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蕓琦
有人說,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對于此,我欣然贊同。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到高考上考場,小到出門買個菜,處處離不開“秩序”。沒有規(guī)矩,無所謂方圓。沒有秩序,無所謂和諧。秩序之美,看似無形,實則有形。不同于自然界的風物之美,它是人文景觀,是時代風尚。
一
老肖家住黃浦,工作在靜安。照理說,市區(qū)地鐵、公交線路便捷,應是出行的不錯選擇。然而,老肖偏偏鐘情于他的“老坦克”——一輛“鈴兒不響,哪哪都響”的自行車。老肖是地道的“老上?!保苑Q“上?;畹貓D”。這上下班兩趟騎行,于他而言,簡直就是輕車熟路。
不過,這段時日老肖有點悶悶不樂。連續(xù)兩次上班路上,他都被交警攔下。一次因為闖紅燈,一次因為逆向騎行。老肖過去從來沒把這些行為當回事兒。他想著,一輛自行車能造成多大的安全隱患?。☆^一次,老肖是被一個年輕的“藍制服”攔下的,老肖滿臉不服氣?!八{制服”要老肖上報身份信息,并正色道,念其初犯不予罰款處理,望今后吸取教訓。
老肖被“放行”后,一副洋洋得意狀,認為是交警“小題大做”。不料,次日又被攔,這次的“藍制服”是個老交警,他一邊任老肖苦口婆心找理由開脫,一邊不慌不忙用智能工具查閱老肖的記錄。和老肖一同被攔的,還有兩個亂穿馬路的外賣騎手。
老交警看了老肖兩眼,搖頭道,您也是老同志了,同樣的錯誤,怎能一犯再犯,這次仍不罰你,但下不為例。說著,老交警向老肖晃了晃手里的智能工具,稱,記錄在案,讓老肖今后悠著點。騎了幾十年自行車,還沒被這么“教育”過,老肖覺得老臉熱辣辣的。
此后,沒了“豁免權”的老肖,一見“藍制服”就像老鼠遇上貓,直犯怵,明明是正常騎行,也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藍制服”向他招手。
老肖算是知道了秩序的重要性,盡管這“知道”差點讓他交了學費,但“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過去,他這“老騎手”在安全意識、規(guī)則意識上確實“缺根弦”,常常為了走所謂“捷徑”,做出與交規(guī)相悖之舉。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老肖”,把自己游離在規(guī)則以外。殊不知,當自己走上、騎上、駛上馬路的那一刻,就已在享受規(guī)則,就有了相對應的遵守規(guī)則的義務。
和老肖一同接受教育的外賣騎手,面對“藍制服”則一臉焦慮。教育一結束,他們立馬跨上助動車,消失在人海。今年6月,“上觀新聞”有則報道,題為《外賣小哥“違章一次,停工一天”?網友建議全國推廣》。文章稱,為搶時間,不少外賣小哥存在闖紅燈、逆行、超速、看手機等交通違法行為,有的甚至造成事故。于是,江蘇揚州交警部門給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的“外賣小哥”戴上了“緊箍咒”——交通違法1次,停工1天。
該報道及時又貼肉。如今,飯點左右出個門,可不是一件悠哉事兒,恰逢外賣小哥最忙時,若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冷不丁就會與外賣小哥撞個滿懷。報道稱,有人建議,客戶應當對外賣小哥多一些傾聽和理解,接到外賣餐食時回以感謝,不隨便給差評,還可考慮提前下單,給本就容易“爆單”的飯點“降降溫”。這些建議,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在享受外賣便捷的同時,對秩序之美有了更多關注。
