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中心醫(yī)院婦產科,山東菏澤 274000
分娩在實際臨床過程中由于產婦個體差異、胎兒胎位等因素,往往會使分娩生理發(fā)生改變,尤其當分娩時產生劇烈疼痛,且疼痛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往往會影響產婦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無疑會對產婦和嬰兒的安全健康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1]。 研究[2]顯示,自然分娩對產婦產后恢復情況和嬰兒發(fā)育都會有良好影響,因此,研究減少產婦分娩疼痛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該文中,將該院臨床產科于2018 年6—12 月期間收治的100 名分娩產婦臨床資料用于該次研究,基于分娩方法差異將樣本分為對比組與實驗組,旨在分析探討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的應用效果,改善產婦妊娠結局。 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臨床產科收治的100 名分娩產婦臨床資料用于該次研究,按照分娩方法的不同隨機分配研究樣本,對比組、實驗組分別50 名。 對比組:產婦年齡24~36 歲,平均年齡為(28.0±3.6)歲,體重50~75 kg,平均體重為(60.0±5.6)kg,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0±0.3)周;實驗組:產婦年齡23~37 歲,平均年齡為(27.0±4.5)歲,體重52~73 kg,平均體重為(59.0±5.3)kg,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40.0±0.3)周。 此外,臨床所用于研究的產婦對象均對于該次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同意參與研究,同時基本信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比組采取常規(guī)分娩方法,即通過一系列助產措施和調整呼吸等辦法引導產婦進行分娩,并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給予充分的分娩指導與科學的助產護理[3-5]。實驗組采取無痛分娩方法。通過密切關注產婦空口擴張情況,當產婦宮口打開約2~3 cm 時給予產婦腰-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通過對L3~4 椎間隙進行穿刺,約置管長度3 cm。 當子宮出現(xiàn)收縮時,將混合液注射入產婦體內,混合液為0.25 g 葡萄糖(國藥準字H13022474)、20 mg 麻黃素(國藥準字H65020272)、2.5 mg 布比卡因(國藥準字H31022840)、2.5 μg 芬太尼(國藥準字H20143314)。 注射后要密切關注產婦分娩情況,對藥劑進行適當調整直至分娩結束[6]。
記錄對比兩組產婦的鎮(zhèn)痛有效程度、總產程平均時長、剖宮率以及產后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情況[7]。其中,鎮(zhèn)痛有效程度分為3 個等級,分別是顯著、有效、無效,顯著表示產婦沒有疼痛癥狀或者是稍感不適[8];有效表示產婦有疼痛癥狀但可以忍受;無效表示產婦出現(xiàn)劇烈疼痛癥狀,難以忍受。 鎮(zhèn)痛有效程度=(顯著+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產婦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比組50名產婦中鎮(zhèn)痛顯著0 名、鎮(zhèn)痛有效0 名、鎮(zhèn)痛無效50名,鎮(zhèn)痛有效程度為0%;實驗組50 名產婦中鎮(zhèn)痛顯著46 名、鎮(zhèn)痛有效4 名、鎮(zhèn)痛無效0 名,鎮(zhèn)痛有效程度為100%。由此可見,實驗組產婦的鎮(zhèn)痛有效程度明顯好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鎮(zhèn)痛有效程度對比
對比組產婦總產程平均時長為9 h,50 名產婦中自然分娩有35 名(占70%)、剖宮產有15 名(占30%);實驗組產婦中總產程平均時長為6 h,50 名產婦中自然分娩有45 名(占90%)、剖宮產有5 名(占10%)。 由此可見,實驗組產婦的總產程平均時長、剖宮率明顯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總產程平均時長、剖宮率對比
實驗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情況與對比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情況
隨著醫(yī)療條件的極大改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婦和家屬對分娩過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關注,自然分娩對新生兒發(fā)育和產婦產后恢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更多的產婦選擇自然分娩[9]。 然而,在自然分娩時因產婦宮口擴張會產生難以忍受的強烈疼痛,特別是胎兒被娩出時,會陰和外陰也會出現(xiàn)擴張,產婦倍感疼痛,產婦會下意識出現(xiàn)掙扎、喊叫等不受控動作,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受到極大影響的同時也會使產婦的體力全部耗盡,導致產程延長,極易導致胎兒發(fā)生窒息情況。
在此背景下,無痛分娩技術被人們所關注。 所謂無痛分娩技術,就是通過藥物注入阻斷產婦腰部以下的痛覺神經,對運動神經沒有阻滯作用[10]。 在分娩時可有效減輕疼痛對產婦的影響,增加產婦分娩信心,降低剖宮產率,保證產程的順利推進。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選擇麻醉方式時必須遵循起效快速、使用安全、方便等原則。硬膜外阻滯麻醉可明顯改善產婦子宮胎盤的血流量和新生兒酸堿平衡、缺氧情況,安全系數較高。 研究指出,無痛分娩技術可以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可避免因藥物使用濃度較高對產婦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 基于此,將該院臨床產科于2018 年6—12 月期間收治的100 名分娩產婦臨床資料用于該次研究,基于分娩方法差異將產婦樣本分組,即對比組與實驗組,兩組產婦樣本分別50 名,對比組采取常規(guī)分娩方法,實驗組采取無痛分娩方法。 臨床產科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鎮(zhèn)痛有效程度、產婦總產程時長、剖宮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比組,對比組、 實驗組總產程平均時長分別為9 h、6 h(χ2=1.085,P<0.05); 同時,兩組自然分娩率分別為70%、90%(χ2=1.014,P<0.05);與相關[11]臨床報道中自然分娩率(62%)相比,該次研究實驗組效果較為理想。在此基礎上,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組、實驗組均分別有1 例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產后出血量平均值分別為(185.3±4.0)mL、(178.5±3.2)m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產科應用無痛分娩技術在減少產婦疼痛的同時,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縮短產程,提高了母嬰的安全性,符合現(xiàn)代醫(yī)療護理理念和人文理念,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