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揮是一個合唱隊的靈魂和引導(dǎo)者,關(guān)于指揮的重要性唐納德·紐恩先生曾說過“一支合唱隊的水平極限就是它的指揮”,這也也就是說,合唱隊的潛力是無窮的,但是潛力的發(fā)揮和挖掘全靠指揮。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指揮應(yīng)具備三個基本的素質(zhì):第一、音樂的才能;第二、指揮的技能;第三、領(lǐng)導(dǎo)者的素質(zhì)。本文僅從第二點指揮的技能其中的“合拍”這一項展開論述,旨在提高合唱作品中合拍的靈活運用,使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現(xiàn)和展示。
【關(guān)鍵詞】指揮;技能;合拍
【中圖分類號】J615.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名合格的指揮需要用他(她)的雙手以及肢體語言來傳達其對音樂的理解,在走入排練場之前,指揮必須對手里的作品進行認真充分的學習、分析、理解和處理。那么,怎樣才能得到指揮想聽到的音響、風格、句法、平衡以及強弱?這就是考驗一個指揮把他所學的知識如何靈活運用到排練中去。本論文僅從合唱指揮技巧中的合拍為切入點,力求在作品的合拍運用講解中讓更多的合唱指揮愛好者有所收獲。
一、合拍
所謂合拍就是根據(jù)作品的需要,在指揮的過程中把指揮的拍子動作合并,把兩個單位拍合為一個單位拍來進行的圖示,使之更加簡潔明了,精簡指揮的動作。合拍多用在速度快的樂曲或者漸快的地方,準確地使用合拍會幫助合唱隊員更好的根據(jù)指揮的動作來演唱作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快速作品都必須合拍呢?并不一定,這需要指揮根據(jù)對作品的理解,適當?shù)丶右赃\用。
二、合拍在樂曲中的實際運用
有很多作品,如果仔細研讀,會發(fā)現(xiàn)如若根據(jù)作曲家寫的拍子進行指揮,那么在指揮的過程中會顯得很匆忙,指揮的動作完全被拍子束縛了,整個合唱隊跟著指揮的繁瑣的拍子演唱,也會顯得焦躁,速度也會顯的很焦急,此時,我們就應(yīng)根據(jù)曲子的提示信息加以整理,歸納,看指揮的動作是否需要調(diào)整。提示信息是多樣化的,如速度、情緒、風格、歌詞內(nèi)容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舉例論證。
(一)歌詞內(nèi)容
這首《漁光曲》是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孟大鵬老師改編的一首合唱歌曲,描寫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沿海漁民外出捕魚的生活場景,這首作品給的提示速度并不很快是中速,拍子是4/4拍。假若指揮按照歌曲提示的拍子進行指揮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指揮在劃拍的時候會很明顯的發(fā)現(xiàn)指揮動作與保持長音的旋律線條結(jié)合度不高,仔細分析曲子可以看出,本曲描寫的是大海的背景,整個線條是延續(xù)的大線條,一聲部的長音在二、三聲部的襯托下慢慢展開,二、三聲部的節(jié)奏音型就仿佛是海里面飄蕩的小漁船。
如果此曲指揮的很慢,就會讓曲子失去原有的底部律動性,如果指揮成中速,拍子就需要合拍成二拍子了,用二拍子指揮后,律動性保持住了,長線條的歌唱性也顯現(xiàn)出來。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在這首作品中運用起來會有一些吃力,所以像這種情況,二拍子的合拍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當然,像這種作品從頭到尾的速度情緒變化都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選擇從頭到尾都是合拍的圖示來進行排練和演唱。
(二)速度提示
這首《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是由毛澤東作詞、沈威亞作曲的合唱作品,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攻下南京城,獲得了全國的解放勝利戰(zhàn)爭,毛澤東同志慷慨激昂地寫了一首詞,本首作品給的速度提示是快速,拍子作曲家給了兩種選擇4/4、2/2,前奏過后,樂曲第一段的提示是寬廣的,再結(jié)合作品的內(nèi)容和旋律的長音特點,綜合這么幾個方面來看,就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決定——合拍指揮。
樂曲的第一段仿佛揭示了一副壯麗的渡江場面,氣勢恢宏,場面震撼,此時如果運用4/4的圖示進行指揮,對畫面感呈現(xiàn)的就不是很好,而改用二拍子,則能夠體現(xiàn)出大線條的輪廓感,樂曲的第二、三部分節(jié)奏大致相同,既有活躍度高的大附點、又有連續(xù)的長音抒發(fā)感情,加上曲作者提示的有朝氣、快速、積極等信息,綜合歌詞內(nèi)容,本首作品同樣很適合運用合拍來進行從頭到尾的指揮,這樣一來,合唱隊員能夠通過指揮的簡潔手勢,捕捉到準確的樂曲形象,人民解放軍英勇過江、解放南京城的畫面通過指揮的手勢與合唱隊的共同演繹就會更加形象貼近的呈現(xiàn)給觀眾,讓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那炮火紛飛的解放戰(zhàn)爭年代。
(三)情緒與風格
《春雨沙沙》是一首由曾泉星作詞、戴于吾老師作曲的童聲合唱作品,此曲描寫的是春天的小雨來臨,萬物復(fù)蘇、生機盎然的景象,心情是愉悅的,歡喜的,節(jié)奏是明快的3/8拍,整首作品的速度變化不大,考慮到作品的情緒形象描述的是連綿的春雨,而且是歡快的三拍子,根據(jù)作品的提示速度可以考慮合拍成一拍子來指揮,這樣一來,為樂曲增加了很多內(nèi)在的流動性,演唱起來不會被多余的拍子束縛,會顯得更加輕松愉悅、更接近童聲作品的意境。
三、總結(jié)
合拍只是指揮技巧當中的一項內(nèi)容,如何靈活的在合唱排練中加以運用,更好地表達作品需要每個指揮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jié)提煉。由于合唱作品曲目眾多,又加上對同一曲目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無法一一羅列各個需要合拍的合唱作品。本論文僅僅通過對幾個筆者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論述,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對指揮在排練作品中對合拍的運用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錢大為.合唱訓練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陳曉倫.合唱指揮實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
[3]馬克斯魯?shù)婪?指揮要則[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4.
作者簡介:孫樹飛(1983—),男,凱里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指揮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