在各類交通工具中,自行車、助動車是“小身板”,看上去沒多少威力可言;但,“小身板”也有“小身板”該走的通道,該遵循的規(guī)則。它們不能與“大塊頭”拼天地,也不能與行人擠屋檐,必須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與其他交通工具,與行人,和諧共處。只有大車、小車、行人各行其道,規(guī)規(guī)矩矩,互相禮讓,我們的交通才能往來暢達,忙而不亂。由此,才有“秩序之美”。
二
數年前,共享單車走進我們的生活,“赤橙黃綠青藍紫”,在大街小巷形成一堆堆一簇簇“雜色彩虹”,很多地鐵口因此被堵得水泄不通,城市的某些空地成了共享單車“停尸房”。隨意停放,使共享單車成了城市的“另類風景”,讓人愛恨交纏。小彬就是這樣一個體驗者。
小彬住在田子坊附近,她家門前的小路可通往打浦橋地鐵站,很是便捷。不知從哪天起,這條小路就被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占領,本來很容易的“抄小道”變成了“行路難”。小彬為此煩惱不已,一見到那些飛車而來、一停就跑的“甩手掌柜”,她就沒了好臉色。然而,她又是共享單車的受益者。她喜歡騎著單車穿行在城市的那種愜意。有了家門口的遭遇,她在停車方面很守規(guī)矩,總是將車子就近停在劃有白線的公共停車區(qū),這是她對秩序的一種尊重。
然而,就是這般遵守秩序的小彬,今夏卻遭遇了兩回“違停烏龍”。作為某款共享單車的新用戶,小彬六月上線了,滿懷信心地從家趨車至單位——人民廣場一帶?!芭荆 彪S著車鎖的閉合,手機即刻彈出信息,內容大致為:此地屬禁停區(qū),請另外支付2元費用。明明停在白線內,怎么還要罰款?小彬不服氣,立馬撥打熱線,卻聽得一陣忙音,轉而在APP上投訴,卻被告知“請耐心等候,當前排隊人數為852人”。2元不算貴,但支付了就等于“認罪伏法”,小彬不甘心,她窩著一肚子火氣,在APP客訴區(qū)排起了長龍。
半個多小時后,終于連線客服,小彬道出原委??头s機械式回復,我們已替您搜索完畢,您所用單車??课恢么_系本公司禁停范圍,嚴重影響市容,請您及時支付違停費用。小彬甚為不悅,幾番爭執(zhí)后,對方稱扣款已取消,但請下次遵守規(guī)則。這處理意見,讓小彬很不稱心,好像這“取消”是因為自己胡攪蠻纏得來,名不正,言不順。
又一日,相似的路線,小彬繞了個圈,將車停在人民廣場武勝路一帶的白線內,左右都是共享單車,白線附近還立有一塊藍底白字牌,上書一個醒目的“P”字。下一秒,手機又不友好了,扣款戲碼二度上演。小彬二話沒說,耗著流量費,大大方方排隊陳情。她這次心平氣和與客服交流,既贊單車公司與時俱進之好,又責單車公司讓用戶的“最后一公里”成了麻煩,再者希望單車公司派員前來實地考察,作出科學規(guī)劃。
許是小彬的表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客服這次的回應很是爽快。一個月后,當小彬再次騎行至人廣時,她驚喜地發(fā)現,停當完畢竟然收不到扣款信息了。莫名地,腳步變得輕盈。
這家共享單車公司能夠通過“禁停區(qū)”的方式跨前一步,向著美好秩序進發(fā),值得肯定。無獨有偶,杭州等周邊城市的很多共享單車也有此類做法。然而,“禁停”也要講科學,在實際操作中,不能“一刀切”,否則就成了“蠻橫”。在制定規(guī)則時,必須因地制宜,不得武斷。小彬差點因這些“規(guī)則”上榜“秩序黑名單”,看看莫名其妙的“罰單”,想想家門口的凌亂,試求這位“乖小囡”內心陰影面積吧。
一個桂花飄香的秋晨,王姑娘高高興興上班去。風和日麗,輕軌外的景色不錯。洞涇站到了,一對小夫妻“擠”到王姑娘身旁。男子利用身板優(yōu)勢,給妻子“營造”出一方空間,王姑娘被迫位移了半米。
