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馳
事實上,蹲著和坐著如廁其實各有利弊。蹲著會讓膝蓋和雙腿承受很大的壓力,不適合一些腿腳不便或患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人。不過,蹲便的時候腹壓比較大,有利于大便排出。另外,即使普通人也無法保持長時間蹲姿,所以相對于坐著來說就自然地減少了排便時間,這對于預防肛腸疾病是有益的。而坐便相對于蹲便會讓人感覺更輕松舒適,讓年老體弱的人也能方便,但是坐舒服了,排便時間也會相應增加。無論坐便還是蹲便,排便時間過長都容易誘發(fā)痔瘡。
根據(jù)統(tǒng)計,我國成人痔瘡發(fā)病率約50%~60%左右,很多人得痔瘡和如廁時間過長密切相關。排便時間延長,容易引起肛門周圍靜脈曲張,形成痔瘡。
很多人都聽過“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俗語,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十痔九不治”,也就是說大部分痔瘡患者都沒有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簡單來說,痔就是我們的肛門里一圈肉(肛墊)出現(xiàn)病變肥大、移位及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團塊,由此帶來的包含出血、疼痛、脫垂等癥狀的疾病。痔瘡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fā)生,多數(shù)為20~40歲之間。而且痔瘡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增高。
許多人對于痔瘡不以為意,把它當一種小病,覺得既然這么多人長著都沒事,根本不用去看病,或者由于沒有明顯的癥狀,不需要治療。從門診的情況來看,患者往往是出現(xiàn)了較嚴重的癥狀才來看病的。而有些老年人甚至覺得,年紀大了,身體出點問題也很正常,痔瘡這種小病更是普通,就不來治療。
事實上,我們千萬不能小看痔瘡,如果出現(xiàn)癥狀,一定要盡早尋求??漆t(yī)生的幫助。否則,小病不注意,也會造成大問題。目前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病越來越年輕化,隨著年齡增大心肺功能也越來越差,而那時如果痔瘡必須手術的話,手術風險就可想而知了。最糟糕的是有的患者有既往反復痔瘡出血病史,卻不以為意,一旦合并腫瘤出血也仍然自以為是痔瘡出血而不就醫(yī),往往來就診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翻開住院病例,就有許多血淋淋的教訓:
●29歲的IT工作者王先生,連續(xù)2年痔瘡便血,由于工作忙碌,抽不開身,加上自己被查出痔瘡后一直輕視,不進行規(guī)范的治療。2018年上半年,小王在單位突然暈倒送來醫(yī)院,結果被查出已經重度貧血,血紅蛋白只有59克/升。
●22歲的大學生小周,愛好上網,經常一進網吧就是通宵熬夜,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之后出現(xiàn)便血、便秘等癥狀,被查出內外混合痔,需要住院手術。
●李大伯患有痔瘡多年,一天中午吃了點紅棗,三天后出現(xiàn)肛門疼痛,如廁時大量便血,還有膿液流出。來到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一顆紅棗核卡在肛門處,而且已經刺破內痔造成發(fā)炎、化膿,需要盡快手術治療。
目前對于痔瘡的治療,無論是國內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還是國外的文獻(2018 ASCRS臨床實踐指南《痔瘡的管理》),都反復強調治療的目的在于消除、減輕痔的癥狀。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不要治療沒有肛門體征的癥狀,也不要治療沒有癥狀的肛門體征。
具體來說,痔瘡治療方式按照病情的不同分這幾種:
第一階段: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是治療早期痔瘡和預防其發(fā)生的方法。
第二階段:用藥,如果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能緩解痔瘡癥狀,那就要到醫(yī)院去,醫(yī)生會根據(jù)你的情況開一些藥物幫助緩解。
第三階段:評估是否手術。
第四階段:手術。不過,不論哪種術式,都必須要考慮患者肛墊功能的保留,否則哪怕切得再干凈,失去了約束肛門功能也不是大家想要的。這就造成即使手術切除,痔瘡還是有復發(fā)的可能。因此對于痔瘡,防大于治??梢哉f,良好的生活習慣比用藥、手術更重要。
保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讓痔瘡遠離你。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作息規(guī)律。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預防便秘,少吃易上火、辛辣刺激的食物。
●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最好是晨起排一次大便,不要長時間忍便,防止蹲廁時間過長(5分鐘為宜),排便時不要讀書、看報、玩手機。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平時應經常進行肛門的沖洗清潔,勤換內褲。
●避免久坐久立。
●注意孕產期保健,孕期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血液循環(huán)。
●常做提肛運動,具體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臥均可,配合呼吸節(jié)律有意收縮肛門,緩慢上提,就像強忍大便一樣,然后放松:如此反復數(shù)次至數(shù)十次不等,一般每組做30次,每天做兩組。這項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
●及時治療,一旦有痔瘡發(fā)作先兆,如輕度不適、疼痛、瘙癢、便血時應及時接受治療,往往事半功倍,可以避免輕度痔瘡進展。
痔瘡不可怕,得了也別太尷尬。早點去檢查、治療,積極改善生活習慣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