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一杯酒下肚子后被腸胃吸收。被吸收后進入血液,90%~95%的乙醇會在肝臟中被分解。
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把乙醇轉(zhuǎn)化成乙醛。乙醛繼續(xù)被肝臟中另一種物質(zhì)乙醛脫氫酶分解成乙酸,乙酸最后會被人體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去。乙醛的一個典型特點是讓毛細血管擴張,當大量的乙醛沒有及時進行下一步分解時,會在人體中堆積,使人臉通紅。
所以喝酒臉紅是乙醛積累在體內(nèi),沒有及時排出去的表現(xiàn),甚至很可能是乙醛中毒。
乙醇被肝臟分步分解時,都會有相對應(yīng)的生物物質(zhì)參與反應(yīng)。酒量不好的多數(shù)人體內(nèi)缺少生產(chǎn)乙醛脫氫酶的基因,所以產(chǎn)生不了或只能產(chǎn)生極少的乙醛脫氫酶,乙醛不能被及時分解。所以,酒量這事兒,還得看基因。
前面也說過,臉紅是因為乙醛在體內(nèi)積累,沒有及時排出去,導(dǎo)致面部血管擴張。如果長期喝酒,乙醛沒有被及時清理,在體內(nèi)累積到一定量,就會開始慢慢毒害身體器官了。
乙醛已經(jīng)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不僅如此,乙醛還易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并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癥風險。因此,喝酒不僅僅傷肝,喝酒臉紅的人,因為無法清除酒精代謝后的毒性乙醛,會比喝酒不臉紅人得食道癌、口腔癌、心臟病、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高得多,需提高警戒。
摳嗓子有些人酒喝得過多時,為了不醉酒或少遭罪,常常想通過摳嗓子把酒嘔吐出來。其實,這種強迫性嘔吐的醒酒方法非常危險。由于在劇烈嘔吐時可導(dǎo)致腹內(nèi)壓的急劇升高和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如膽汁等)的逆流。若反復(fù)強迫自己嘔吐,則很容易引起胃出血,甚至可能引發(fā)急性胰腺炎。
另外,劇烈的嘔吐很容易損傷賁門括約肌,從而引起胃腸道功能的紊亂。人們在用手指、筷子等異物刺激嗓子的時候,還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和咽喉黏膜的損傷。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若進行強制性的嘔吐還可導(dǎo)致其血壓的迅速升高,釀成嚴重后果。如果已經(jīng)喝醉的人進行強制性的嘔吐,還可能將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吃藥有人認為,若在喝酒前吃一兩片阿司匹林或止痛片,或者喝一袋感冒沖劑,就不容易醉了。其實,這種解酒的方法也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在飲酒前若服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解熱鎮(zhèn)痛藥或感冒沖劑等感冒藥,會使人體的代謝速度加快,并大量出汗,這樣會促進酒精在人體內(nèi)的吸收和代謝,使人的酒量暫時性地增大。但這也增強了藥物的毒性,有可能導(dǎo)致胃出血。由于大多數(shù)藥物和酒精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人們?nèi)粼诔运幒篑R上飲酒,還會給肝臟帶來沉重的負擔,并可能出現(xiàn)酒精中毒、肝損傷、藥物性肝炎等情況。
吃油膩有人認為在飲酒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可減少胃腸對酒精的吸收。其實這種解酒的方法既傷胃又傷肝。由于人們?nèi)粼诳崭箷r吃油膩的食物易出現(xiàn)腸胃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吃了油膩的食物,再大量地飲酒更會使這些癥狀加重。并且,長期這樣做也容易使飲酒者患上脂肪肝。
喝濃茶或醋茶有利尿的作用,醉酒后適量地飲些淡茶水,確實可以加速酒精的排泄,使人較快地解除醉酒狀態(tài)。但是,在飲酒后若大量地飲濃茶,不但不能解酒,反而會加劇對胃腸的刺激。這是因為酒精和濃茶中含有的咖啡因都會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損傷。酒精和咖啡因還會使人的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使人出現(xiàn)心跳加快、血壓增高、心律不齊、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