做好“護花使者”,男子又扮起“寵妻狂魔”,打開保溫袋,與妻子共享美食,京蔥之類的氣味立時飄滿車廂。王姑娘忍不住眉頭微蹙,用手擋了擋鼻子。而這對小夫妻卻吃得津津有味,“你儂我儂”,似乎根本沒有感受到周遭的不滿。足足吃了兩站路,小夫妻才完工,而王姑娘的美麗早晨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人選擇像王姑娘一樣保持沉默,以手勢作抵抗。也有人選擇站出來,比如下面這位大媽。
“吃點東西怎么了?”“年輕人睡懶覺才是真的!”“你有精力去管你家孩子!”……日前,有網友爆料:在上海地鐵4號線內,一女子在車廂里吃玉米,一位大媽對其進行勸阻,女子稱自己有低血糖。
此事一出,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大媽說得對,地鐵內確實要禁止飲食;也有人對上班一族生活節(jié)奏快表示理解,不過建議女子低血糖帶塊巧克力效果更佳。那么,大媽的勸阻有道理嗎?為什么“一根玉米”能激起千層浪?網友的熱衷程度,無疑體現了他們對秩序之美的重視。
事實上,上海地鐵早有規(guī)定:乘客不得在車廂內飲食?!渡虾J熊壍澜煌ǔ丝褪貏t》第十一條稱,乘客應當自覺保持車站、車廂的文明衛(wèi)生,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飲食、大聲喧嘩。盡管距離守則頒布已過去5年,但地鐵車廂內吃東西的行為仍屢禁不止。
地鐵車廂相對封閉,早晚高峰更是人滿為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進食,食物的氣味難免會彌漫,影響到周圍乘客。另外,食物的殘渣碎屑湯水也極易落于車廂,造成污染。盡管人們在這個公共空間來去匆匆,但不代表無需遵守秩序。任何一個公共空間,都需要我們的愛護。希望這樣的“大媽”多一點,也希望這樣的“爭吵”少一點,讓文明之風吹滿每一列地鐵,每一處公共空間。
四
馬拉松又火了!看到這個新聞標題,第一反應是體壇又有喜事!然而,再看下去,發(fā)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原來,成都女子半馬驚現騎車參賽選手,二人藐視規(guī)則,竟對鏡頭笑著打招呼。
文章稱,9月8日,在成都雙流舉行的女子半程馬拉松上,兩位參賽女選手竟然騎共享單車來參加比賽,完全不尊重比賽的規(guī)則,假如不想參加比賽就直接放棄就好了,何必藐視規(guī)則影響其他人呢,這樣做只能帶來不好的影響。
比賽開始后,只見其他選手都在努力奔跑,而這兩名女子公然違反規(guī)定,騎共享單車出現在比賽場上,企圖代替跑步,提高自己的成績,那么請問這兩名騎車選手,這樣來參賽還有什么意義,這對其他選手公平嗎?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其中一名女子騎著單車經過路邊的攝像機時,竟然還非常大方地笑著打招呼,可見她覺得自己這樣做沒有什么問題,并未意識到自己已經違規(guī)。
有網友表示,實在是不理解她們這么做的目的;也有人揣測,她們是為出名而來的,不是真心來參賽的,純粹是來游樂的。
賽后這兩名女子被其他參賽選手投訴,賽事組織方宣布取消她們的成績,并且禁止其終身參加成都半馬的比賽,還提請中國田協對她們做出進一步處罰,呼吁參賽選手能公平公正的參賽。
這就是規(guī)則的能量。這兩位女子對于賽事規(guī)則的淡漠,令人憤慨。既然來參加半馬了,就全力以赴吧,為什么要以破壞規(guī)則來搏出位、奪眼球呢?這里是賽場,不是秀場,體育精神不容褻瀆。賽事組織方的做法令人拍手稱快,對于挑釁規(guī)則的人,就應做出懲戒,以儆效尤。
馬拉松又火了!人們盼望的是,奧林匹克精神之火,神圣高尚之火。并不希冀,燒起來的是這樣一把火!
秩序之美,美在人人。今天,你“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