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煥杰
考場得分 / 50分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名校協(xié)作體高三年級語文測試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以下幾種是他所鄙視的德行:一是故意在瘸者面前跛行;一是讓他選擇難易,而他選擇了易;一是當他輕蔑一副丑惡的容顏的時候,卻不知道那也是他自己的面具之一。
這些被紀伯倫鄙視的德行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
①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② 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 不少于800字。
④ 不得抄襲、套作。
別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腳
溫州中學高三(13)班 李妍漩
① 為了在人間傳遞圣火,西西弗斯遭受了永無止境的懲罰。彎曲脊背,推動巨石,一步步到達山頂卻又一次次看著它滾下——于是他再一次深入諸神的巢穴,去迎接他的苦難。
② 西西弗斯本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他本可以繼續(xù)做他的天神,享受人間的至樂。然而他明知會遭天譴,卻仍舊義無反顧盜取了火種。如果說紀伯倫鄙視在難易中選擇易的人,那么我想,他應當是敬仰西西弗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
③ 利弊的衡量驅(qū)使太多人在面臨選擇時棄難擇易,殊不知這是目光短淺的表現(xiàn)。拿破侖曾言,承受痛苦比直面死亡更難。是的,痛苦如巨石,但逃避和選擇安逸就好比在對未來不知情的情況下提前對它宣判死刑。誠然,選擇后者更加便捷,眼前的利益也來得更快,但選擇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你將身臨客西馬尼之夜的殉道主義悲劇,而命運勝利了,并為你奉上“最后的晚餐”。
④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蹦岵扇缡钦f。選擇易,是內(nèi)心價值趨向模糊而不堅定的體現(xiàn),是精神貧瘠而行動怯懦的表現(xiàn),更是胸中不曾懷有大志的外露。而對未知的苦難,詩人弗羅斯特說“我選擇泥濘而少有人走過的那條路”,便是因為他堅定信仰、勇往直前。守島23年的老兵范正軍,為了祖國的安全甘愿嘗盡惡劣自然條件之苦;查拉圖斯特拉放棄歸隱的安適,順從內(nèi)心召喚,向著人間疾苦“下降”……理想的指引使許多人從容堅定地踏上了看似更多艱難險阻潛伏的那條路,并且永不回頭。
⑤ 向困難屈服,向命運低頭,就好比僅因為落日將沉而朝陽還未升起,便放棄在黑暗中欣賞晚霞的美麗、在斗爭中體驗黎明前的狂歡。正如海明威所說的那樣:“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yōu)橹畩^斗。我只同意后半句。”真實的生活總是荊棘遍布,而真正的勇士總是敢于直面困苦的人生。如果幾個世紀以前的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等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沒有抗爭大海不測風暴的力量,那么世界到現(xiàn)在或許還是被汪洋大海所分割。
⑥ 人類同一切艱難險阻的博弈早已開始,且從未停止。一旦認識了苦難背后不變的真實,苦難便也不再那么可怕。只有迎難而上,而不是掉頭就跑,苦難才不會成為侵擾,而是為我們所掌握。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到底能否以困苦為翼,飛向更廣闊的天地,在選擇的那一刻便見了分曉。
⑦ 阿爾貝·加繆在用存在主義寄予西西弗斯的同情時談道:“不存在無陰影的陽光,我們必須認識黑夜。”的確,在多數(shù)人選擇將西西弗斯留在山腳時,他卻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虔誠是否認諸神并且搬掉石塊,向著眼前的苦難和永恒的終極幸福進發(fā)。
點 評 DIAN PING
這是一篇論述性散文,突出特點是華美而不失縝密。
華美體現(xiàn)在語言的詩意、引用之美、比喻之妙、論據(jù)表述之輕盈等?!斑x擇后者更加便捷,眼前的利益也來得更快,但選擇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你將身臨客西馬尼之夜的殉道主義悲劇,而命運勝利了,并為你奉上‘最后的晚餐”,“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到底能否以困苦為翼,飛向更廣闊的天地,在選擇的那一刻便見了分曉”,詩意的語言帶來輕逸與靈動之美。
論據(jù)上,作者引用了尼采、弗羅斯特、海明威、加繆等人的名言,且用得十分妥帖。“向困難屈服,向命運低頭,就好比僅因為落日將沉而朝陽還未升起,便放棄在黑暗中欣賞晚霞的美麗、在斗爭中體驗黎明前的狂歡”,以比喻寫出困境中的奮斗者壯美的人生姿態(tài)。這些錦上添花之語與論證渾然一體,殊為不易。
當然,并非語言華美就可以得高分。本文能上50分,還在于能從紀伯倫鄙視的第二種德行出發(fā)準確立意,論述過程層次井然,不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