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起,陳金全,李高陽,李琰峰
1.北京市密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外科,北京 101500;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700
當前,在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和老齡化進程中,前列腺增生的發(fā)病率顯著提升。前列腺增生患者因本身身體機能較差,治療難度提升,手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同時治療效果差,當前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如經尿道等離子和剜除術的發(fā)展。因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手術用時久、手術中出血量多同時治療難度提升。因此,該文將對該院于2015 年7 月—2016 年7 月期間收治的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60 例數據進行分析,評定不同手術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研究中,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術方式的選取提供意見,現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接收的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60 例,根據手術方法的差異將60 例患者均分為研究組(n=30)和對照組(n=30)。研究組中,最大年齡85 歲,最小年齡61 歲,中位年齡(74.8±4.9)歲;最長病程9 年,最短病程半年;前列腺體積(83.35±9.17)mL。 對照組中,最大年齡84 歲,最小年齡62 歲,中位年齡(74.7±4.8)歲;最長病程8 年,最短病程5 月;前列腺體積(83.34±9.16)mL[前列腺體積(mL)=π/6×橫徑(cm)×前后徑(cm)×上下徑(cm),前列腺質量(g)=前列腺體積(cm3)×1.05)mL]。 60 例患者均滿足手術治療標準,經過彩超或CT 檢查前列腺體積>80 mL。 排除標準:前列腺癌;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1];泌尿系感染;尿路狹窄。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行TURP 手術處理,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聯(lián)合腰麻處理,而后保持截石位,膀胱鏡下觀察膀胱壁、雙側輸尿管開口和膀胱頸、精阜位置,依據前列腺增生情況進行標志,自膀胱頸至精阜5-7 點尿道縱向切開,對增生的一側腺體進行切除,同法切除另外一側,止血完成后對中葉處理,靠近外包膜位置進行剝離防止穿孔,而后從精阜兩側將前列腺尖部切除,對創(chuàng)面組織止血。 無活動性出血后放置三腔氣囊導尿管,予以膀胱沖洗。
研究組行前列腺剜除處理,所有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聯(lián)合腰麻處理,保持截石位,手術中進行心電圖監(jiān)測,進行電切之前進行膀胱造瘺處理,應用0.9%氯化鈉溶液作為沖洗液,電切功率設置在160/200 W,電凝功率設置在80/100 W; 置入雙極等離子電切鏡觀察膀胱三角區(qū)、雙側輸尿管口,有無憩室;觀察前列腺尿道,前列腺各個葉的增生情況以及精阜的位置。將電切鏡頭部置于精阜左側或右側溝,使用撕裂法將前列腺左側葉或右側葉與外科被膜撕裂開,即建立外科包膜平面為手術之關鍵,當中葉增生明顯時,先剜除中葉腺體,再剜除兩側葉腺體,于6 點處精阜的上方沿外科包膜平面向膀胱方向逆推中葉腺體達膀胱頸附近;再于精阜旁分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沿外科包膜平面剝離左右側腺體達前列腺近12 點處; 以電切袢快速切除剜除的腺體組織;手術過程中防止外科包膜穿孔,手術過程中出血隨時止血,最后EIlic 沖洗器吸出組織碎塊。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中出血情況、手術用時、切除的前列腺重量以及帶管用時。同時采用生活質量評分(QOL)進行指標記錄。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切除腺體重量多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帶管用時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用時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分析對比(±s)
表1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分析對比(±s)
組別 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切除腺體重量(g)帶管時間(d)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108.3±10.5 100.2±9.6 1.118 1.003 210.6±185.4 207.7±127.5 0.070 0.944 105.1±16.4 88.5±10.2 4.708 0.000 2.2±0.4 5.7±1.6 11.624 0.000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分析,不完全尿失禁、TURS 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繼發(fā)性出血、尿道外口狹窄、附睪炎、后尿道狹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術前Qmax、RUV、IPSS 以及QOL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半年隨訪指標和術前對比存在差異性,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導致中老年排尿困難的主要因素,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以及尿不盡,同時排尿障礙[1]。在當前老齡化進程不斷推進狀態(tài)下,其前列腺增生的發(fā)生率逐漸提升,導致中老年男性群體生活質量降低[2]。臨床一般情況通常對此種病癥予以手術處理,以此來改善排尿障礙,保護腎功能[3]。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作為臨床治療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的金標準[4],對于前列腺增生體積較大(>80 mL)的患者來說,這一手術方法切除效果不佳[5],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出現。前列腺剜除術在臨床已逐漸將此種方法應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療中[6]。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表3 兩組術后隨訪結果對比(±s)
表3 兩組術后隨訪結果對比(±s)
組別IPSS(分)術前 術后QOL(分)術前 術后Qmax(mL/s)術前 術后RUV(mL)術前 術后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28.6±5.5 27.8±5.6 0.558 0.579 7.2±2.0 7.8±2.3 1.078 0.285 5.3±0.8 5.4±0.4 0.612 0.543 1.6±0.5 1.5±0.3 0.939 0.352 7.4±2.9 8.2±3.1 1.032 0.306 19.8±5.5 18.8±5.1 0.943 0.348 162.1±48.1 158.1±48.9 0.319 0.751 21.5±13.1 23.7±12.6 0.663 0.510
該院經過不斷的學習后,為了保證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進行適宜手術形式,對50 例患者行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對50 例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治療[7-9],該次研究證實,經過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后,其切除的腺體重量多[10],同時手術后帶管時間短[11]。
周振玉等[12]專家的研究中,對128 例患者進行分析,對比兩組手術用時發(fā)現,腹腔鏡組帶管時間(2.3±0.6)d 低于TURP 組(5.2±1.5)d,同時腹腔鏡組切除腺體重量(100.2±25.4)g 可多于TURP 組,和該次研究中,研究組帶管時間(2.2±0.4)d 短于對照組(5.7±1.6)d以及研究組切除腺體重量(105.1±16.4)g 多于對照組(88.5±10.2)g,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大體積前列腺增生的臨床創(chuàng)傷小,同時出血量少,臨床推廣價值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