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俊 嚴奉艷
(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文昌小學,湖北 荊州 434400)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是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shù)學與人類發(fā)展和社會息息相關,數(shù)學作為對于客觀現(xiàn)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關系中發(fā)揮著越來大的作用。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領悟到了數(shù)學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還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讓學生享受“快樂數(shù)學”、“幸福數(shù)學”。因此,我通過這次新課改的學習,使我更堅定的相信了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是當前教師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在這場深刻變革中,教師的變化非常重要。我有了以下的認識:
“以人為本”是當前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教師首先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活動,探索學生的喜好,尋找事半功倍的突破口。其次應去研究有效的策略,也就是教學設計,備教材的方法很多,但備學生的方法很少,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應考慮新課程標準對知識點的要求;抓準對教材的具體分析;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生活體驗和經(jīng)驗;關心學生的學科知識的滲透和學習方法;關愛學困生的學習探究。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表現(xiàn)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地表現(xiàn)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是一個變化發(fā)展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課堂上,你面對著幾十名學生,他們的小腦袋指不定會飛躍出許多“十萬個為什么”,其間必然會有許多不能預期的因素。所以教師就要利用好及生成性的條件,展示自己駕馭課程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為完成教學設計,而去備教案、說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應靈活變通,化干戈為玉帛,創(chuàng)造更輕松、更高效、更幸福的課堂。
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教師一言堂教學,滿堂灌,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大打折扣。因此,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化。教師居高臨下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變化的是教師在學生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和諧相處;由教師掌握的教學活動的那種貌似中規(guī)中矩,毫無破綻,嚴肅沉悶的課堂教學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流互動,生生交流溝通。所以說,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而是要更多的向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去轉(zhuǎn)換自身的扮演。
不管是備課的變活,教學過程的變新,還是課堂的變革,我將“不忘初心,服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