,似乎可以觸摸到歲月的氣息。建筑遺存可以通過我們的視覺感受搏動心靈的感應(yīng),讓我們平面的生存有了時空的縱深,讓我們生活得踏實而不浮漂,深邃而不淺薄。許多次的探尋之后,我知道走不回它的過去,無論躲進老態(tài)龍鐘的樓里還是佇立波瀾不驚的泉池畔,無孔不入的時間,都會像風(fēng)一樣穿過四周的建筑,同時穿越我們的身體,當(dāng)轔轔潛行的歲月把你拋成身后的風(fēng)景,你就老了,再也無法照顧自己。
誰為我們在風(fēng)中佇立?又有誰,為我們留下青枝綠葉的往事?
我向芙蓉街的深處走去。街分出了巷,如同樹分出了枝椏。樹在風(fēng)里招搖,那些衰老如祖父的老樹,枝疏葉稀,嶙峋的軀干卻極硬實,厚實的北風(fēng)也無法撼動它。而那些年輕如我們的樹,扎不下太深的根,被風(fēng)刮得東搖西晃,扭曲著似乎要掙脫老街堅硬的土壤,而一旦真的被連根拔起了,這陣風(fēng)把你扔到街上就不管了,你只有等待下一陣風(fēng)把你刮回去,但你早已在粗罡的風(fēng)里很快干枯,毫無生氣,最后被過路的人們搬走。
一只鳥飛過來,又一只鳥飛過來,落在眼前的老梧桐樹上。我的目光已經(jīng)忽略了它們,一樁比鳥兒飛臨重要得多的事情將要發(fā)生,這件事情好像在我的視野之外,卻又好像一直連接著我的生命的脈絡(luò),盤根錯節(jié)。
現(xiàn)在,我坐在芙蓉街上的一家小館子里,要了一碟小菜和啤酒,奢侈地喝下整個下午的時光;現(xiàn)在,我隨便敲開一家的大門,聽那些疏齒的口里講芙蓉街的壯歲,一切仿佛歷歷在目,又恍若隔世,就像眼前講古的老人,沒有看見作出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歲月之霜就打老了他們。我要抓緊用心記錄,要不然,誰向孩子們講芙蓉街的事情呢?
我們在努力改變著周圍的景致,時間也在改變著我們,這代人也將和曾經(jīng)改變的景致一起,在時間里老去,成為一段歷史,一種象征。接下來,孩子們也要改變他們周圍的世界,曾經(jīng)新潮的成為古典,曾經(jīng)輝煌的歸于平淡,周而復(fù)始,只有時間不老。趁著還有些時間,我們要把眼前的事情仔細(xì)梳理一下,學(xué)會揚棄,該留下的要留下來,免得到老了的時候,背后孤孤單單。
其實這座城市的許多東西,都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它容納我們,涵蓋我們,替我們承載某種記憶和信息。而人,只是它的檐下過客,街上行者——
一條街的老去也是人的老去。
一條街的新生也是人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