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歡歡
崔勇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今年57歲的他是中國首批水下考古隊員之一。32年間,和他同一批的水下考古人員都已經(jīng)陸續(xù)退休了,唯獨他還堅持在考古第一線,至今他依舊堅持親自下水。
“我一年下水的次數(shù)比很多年輕人都多。因為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是第一手資料,和別人跟你描述的不一樣。”崔勇說,水下考古人員在我國一共有160多位,目前在一線工作的可能不足100人。
近日,崔勇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從事水下考古30多年的一些故事。
2001年,崔勇和團隊正式啟動了“南海I號”的水下考古工作。
他回憶說,30年前的水下打撈技術“寒磣”得很。水下對沉船的定位就是第一道難關。“很多時候,我們花了好多天剛剛把海底的淤泥抽干了,第二天去看,傻眼了,臺風一吹,就又把泥坑填上了。甚至連一開始施工的地方都找不到了。也就是說之前白干了,只好第二年海況好的時候再開工?!碑敃r天津有個水科所,技術比較高。最后通過他們一次性把沉箱放置成功,沉船打撈的同時,岸上還在建一個博物館。
“這是一個冒險的方案,因為如果我們無法打撈起沉船,這個博物館就白建了?!?007年,考古人員順利打撈起沉箱,并把它運進博物館,然后開始考古發(fā)掘工作。“南海I號”的考古發(fā)掘工作到現(xiàn)在還在進行中?!?987年被首次發(fā)現(xiàn),2007年整體打撈上來,進行考古發(fā)掘工作,花了整整30年的時間,為中國水下考古樹立了一個典范。這30多年來,中國的水下考古工作從零起步,如今邁入世界領先行列。”說起“南海I號”,崔勇就像談論自己的孩子一般,顯得十分興奮。
直到后來,崔勇才發(fā)現(xiàn)這種整體打撈方式的好處?!斑@是世界上第一艘被整體打撈起來的沉船,我們可以對沉船進行非常精細的研究??梢郧逦乜吹酱瞎灿?5個艙,每個艙里的瓷器,包括它們是哪個窯口燒制出來的,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采集到的考古數(shù)據(jù)都可以精確到毫米級。這在全世界都是首創(chuàng)?!?/p>
崔勇說,剛開始打撈的時候,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一條純金腰帶。當時大家以為這也許是“南海I號”上比較有價值的文物了,但后來,從“南海I號”上發(fā)掘出的黃金、飾品,每件幾乎都可以論斤計算。直到2019年8月,“南海I號”船艙內(nèi)文物的清理工作才算完成,沉船中出水文物精品達18萬余件,生動展示了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畫卷,被考古專家們稱為濃縮了宋代生活的“時間膠囊”。這些都為研究中國古代對外關系以及航海貿(mào)易路線提供了新的線索或佐證。
30多年的水下考古經(jīng)歷中,崔勇幾乎參與了國內(nèi)所有重大的水下考古發(fā)掘。2007年,他又參與了古船“南澳I號”的發(fā)掘。“南海I號”的淤泥有30多米厚,“南澳I號”沉了一半在泥底下,淤泥的厚度也就兩三米,下面就到礁石了。所以不能采用沉箱方案。和“南海I號”不同的是,崔勇只是把“南澳I號”船上的器物打撈起來。崔勇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原真性原則,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要盡量保持原真性,因為船拆下來之后,就很難再裝回去。最終,他和同伴做了一個“金鐘罩”將“南澳I號”罩在水底。直到現(xiàn)在,崔勇每年都會到“南澳I號”沉船所在地看一看它,看著它安靜地躺在水底,崔勇覺得很欣慰?!俺鏊奈锏谋Wo處理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些水下文物非常脆弱,我們水下考古不是說把所有埋藏在水下的文物和寶貝都要打撈上來?!?p>
對于考古和收藏來說最大的區(qū)別是,比如說一個碗,收藏的人希望這個碗盡量的完整,因為可以賣出好價錢,但對于考古人員來說,可能一個碎片更有用,為什么呢?完整的碗,不能把它打破做有損分析。但一個破片,除了可以在斷面上觀察它的胎、釉的顏色和厚度,還能做熱釋光,做微量元素分析?!八?,一個碎片,我們就能寫好幾篇文章出來,但一個完好的碗對我們來說意義則沒那么大。所以說,價錢是文物所有屬性里面最低級的屬性?!?/p>
