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貴州民族文化宮 貴州 貴陽 5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熱烈,在這個過程中,各大博物館承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博物館要為觀眾展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各種藏品,這也是幫助人們實現藝術生活、精神生活的一個關鍵。為了將博物館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有必要針對博物館內部的陳列設計進行科學研究,注重以多元化的方式和內容呈現相關的藏品,從而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參觀體驗,幫助觀眾實現更好的文化藝術感悟和傳承,進一步發(fā)揮博物館的積極作用。
博物館在布置展品的時候,為了確保其多元化效果,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展品與展廳必須保持統(tǒng)一和諧,這不僅是確保良好的展覽效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進一步發(fā)揮展品藝術文化價值必須遵從的一個原則。具體來講,在布置展品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原則對其進行分類,將具有相同主題或者具有內在聯系的展品集中到一起,然后按照展品蘊含的藝術文化內涵和價值設計對應的展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再細分具體展品與展品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并按照科學的原則將其進行布置,達到一個良好的統(tǒng)一效果。這種安排有助于觀眾按照相應的順序和原則對展品進行參觀,促使觀眾對展品中蘊含的文化藝術價值形成一個由淺到深的深刻理解,幫助觀眾真正掌握展品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個過程無疑會幫助觀眾達到一個更好的參觀效果,有助于真正發(fā)揮博物館的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館藏和展覽效果。
不同展品其色彩形態(tài)不一樣,為了確保展品與展廳達到良好效果,需要確保展品與所在位置的光線實現良好的協(xié)調效果。展廳的采光非常關鍵,光線太強烈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參觀效果,光線太弱會導致展品細節(jié)無法有效呈現。不僅如此,光線的強弱還需要與展品自身顏色、色澤、形態(tài)等保持良好協(xié)調性,才能為觀眾營造一個良好的參觀環(huán)境,才能幫助觀眾準確深刻理解掌握展品蘊含的藝術文化價值。具體來講,為了確保展品色彩與展廳光線達到良好搭配效果,需要針對不同展品類型設計對應的空間和采光線路,確保其達到良好整體性效果。比如針對書畫,就需要結合展品特點適當采用相應的人工照明設施,強化展廳內光線,這有助于觀眾清楚觀察展品,真正領會產品的藝術美學價值和文化意蘊。還需要根據展品自身色彩差異設計對應的光線,為展品營造一個領域的審美氛圍,促使光線與展品色彩達成良好的協(xié)調性效果,最終從整體上提高展品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展品是集中在一起進行展出的,因此在設計陳列方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單個展品自身的特點和顏色,還需要從整體上設計展品的組合效果。具體來講,要結合展品特點和內容,將其按照均衡對稱的方式進行排列,這種排列方式有助于提高展品的整體性藝術效果,有助于充分展現具體藏品的藝術文化價值,并將其與周圍展品形成對比,增加觀眾對展品藝術文化價值的認識。此外,不同藏品其形態(tài)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結合其形態(tài)特點設計對應的展示平臺和方式,避免采用單一的展出方式,具體來講,針對古代文物,需要按照有利于文物保護的方式進行展出,避免觀眾對其進行親手觸摸,避免對展品造成傷害。對于其他展品,則需要結合展廳環(huán)境和展出效果,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設計,促使其與周圍展品形成良好的協(xié)調性效果,實現整體性提高。
博物館陳列的產品都是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價值和意蘊的物品,雖然在博物館會針對展品做出簡單介紹,部分情況下還會安排專人對展品的來源、歷史和文化價值進行解說,但是這不足以真正展現展品背后的故事和價值。基于此,要根據展品自身的歷史文化特征對其進行排列,促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能夠通過對展品以及周圍藏品的聯合參觀,深刻掌握展品內部的藝術文化價值的同時,進一步掌握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意蘊,進而加強對博物館藏品的認識和感悟。在開始陳列展覽的布展之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根據展覽的主題、主要內容以及展廳進行研究,需要運用一定的藝術思維,對展覽進行整體的布局構思,把形態(tài)各異、互不相連的一件件文物整合起來,化腐朽為神奇,使展覽具有特定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還可以明確地表現出主題和內容,成為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陳列展出。其實,真正高層次的陳列展覽在于讓文物自己訴說故事,使其彰顯自己的藝術形象。
針對博物館文物的排列要按照多元化的原則進行布置,充分關注各個展品自身的藝術文化價值及其內涵,并將其按照科學化、整體性、系統(tǒng)性原則進行排列,為達到最佳的展出效果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