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濱,魏 芳,肖 清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4)
潛艇升降桅桿用于升降觀通、導航設備,是潛艇重要的機械設備。為滿足頂部傳感載荷周向觀測需要,桅桿需要繞軸線進行轉動。在裝備使用過程中,某桅桿出現(xiàn)“回轉部位異常磨損、回轉力矩過大”的問題,影響了裝備正常操作使用。因此,通過對桅桿回轉結構進行分析,制定改進設計方案,并通過臺架試驗進行驗證,顯著降低了回轉力矩,有效解決了裝備出現(xiàn)的問題。
潛艇升降桅桿一般由升降液缸驅動升降,通過2個支撐軸承進行導向支撐。為滿足桅桿回轉運動,在升降液缸于桅桿之間設置了回轉機構,實現(xiàn)桅桿借助人力或馬達進行轉動?;剞D機構包括液缸球頭、承座等部件。桅桿回轉過程中,液缸球頭和承座平面的配合實現(xiàn)轉動和桅桿軸線定位作用。升降桅桿結構示意如圖1(a)所示,回轉機構如圖1(b)所示。
在裝備使用過程中,桅桿出現(xiàn)回轉力矩過大且回轉部位出現(xiàn)響聲的異?,F(xiàn)象。拆檢發(fā)現(xiàn),液缸球頭的頂面處和承座下表面出現(xiàn)了明顯的磨損面。經更換零件使用一段時間后,故障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問題無法徹底解決。
為尋找故障原因,針對升降桅桿和回轉機構的結構開展分析,認為故障原因如下:
1)升降桅桿的垂向負載通過回轉機構傳遞給升降液缸,同時,升降桅桿以回轉機構的液缸球頭為支點進行回轉?;剞D機構承座與液缸球頭之間為球頭鉸接結構型式,滿足了桅桿定心與減小旋轉阻力的要求。但由于承座與液缸球頭之間為點接觸形式,為應力集中部位。隨著桅桿長期正向、反向轉動使用,接觸部位易于出現(xiàn)磨損。
圖1 潛艇升降桅桿及回轉機構示意圖Fig.1 Submarine hoisting mast and rotating mechanism
2)承座與液缸球頭之間的磨損,會增大回轉阻力,而增大的回轉阻力又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磨損,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故障產生。
為降低液缸球頭承座之間的回轉阻力、減小磨損,在保持回轉機構外部接口不變的情況下,采用在液缸球頭內部增設一個推力圓柱滾子軸承的改進方案,實施方案如下:
1)對液缸球頭部位進行改進,分為液缸和球頭2個零件。在液缸和球頭之間增加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同時,加深承座的接觸平面凹孔,形成容納軸承的高度空間,以保證外部接口和物理尺寸不發(fā)生變化。
2)對承座、球頭進行表面處理,提高其表面硬度。承座和球頭材料均為45號鋼,對承座內孔配合表面、球頭配合表面均進行淬火處理,硬度為HRC45~50。
改進后的回轉機構結構如圖2所示。結構改進后,升降桅桿的載荷通過承座、球頭、軸承傳遞給升降液缸。由于軸承的作用,能夠保證桅桿和液缸之間的轉動阻力較小。
圖2 升降桅桿回轉機構改進結構示意圖Fig.2 Structure of optimized rotating mechanism for hoisting mast
試驗臺架主要包括加載液缸、升降液缸、測試設備等組成。通過加載液缸模擬升降桅桿承受的不同頂部載荷,模擬試驗臺架如圖3所示。試驗包括回轉試驗和偏載工況試驗。
圖3 回轉試驗裝置示意圖Fig.3 Test device for rotating-test
回轉試驗選定30 kN為最大載荷進行試驗,分15 kN,20 kN,25 kN,30 kN四檔逐漸加載,其中25 kN為額定工況。在各檔負載下,分別進行1 000次、1 000次、5 000次、500次回轉,并按正轉10次,反轉10次的規(guī)律回轉。每檔負載試驗前和試驗結束,分別測量正反向回轉力矩。
考慮到實艇狀態(tài)下,升降液缸軸線與桅桿軸線之間存在同軸度裝配偏差,造成回轉機構偏載,進而影響回轉力矩。為此,在臺架上設定了偏載狀態(tài),模擬升降桅桿與升降液缸最大同軸度Φ1 mm偏差。試驗按照最大載荷30 kN進行偏載回轉試驗,共進行500次,同樣按照正轉10次、反轉10次進行。
表1為各檔載荷下試驗前和試驗后的回轉力矩測試值。從表中可以看出,試驗前后回轉力矩均變化不大,最大值遠小于指標值。
表1 回轉試驗前后轉動力矩Tab.1 Torque of rotating test
表2為偏載下試驗前后的回轉力矩對比。從表中可以看出,偏載情況下,試驗前回轉力矩要大于表1中的回轉力矩,試驗后回轉力矩與表1相當。整體來看,回轉力矩仍然保持在較低的狀態(tài)。
表2 偏載試驗前后回轉力矩Tab.2 Torque of partial load test
本文針對潛艇升降桅桿回轉力矩過大的故障,通過結構分析和改進設計,制定了減小桅桿回轉力矩的改進方案,并進行了臺架試驗驗證,得到結論如下:
1)通過在桅桿回轉機構內部增加推力滾動軸承的改進設計,有效降低了升降桅桿的回轉力矩。
2)臺架試驗表明,改進方案的回轉力矩遠遠低于給定指標,耐久性好。
3)改進方案不改變設備的對外接口和物理尺寸,牽連影響小,便于工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