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欣,高 虹(通訊作者),郭峻梅,李雪嬌,樊 偉,劉喬建
(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呼吸肌中膈肌最為重要,承擔了吸氣過程中90% 的通氣,負擔了所有呼吸肌中65% ~70% 的功能。膈肌功能的障礙會影響肺的通氣功能,因此膈肌的運動對呼吸運動有很重要的評估作用。
測量膈肌運動的方法有很多:測量跨膈壓、肌電圖、X 線、動態(tài)CT 及MR 等[1],但均有局限性。曾有文獻報道,超聲測量膈肌運動優(yōu)于以上方法[2],并且優(yōu)點突出[3]。而床旁超聲又大大減少了病患在轉(zhuǎn)運過程中的危險。因此超聲測量膈肌運動的方法得以廣泛推廣[4]。
左半膈肌運動測量因以脾臟作為聲窗相對困難,則大多僅測量右半膈肌。膈肌不同部位的運動幅度各不相同,中、后部的運動幅度大于前部。
選擇2 ~5MHz 的探頭,也有選擇7 ~10MHz 的高頻探頭[5]。將探頭放于腋前線與鎖骨線間的肋緣下或低位肋骨下緣。找到線狀高回聲的膈肌,實時觀察其呼氣末與吸氣末的位置,并標注,兩點間的距離則為膈肌運動幅度。
選擇與B 型超聲同樣的探頭及位置,選取膈肌弧頂位置并切換為M 型。膈肌運動幅度則為曲線至基線的垂直距離[6]。記錄并選擇3 ~5 次呼吸的平均運動幅度[7]。
超聲測量膈肌運動幅度評價呼吸運動的準確性很高。潮氣量、MIP、膈肌運動幅度均能評價呼吸運動,但膈肌運動幅度則更加準確[8]。
M 型時垂直于膈肌所獲得的膈肌運動軌跡,直接且準確的反應了膈肌的運動幅度,因此,M 型超聲測量膈肌運動幅度更精準。大量研究也證實了之一觀點[7,9]。
測量方法與M 型測量膈肌運動幅度一致,在M 型圖像中,收集膈肌運動幅度、吸氣時間,按公式計算出膈肌收縮速度,(膈肌收縮速度= 膈肌運動幅度/ 吸氣時間)[10],也可運用超聲儀上自帶的測量軟件直接獲得。Soilemeri等認為[11]膈肌的肌力大小直接影響了膈肌收縮速度,正常人膈肌收縮速度為(1.3±0.4)cm/s,并且無性別差異。
超聲測量膈肌的運動能夠直接、準確的評估呼吸運動,并能夠量化,其結(jié)果與FEV1、FVC、FEV1/FVC 具有很好的相關性[12]。馬瑛等研究表明[8],平靜呼吸時,COPD 患者膈肌運動幅度加大;深呼吸時,運動幅度減小,膈肌運動幅度最佳診斷臨界點為1.96cm,此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論是平靜呼吸還是深呼吸,M 型超聲測量膈肌運動幅度都能很好的評價COPD 患者的肺功能,且與傳統(tǒng)的肺功能檢測結(jié)果相一致。大量研究均證實了此觀點[11-12]。
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撤機的時機對其機械通氣治療十分關鍵,而大多撤機時機依靠醫(yī)師的臨床經(jīng)驗。近年來發(fā)現(xiàn)呼吸運動與呼吸肌肌力相匹配可提高撤機成功率。通過監(jiān)測膈肌的運動及收縮等,有效提高了撤機的成功率[10],是衡量機械通氣患者撤機是否能成功的重要檢測手段。
膈肌運動的測量,超聲檢測能做到直接、準確,對呼吸運動的評價特異性高[13]。對臨床疾病的診治時機提供客觀依據(jù),同時無創(chuàng),可重復檢測,安全方便,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