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白水等
蘇軾的“歇歇”
祁白水
蘇軾謫居惠州時,信步出游至峻峰山下,感到有些疲乏,就想到松風(fēng)亭下去歇息??商ь^望去,亭子還遠遠只從山林樹梢上露出一角,就想什么時候才能到呀。
又走了一會兒,蘇軾想:哪里不可歇腳,為啥非要去亭子里邊?于是,就地而歇,一時就像被鉤上的魚放棄掙扎一樣,忽然得到大解脫。
有人過午不食,有人日行萬步,有人不敢吃肉,有人不敢喝酒,勞生碌碌,刻意養(yǎng)生,必得如何如何方是道,個個弄得像苦行僧一般,有何生趣?賢者有云:雞豬魚蒜,逢著便吃;生老病死,時至即行。還是學(xué)坡翁吧,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的積極進取呢。
散沙與沙袋
豐子愷
沙是最不可收拾的東西。記得十年前,我在故鄉(xiāng)石門灣的老屋后面辟一兒童游戲場,買了一船河沙鋪在場上。一年之后,場上的沙完全沒有了。一半黏附了行人的鞋子而被帶到外面去了,還有一半陷入泥土,和泥土相混雜,便只見泥而不見沙了。
這一船沙不少,論沙的粒數(shù),雖不及“恒河沙數(shù)”,比我們的人口數(shù)目,一定更多。這無數(shù)的沙粒哪里去了呢?東西南北,各自分散,沒有法子召集了。它們的團結(jié)力非常薄弱。
但倘用袋裝沙,沙就能顯示出偉大的能力來。君不見抗戰(zhàn)以來,處處堆著沙袋,以防敵人的炮火炸彈的肆虐嗎?敵人的槍子一碰著沙袋,就失卻火力,沙的抵抗力比鐵還大,比石更強。
這真是意想不到的力量。
原來沙這種東西,沒有約束時不可收拾,一經(jīng)約束,就有偉大的能力。
積灰自由
詹靜珍
市場上車厘子的售價是比較貴的,許多網(wǎng)友都曾抱怨吃不起,渴望“車厘子自由”。能夠?qū)崿F(xiàn)“車厘子自由”的網(wǎng)友就會有進一步的消費需求。他們發(fā)現(xiàn)花錢的快樂不應(yīng)該是稍縱即逝、吃下去就完事的,而在于持續(xù)永久的快樂,比如買一些非實用的大件商品,卻很適合顯擺、炫酷;或是瘋狂囤貨,塞滿家里的任何一個空白角落。最終它們都免不了落上灰的命運,一些網(wǎng)友吹捧這種自由為“積灰自由”,認為它才能讓人感受到消費的快感。比如一看到網(wǎng)紅們推薦的口紅眉筆眼影,就被種草了,瘋狂購買,屯了幾十根眉筆幾十盤眼影,完全不管色號適不適合自己。甚至有網(wǎng)友直呼“家中積灰物品的數(shù)量,才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有錢的唯一標準”。
“積灰自由”是人們追求消費自由的極致表現(xiàn),但也是鋪張浪費的表現(xiàn)。我們都渴望過上可以任意買買買的生活,但欲望永無止境。我們需要倡導(dǎo)和建立綠色的、健康的消費觀,要深刻明白“積灰自由”并不光榮,讓每一樣購買來的物品能夠物盡其用,才是消費最高的境界。
不要等待
余秋雨
有人告訴你,屋后的山坡上有一棵樹,三年后會結(jié)出一種果實。于是你苦苦守望、天天等待,與朋友交談也不離這個話題,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安排三年后的開摘儀式。大家對那種果實越想越玄,還不斷地添加懸念。
三年一到,終于開摘了,大家張口一嘗,立即面面相覷。原來,那果實口味平庸、粗劣、干澀,沒有人愿下第二口。
再看周圍,漫山遍野都是草莓、刺檬、石榴、桑葚、酸棗、青柑,整整三年,全被冷落了,連看都沒看過一眼。
但是,究竟是你冷落了它們,還是它們冷落了你?看看它們燦爛而歡快的表情,就知道了。
由此證明,等待是一種排他的幻想??嗫嗟葋淼?,多半是尷尬。
臨近年底,備受關(guān)注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終于正式亮相,標志著我國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稅改革邁出關(guān)鍵一步,釋放出更加惠民的積極信號。
心送
那秋生
明清時大學(xué)者王夫之隱居石船山,勤奮治學(xué),筆耕不輟。
一日,朋友來訪,相談甚歡。至暮色,仍依依不舍送別朋友,王夫之步履蹣跚。
朋友見狀,不忍讓其相送。王夫之執(zhí)朋友雙手說:“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迸笥压笆侄鴦e,行至十五里,忽然想起雨傘落在王夫之處,于是反身而取。
回到石船山下,見草堂邊王夫之仍恭恭敬敬立在原處望著遠方,還沉浸在“心送”之中呢。
一個真誠的人,無論什么都可以把自己的心掏出來,他是用心在計算的:時間、路程、友人、情誼……有句話說得好: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別人。
拔牙的困惑
黃亨
今天,一顆搖搖欲墜的病牙在折騰了他幾個月后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自行脫落了,沒有流血,有點小痛。放棄一顆毫無保留可能的病牙原來這么簡單!而眼下實實在在的好處是他輕輕松松地吃完了這頓飯,是幾個月來的頭一次,心情一下好得不能再好。
他回想起曾咨詢過牙醫(yī),也“百度”過,得知保住病牙是零希望。但為什么還遲遲不愿拔牙呢?希望能發(fā)生奇跡?怕痛?對舊牙的依戀?對打破“舊秩序”的不安、建立“新秩序”的恐懼?……好像都是又都不是。
來電顯示
黃小平
我有一個朋友,人際關(guān)系很好,誰都愿意跟他交朋友。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經(jīng)常留意他的言行。
手機來電顯示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響鈴;二是振動;三是靜音。我發(fā)現(xiàn),這位朋友和大家在一起時,常常把手機設(shè)置在振動狀態(tài)。我問他為什么?朋友說:“我覺得振動最好,大家在一起,振動既不會因響鈴而吵著別人,也不會因靜音而沒有發(fā)覺來電,從而誤了別人的電話。”
細節(jié)見修養(yǎng)。經(jīng)朋友這么一說,我知道他為什么朋友那么多了。一個時刻不忘為他人著想的人,人際關(guān)系怎么可能不好呢?
箴言
劉墉
有人問我這次生病的感想如何,我說:生病并不全然可悲,有時反而可以獲利。對于“宵衣旰食”的忙人,生病讓你有機會靜靜地反省,甚至懸崖勒馬重新開始。
生病使你面對的不再是喧囂的一群人,而是白白的天花板。不是得意忘形,而是痛定思痛。不是志在千里,而是行到水窮。既然已經(jīng)行到水窮,就坐下來看看云起吧!
生病最是無奈,也最是無助,重病的人常常只剩下床號。生病使你變回一個人、一個臭皮囊,從平凡與感恩的角度,重新看自己,也看世界!
生病是放下也是拾起,是棒喝也是頓悟,是停止也是出發(fā)。
躺在病床上,只能仰望,生病時每個站在床邊的慈祥的臉龐,都可能讓你有襁褓時見到媽媽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