從事水下考古30多年,崔勇對水下考古的意義也有獨特的理解。崔勇說,作為水下考古人員,這些年來,對于從古船上看到金銀財寶,他早就習以為常。“水下考古的意義不在于挖掘到多少金銀珠寶,我們考古人員對這些根本沒興趣。四川江口沉銀遺址我去看了,光金錠銀錠就發(fā)掘了42000多件,看黃金都看得我審美疲勞了?!贝抻滦χf,在考古中,更讓他興奮的是發(fā)現(xiàn)那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物,這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活動很有價值,比方說,“南海I號”沉船中就發(fā)現(xiàn)了一壇酒、一箱咸鴨蛋,還發(fā)現(xiàn)幾枚骰子,這些就讓考古人員十分興奮。
30多年水下考古,一些歷史性的時刻也經(jīng)常觸動崔勇的內(nèi)心,致遠艦的發(fā)現(xiàn)就是這樣一次珍貴經(jīng)歷。
至今,崔勇依然難忘當時自己潛下深海觸摸到致遠艦的場景和心情。“我小時候看過《甲午風云》,也看過李默然演的鄧世昌,對于鄧世昌下令致遠艦撞向敵艦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場景印象深刻。當我觸摸到致遠艦的艦體時,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致遠艦撞向敵艦的悲壯場面,我感覺自己觸摸到了歷史,那種悲愴無法用語言形容?!彪x開時,他做了一個紀念碑,埋在了致遠艦上面,讓攝影師給他和紀念碑在水下拍了一張合照。那一刻,他發(fā)現(xiàn),自己眼眶濕潤了。后來在致遠艦沉沒120周年紀念日那一天,他在海上撒了些花瓣,拍了一些錄像,作為資料留存下來。
每年5月到8月是崔勇最忙的時候,因為這段時間是南海休漁期,沒有漁船破壞發(fā)掘現(xiàn)場。崔勇會潛入最深的地方(達到水下50米),只要體力允許,他都會親自下潛,親自去摸查文物。海上作業(yè)的大多數(shù)日子,是簡單而又枯燥的重復工作。在崔勇看來,支撐他一直干下去的是他對水下考古這份工作的熱愛。在發(fā)掘“南澳I號”那幾年,他每年都有110多天在海上“漂”著,3年下來,他一共在海上“漂”了一整年時間?!皼]覺得辛苦,這份工作實在是太有趣了,每次一想到還有大量沉沒海底的沉船和古跡等待我去發(fā)現(xiàn),就好像有一批寶藏等待我去挖掘一樣?!?/p>
水下作業(yè),考古隊員不但需要具備考古學知識,還要觀察海底的洋流、潮汐狀況,陸地上一天能干完的事情,水下可能需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能完成。穿戴好潛水裝備,再背上一瓶氧氣,身上的負重有幾十斤重,如果要在水下待更久,需要背上兩瓶氧氣,這樣負重差不多有上百斤。每次下水作業(yè),崔勇都要制定詳細的水下安全保障預案?!霸谒?,只要按規(guī)章操作,基本上還是安全的。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做水下考古30多年,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水下遺產(chǎn),人也沒事?!?h3>中國水下考古逐步領先世界
30多年過去,崔勇從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了飽經(jīng)滄桑的中老年人,他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進而領先世界的過程。
他說,以前水下考古要靠漁民等提供線索,現(xiàn)在可以通過探測設備,采集海床、電場、磁場的數(shù)據(jù),精確確定水下摸查方向。比如,可以通過旁掃聲納、多波束測深聲吶等設備對目標水域進行儀器探測。GPS技術和探測儀可以讓海底作業(yè)有了“千里眼”,使用多波束、側(cè)掃聲納系統(tǒng)和淺地層剖面儀可以更加精細地對海床底部進行探測,這樣就可以避免“大海撈針”式的工作,能夠更加準確地探測到某一個未知水下遺存點。
確定文物的位置就要立刻進行打撈嗎?還不行。崔勇說,需要先對擬開展的水下考古項目進行前期調(diào)研,搜集盡可能全面的史籍資料,包括地方志、海事檔案等;然后再派出專門的調(diào)研人員到現(xiàn)場進行走訪,搜集相關出水實物,以及地方文博部門保存的實物資料等;還需要調(diào)研人員到實地水域查看一下水域現(xiàn)狀。
崔勇說,廣東在水下考古一直引領著全國的步伐,尤其是有“南海I號”這樣舉世聞名的考古項目,更是讓廣東的水下考古成為全世界的焦點?!翱梢哉f,廣東的水下考古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資料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