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關鍵時刻?!傲间竟懦恰鄙赀z成功,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但愿“良渚古城遺址”的成功申報能使中國考古學警醒,盲目跟著別人走很危險,應該重走先復原歷史再研究歷史的正道。
——裴安平
考古學無法在下一個選舉周期內為美國或歐盟的經(jīng)濟困難提供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這并不是因為我們無法做出貢獻,而是因為它不在考古學的時間范圍之內——我們研究的是幾世紀或幾千年而非幾年的進程。我們探索的是長時段內的競爭或合作。這樣做會引導我們從歷史的數(shù)據(jù)庫中檢驗各種想法,研究是什么樣的實踐使得人們走上了合作優(yōu)于競爭的道路。如果你做到了這點,你將不只是一位有影響力的考古學家,也將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
——【美】羅伯特·凱利,張萌等 譯
考古學發(fā)現(xiàn)并揭示文物古跡的價值。除了復原與認識人類的歷史與文化,考古學也形成了基于考古資源公共性的公共考古學分支,研究與考古資源保護利用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社會性議題,還包括進行學術研究基礎上的遺產價值闡釋與傳播的考古傳播學、考古倫理學、教育考古學,等等。
——曹兵武
職位越高,女性考古學家越少。職業(yè)晉升過程中女性的流失導致鮮有女性有時間、有機會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fā)文。非學術考古學家也缺少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fā)文的時間、資源和激勵因素。
——【美】Shannon Tushingham
中國歷史類的博物館很多,它的基本背景是考古學。考古學只是把文物看成科學的物證,這個理念是不完整的,沒有從詩的角度、藝術的角度去闡釋藏品,文物就變得冰冷,成為歷史的遺骸。只有在文物的詩性被發(fā)現(xiàn)、審美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以后,我們才能觸及最微妙、最能打動人心的一層。
——鄭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