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燕
(河南省范縣人民醫(yī)院 濮陽 457500)
急腹癥是目前臨床常見的急性發(fā)作疾病,急腹癥病因較多,可涉及臟器病變、腹腔及盆腔病變、腹膜后組織病變等,急腹癥患者因腹部癥狀及體征為主要及首要表現(xiàn),病情加重將引起全身反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診斷急腹癥的方式較多,其中影像學檢查是最為常用的檢查方式,超聲檢查因其無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的特點使得其在急腹癥患者診斷中的運用逐漸廣泛。而目前超聲檢查急腹癥的方式可分為全面檢查和選擇性檢查兩種方式,而以往研究認為全面腹部超聲檢查時間較長,可能會延誤患者疾病早期診治。為進一步明確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對患者診斷效果及診斷效率的影響,本科室對60例急腹癥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間收治)運用了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并與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的效果實施了對比?,F(xiàn)將檢測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間本科室120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選擇性組和全面組,各60例。選擇性組患者年齡7~79歲,平均年齡(45.6±20.7)歲;男35例,女25例;疾病類型:胃腸道穿孔6例,急性闌尾炎17例,腸梗阻7例,膽石癥14例,急性膽囊炎8例,宮外孕8例。全面組患者年齡7~80歲,平均年齡(45.7±20.5)歲;男34例,女26例;疾病類型:胃腸道穿孔6例,急性闌尾炎16例,腸梗阻7例,膽石癥13例,急性膽囊炎9例,宮外孕9例。對選擇性組與全面組患者基線資料(平均年齡、男/女值、疾病類型)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病例:實施病理檢查、隨訪等臨床綜合檢查可明確實際疾病類型患者;急腹癥患者;治療前實施超聲檢查患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本課題;患者或家屬自愿配合檢查,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病例:急腹癥病因不明確患者;藥物或相關非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的急性腹痛患者;1個月內(nèi)存在腹部手術(shù)史患者;存在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檢查配合度較差及精神、交流障礙患者。
患者均進行腹部超聲檢查,患者均采取Philips HD-11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實施檢查,其線陣探頭、凸陣探頭頻率分別為3~12MHz、2~5MHz。對于需進行盆腔檢查患者,需采取膀胱注入300ml無菌生理鹽水保持膀胱充盈。選擇性組患者實施選擇性檢查,根據(jù)患者實際疼痛部位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如實施盆腔檢查、腹腔檢查、闌尾檢查、肝膽等相關臟器檢查等。全面組患者運用全面檢查,多患者腹腔臟器、胃腸道、闌尾、盆腔等相關部位均進行檢查,對女性需另加子宮附件及相關婦科組織掃查,對急腹癥相關疾病進行重點檢查。
(1)分析不同超聲檢查方式對患者超聲檢查時間及臨床診斷時間的影響,以患者超聲檢查開始至結(jié)束時間為超聲檢查時間,以患者開始相關檢查至獲得診斷結(jié)果時間。
(2)以臨床綜合檢查結(jié)果為金標準,分析不同超聲檢查方式對急腹癥的診斷符合率的影響。
(3)分析不同超聲檢查方式對延遲診斷的影響,以患者進行多次超聲檢查表示為延遲診斷。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全面組超聲檢查時間明顯高于選擇性組(P<0.05);全面組臨床診斷時間明顯低于選擇性組(P<0.05),見表1。
組別例數(shù)超聲檢查時間(min)臨床診斷時間(h)選擇性組6010.2±1.22.8±1.7全面組6016.5±2.22.0±1.3t-40.6663.645P-<0.001<0.001
全面組對急腹癥的診斷總符合率明顯高于選擇性組(P<0.05),見表2。
表2 急腹癥的診斷符合率狀況分析[n(%)]
全面組未出現(xiàn)延遲診斷患者,選擇性組患者中出現(xiàn)7例(11.67%)患者實施腹部2次超聲檢查,1例(1.67%)患者實施3次超聲檢查。全面組延遲診斷發(fā)生率0%明顯低于選擇性組13.33%,χ2=8.571,P=0.003。
目前臨床可將急腹癥分為婦科、內(nèi)科、外科3大類,且不同類型急腹癥患者的治療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加強急腹癥患者的病變類型鑒別診斷,及時明確患者病因在患者疾病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急腹癥患者診斷中,及早定位、定性、明確病因是診斷的主要原則。患者診斷過程中,收集患者病史等資料是診斷的基礎,而相關輔助檢查手段是進一步明確患者病因及病情的重要方式[3]。
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超聲檢查均是急腹癥診斷的常用手段。其中X線檢查圖像質(zhì)量差,診斷效果不佳;CT檢查、MRI檢查具有一定輻射損傷,且診斷費用較高;超聲檢查操作簡單、快捷,且具有無創(chuàng)特點,診斷費用較低,在急腹癥診斷中應用較廣。以往實施腹部超聲檢查時,多根據(jù)患者病史、腹痛部位、臨床體征等信息由相關醫(yī)生為患者選擇檢查部位,通過特定部位檢查來明確患者病因,實施選擇性超聲檢查時,檢查過程具有針對性,因此檢測時間較短。全面超聲檢查是對常見急腹癥相關病因均進行檢查的檢測方式,患者檢查范圍較廣,涉及全腹、相關腹腔臟器、盆腔、子宮附件等諸多臟器組織,檢查時更加突出全面檢查的特點。本研究中對兩種超聲檢查方式的檢查效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全面組超聲檢查時間明顯高于選擇性組,全面組臨床診斷時間明顯低于選擇性組,與潘冰馨[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實施全面腹部超聲檢查雖會增加超聲檢查時間,但可提升臨床診斷效率,臨床診斷時間更短,分析原因是實施全面腹部超聲檢查時檢查范圍更大,更利于醫(yī)師全面了解患者腹部相關組織結(jié)構(gòu)病變狀況,便于及早確定患者病因及病情。本研究中全面組對急腹癥的診斷總符合率96.67%,明顯高于選擇性組80.00%,韓蘇陽[5]等人的研究中觀察組(全面)診斷符合率97.62%也明顯高于對照組(選擇性)83.33%,說明實施全面超聲檢查診斷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急腹癥中運用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的診斷效率及診斷符合率高,可促進患者及早獲得救治,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