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詩 雅
(廣州市天河區(qū)林和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 廣州 510610)
糖尿病是一種因生活方式、環(huán)境變化、因素等多種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我國約有1.5億多患者,其中約90%的患者為2型糖尿病(T2DM)?;颊叩闹饕±硖卣鳛槁愿哐?,并可伴脂肪、糖、蛋白質(zhì)等代謝障礙,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并發(fā)癥腎病、高血壓、神經(jīng)病變等并發(fā)癥[1]。在本研究中,筆者將35例T2DM患者應(yīng)用格列吡嗪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詳細(xì)報告如下。
將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間我中心接治的70例T2DM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59~77歲,平均年齡(65.84±7.39)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74±1.16)年。對照組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6.13±6.05)歲;病程1.5~9年,平均病程(6.08±0.97)年。兩組的一般資料均可比(P>0.05)。
治療組口服格列吡嗪緩釋片,5mg×30s/盒(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H10970356),5mg/次,1次/d(早餐前30分鐘服用);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45s/盒(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H20020202),50mg/次,3次/d(餐前即刻或隨餐)。對照組口服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250mg×36s/盒(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H20060728),250mg/次,3次/d(餐前服用)。治療6周后,分析兩組療效:觀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C肽等觀察指標(biāo)的變化;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胰島β細(xì)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體重指數(shù)(BMI)的變化,其中HOMA-β計算方法為20×空腹胰島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3.5),BMI為體質(zhì)量和身高米數(shù)平方的比值。
治療后,F(xiàn)PG、2hPG分別低于6.5mmol/L、7.7mmol/L時為顯效;當(dāng)FPG、2hPG分別介于6.5~6.8mmol/L、7.7~11.5mmol/L時為有效;當(dāng)患者的血糖水平無變化時為無效。
兩組療效比較結(jié)果見表1。
表1 療效分析[n(%)]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治療組3521(60)12(34.29)2(5.71)33(94.29)#對照組3511(31.43)15(42.86)9(25.71)26(74.29)
注:#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5.2851,P<0.05)。
治療后,兩組的各項觀察指標(biāo)均改善(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的FPG水平為(5.46±0.93)mmol/L,2hPG水平為(7.06±1.18)mmol/L,HbAlc為(6.15±0.47)%,空腹C肽水平為(2.23±0.87)ng/ml。相比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組別FPG(mmol/L)2hPG(mmol/L)HbAlc(%)空腹C肽(n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10.08±2.355.46±0.9314.08±2.917.06±1.189.62±1.536.15±0.471.53±0.582.23±0.87對照組9.96±2.576.17±1.2613.88±3.147.79±1.639.81±1.457.36±0.721.49±0.611.84±0.66t0.20392.68220.27642.14620.53338.25670.28112.1129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治療后,兩組的HOMA-β與BMI均改善(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的HOMA-β為(57.39±13.28)%,BMI為(23.06±1.74)kg/m2,相比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shù)HOMA-β(%)BMI(kg/m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3544.17±9.6257.39±13.2824.72±2.3323.06±1.74對照組3545.07±8.9350.65±11.7725.03±2.4821.48±1.21t0.40572.24710.5394.4105P>0.05<0.05>0.05<0.05
糖尿病按照發(fā)病類型可分為兩種類型:Ⅰ型與Ⅱ型,前者的高發(fā)人群為青少年,主要是因胰島素分泌較少所致,需注射胰島素方可控制血糖;后者由于多種因素而影響胰島素功能,致使機體相對缺乏胰島素,難以有效控制血糖[2]。T2DM的治療關(guān)鍵在于消除胰島素抵抗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胰島功能;當(dāng)患者經(jīng)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等治療后仍無法控制血糖,則可聯(lián)用多種降糖藥[3]。常用的藥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雙胍類,其中二甲雙胍可降低線粒體呼吸鏈復(fù)合物活性,激活A(yù)MPK,糾正Ca2+失衡,增強胰島β細(xì)胞功能[4];它還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反應(yīng)的靈敏度,促使組織器官利用和吸收葡萄糖,激活組織的無氧酵解途徑,提高葡萄糖消耗量,降低葡萄糖吸收量,抑制糖異生,降低糖原合成量,減少肝糖輸出量,從而減少血糖水平。
本研究分析了格列吡嗪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T2DM的臨床療效。格列吡嗪可增加胰島素分泌量,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血糖等水平;其生物利用度高,血藥濃度可維持24h,給藥方便,患者依從性好,但若應(yīng)用劑量過大,則會誘發(fā)低血糖[5]。阿卡波糖的特異性可抑制腸道中的蔗糖酶、麥芽糖酶、糊精酶、葡萄糖淀粉酶等多種酶的活性,對α-淀粉酶的活性基本無影響,故不干擾糖類消化,但可減慢它們被腸道吸收的速度,從而控制血糖;其毒性低,對交感神經(jīng)的影響小,不易誘發(fā)心血管事件。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后的FPG水平、2hPG水平、HbAlc、空腹C肽水平、HOMA-β、BMI相比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說明格列吡嗪聯(lián)合阿卡波糖具有確切的療效。
綜上所述,格列吡嗪聯(lián)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治療T2DM,可降低FPG、2hPG、HbAlc水平,增加空腹C肽水平,增強胰島β細(xì)胞功能,控制體重,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