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
(淄博市技師學院交通工程系 255000)
理實一體化是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教學時理論教育摻雜著實踐訓練,模糊了理論課和實驗課的界限。這類課程一般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教學,老師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一邊進行理論講授,一邊進行實踐操作。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實踐訓練。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在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跟據學生的實踐操作結果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從而確保教學質量。這種教育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育瓶頸,讓所有理論教學都服務于實踐活動,學生能得到足夠的操作機會,通過實際操作深化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知悉自己知識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課下練習和查閱資料彌補知識盲區(qū),提升高職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1]。
老師在講課時,借助輔助模型進行教學。為了確保教學效果,老師會向學生展示汽車原理圖紙、帶領學生觀看拆分汽車重要零部件過程和汽車發(fā)動機內部運行模擬視頻等。此外,在課堂上,老師要提醒學生應當著重觀察的要點,必要時要進行板書強調或者暫停視頻進行理論講解。通過多媒體技術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題地位,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尤其涉及發(fā)動機運行原理等抽象知識點教學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要求學生單純的聽取老師講解,面對抽象概念,理論解釋并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運行機制,演示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自己親自觀看或者動手實驗,能把抽象概念化為具象知識點[2]。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要總結出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薄弱點,通過討論解答學生的疑問。討論法要求在課堂上,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后,老師要鼓勵學生代表發(fā)表小組討論結果。這種教學方法對老師要求較高,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前要精心準備問題,由簡入難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通過討論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尊重,也能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為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3]。
汽修專業(yè)會對汽車重要零部件內部運行原理進行講解,傳統(tǒng)的理論式教學并不能給學生具象的認識,學生對于發(fā)動機等零件的真實運行機制仍不能完全掌握。因此,要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借助多媒體等技術,通過三維模擬軟件介紹相應零件的內部運行機制。這種模擬軟件可以把真實的零件全方位展示給學生,且能夠把零件各個方向的截面圖展現給學生,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具象,讓學生對零件內部構造有深刻認識,確保教學效果[4]。
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列出任務清單,學生以任務清單為依據在實驗室中進行操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操作問題,老師要及時指出并給予糾正,為畢業(yè)后實際進行汽車維修奠定扎實的實踐基礎。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會將老師講授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5]。
汽車發(fā)動機是汽車的核心零件,汽車發(fā)動機的檢修質量決定了汽車運行安全系數,本文以汽車發(fā)動機檢修課程為例,從燃油壓力測試出發(fā),介紹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具體應用途徑。
在課程開始后的第一和第二節(jié)課中,老師通過示范操作和理論講解,帶領學生在實驗室中了解發(fā)動機和燃油表運行原理及連接方式。通過播放幻燈片和參觀燃油表等方式讓學生對燃油壓力測試有初步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老師還要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發(fā)動機運行機制和燃油壓力測試的原理。討論結束后,老師要聽取學生的討論結果,并在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糾正學生誤區(qū)和深化教學內容。還要給予學生足夠時間,讓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了解燃油壓力測試的重點和難點。在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合理優(yōu)化問題提出方式,讓學生對燃油壓力測試有進一步的了解。
比如,老師通過提問學生燃油噴射如何構成、發(fā)動機如何運轉、油壓調節(jié)器如何運轉、油壓如何釋放、油壓如何測試、脈動阻尼器如何運轉等問題,拓寬學生知識儲備,確保學生完成信息收集任務,為實踐操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第三節(jié)課中,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在網絡上查找不同的油壓測試方案,并且通過計算機模擬軟件對收集的各種方案進行模擬測試,讓學生通過自己查找和動手模擬了解油壓測試全過程,且對不同方案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全面的認識。老師要帶領學生優(yōu)化實驗體系,得出最佳的實驗方案。
在第四節(jié)課中,每個討論小組都要在教師指導下剖析發(fā)動機故障可能存在的原因,要根據討論的不同原因設計出不同的檢修方案。除此之外,還要對前期準備、檢測過程、場地整理、確保安全、符合生態(tài)要求等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全面準備,確保學生對未來實際操作步驟和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從第五節(jié)課開始,學生就要在老師指導下對不同類型的真實發(fā)動機進行油壓測試。下面筆者分享一下自己真實的教學案例。
首先,檢查蓄電池電壓是否正常。斷開汽車油泵熔絲達到釋放油壓的目的,再按照要求科學連接油壓表。其次,打開點火開關,讓發(fā)動機怠速旋轉,記錄油壓表顯示壓力值,此時壓力值應當在標準壓力值范圍內。在發(fā)動機怠速運轉時,如果立即加大油量供給,壓力表顯示的壓力值應當迅速增加,記錄不同油量供給時壓力表的數值變化。
再者,讓發(fā)動機維持怠速運轉狀態(tài),去除調節(jié)器的真空管,堵住進氣管確保調節(jié)器無法進入空氣。此時壓力表數值必然攀升,記錄攀升后數值。最后,倘若實驗的油壓系統(tǒng)符合標準,當發(fā)動機的溫度達到工作溫度的正常數值時,重新連接調節(jié)器的真空管,此時油壓表上顯示的壓力值會稍微降低。
在每次實踐檢測后,老師都要帶領本小組的學生總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教訓。老師也要點出每次實驗中的閃光點,在提升學生自信的同時,讓學生發(fā)現自己不足之處。老師也要定期觀察學生在前幾節(jié)課中出現的問題是否仍然存在,確保學生在正確操作步驟下進行油壓測試。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再只會紙上談兵,而是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融合了不同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根據學生只是掌握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確保教學效果。在實踐操作中進行理論學習還可以避免純粹理論教育的枯燥,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激發(fā)學生自由探索潛力,確保教學質量。發(fā)動機檢修課程是汽修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發(fā)動機運行機理復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發(fā)動機各項原理,通過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學生可以對抽象的知識進行直觀的感受,對發(fā)動機有全面、真實的了解。時代在變化,高職學校要進行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確保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實踐型人才。本文對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在發(fā)動機檢修課程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推廣理實一體化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