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看病,我們有時候不僅看病,還得花時間去告訴家屬:不能因為你們的情緒影響了病人的情緒,也不應該因為你們自身的想法去影響整個治療的進程。我告訴他們,這樣對病人只有害處。當然,有很多病人家屬聽完了以后愿意去配合,其實,我想這種配合不僅對病人有益,對整個家庭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它實際上是患者、家屬和社會共同構筑的一個和諧的平臺,這樣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如果光是醫(yī)生提供最好的治療方式,但是家屬患者沒法配合,最好的治療也可能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很多時候,家屬的情緒或者患者的情緒成了疾病的導火索或是誘發(fā)劑。
在臨床上,同樣的病情,病人的情緒或者家屬的狀態(tài)不同,導致最后的結果也差異極大。這種例子太多了!有時候,病人來看病,好多家屬都跟著來,每個家屬都有自己的想法,還吵得一塌糊涂,而且有時候醫(yī)生說完一個問題,每個家屬都會針對這個問題同樣問一遍。所以我就跟他們說,醫(yī)生和家屬都是給病人治療的同一個團隊的成員,家屬在這個團隊中要有一個相對核心的力量,然后在這個力量下,大家共同去討論,這一點非常重要。討論的時候,你一定要考慮病人的感受,不要把病人拋開在一邊無法參與。
曾經(jīng)有一個大夫的家屬,80多歲了,肝癌晚期,當時那個大夫來問我:“李大夫,你說怎么辦?”我說老人家80多歲了,吃點中藥調(diào)理就可以了,病人和家屬聽了我的建議后,半年之后腫瘤還這么大。后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知道了,就指責他為什么不給病人治療?家里一片指責之聲,后來他沒轍,就去治療,放療之后病人滿肝都是腫瘤,還出現(xiàn)了低蛋白血癥,腹水也出現(xiàn)了,兩三個月以后這個老人就去世了。但是家里人覺得自己盡力了,(病人去世)不是他們的責任。
其實,現(xiàn)在醫(yī)學觀念也在進步和變化,很多腫瘤醫(yī)生都認識到了醫(yī)學技術干預什么時候停止的問題,就是要學會放手、住手,不要無限度地用盡所有的技術,才叫我們盡力了。我們也需要把這種理念傳達給老百姓,讓老百姓有一些理念的轉變,不是說你做得越多越好,有的時候做得越多,真的就是傷害!
以前我們的醫(yī)學傳播很少談到這些,我們經(jīng)常介紹技術,然后告訴大家這種好的技術、那種好的技術,但是技術的疊加并不等于療效的疊加。所以在癌癥治療中,我們不是要把現(xiàn)在人類擁有的技術手段都用盡,而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特別是適合患者本人內(nèi)心意愿和治療效果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