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珍
在現(xiàn)代教學背景下,素質教育得到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得到教育工作者廣泛重視。高中地理,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如何基于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開展高中地理活動教學,是地理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對基礎知識、重點內容教學有很大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學《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晴朗的夜晚為什么比多云的夜晚冷?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太陽輻射強,為什么氣溫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可以樹立科學的自然觀與正確的人生觀,對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采取針對性教學策略,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對學生提問時,應保證問題的趣味性與啟發(fā)性,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問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
例如,教學《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泰坦尼克號》片斷,并提問:泰坦尼克號出現(xiàn)意外的原因是因為撞上了冰山,但是我們在學習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北緯40°的位置并沒有巨大的冰山,那么電影中的冰山是來自哪里呢?然后引導學生學習。通過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班級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在地理教學中,無法保證所有學生都掌握教學內容。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教學過程,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教師設計問題時,應保證問題的嚴謹性與層次性,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例如,教學《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不同層次,制定不同教學目標,并基于此設計問題。將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高的學生分為第一層次;將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分為第二層次;將學習能力弱、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分為第三層次。教師設計問題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保證問題的層次性與連續(xù)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主要以拓展思維為主。如,我國降水分布對我國用水有怎樣的影響?針對第二層次學生,則是以鞏固、深化學習為基礎。如,水資源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針對第三層次學生,則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基于此,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現(xiàn)地理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利用生活中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理論知識得不到實踐與應用,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十分不利。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素材應用于教學中,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現(xiàn)代教學中,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方式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中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