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紅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點撥者,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語、過渡語和評價語,是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評價語對于激發(fā)動力、深化認知、歸納方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教學中的評價語不僅要甄別優(yōu)劣,同時也需要凸顯語文味,在傳遞信息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有效的語文學習,促發(fā)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發(fā)展。
正所謂“厚積才能薄發(fā)”,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生深入而廣泛的積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學時,引發(fā)學生對各種語言材料的積累,并巧妙地利用教師的評價語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如在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件,并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感受。然后教師相機進行點評:當讀到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后,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并利用多媒體出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學生再讀高爾基坐在自己的院子中欣賞兒子種植的鮮花這一段落后暢談自己的感受時,教師再次進行評價:當老師讀到這里時,我聯(lián)想到了兩個成語:觸景生情、睹物思人。課文中所描寫的“盛開的鮮花”不僅是兒子的代表,也是兒子辛勤勞作的成果,看到了這些就想到了兒子……
兩次朗讀,兩次交流,兩次點評,學生在這樣的渲染之下,不僅對文本中的語言有了深入的體悟,同時激發(fā)了內在情感,從而將原本消極性的語言轉化為自身積極的情感,促進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化和情感化,更是對學生后續(xù)運用的一種示范和引領。
評價的目標不是鑒別高下,而更在于點撥與引領。為此,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評價的語言潛入到詞語的感性世界中,對文本語言進行深入的辨析與揣摩、推銷與咀嚼,否則原本機械的文字就如同一塊硬鐵,無法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內在意識中。
如教學葉圣陶的《荷花》時,很多學生都知道“冒”字的精妙,但究竟好在哪里卻始終說不清、道不明。教師進行了這樣的評價點撥:這很正常,如果說得清就是超常的??梢試L試運用別的詞語進行替換嗎?學生想到了“露”和“鉆”字,并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和交流。伴隨著學生當下的學習成果,教師再次進行點評:每一朵花都急著冒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只有這個“冒”不僅寫出了速度之快,更融入了學生的內在心境,我們再次朗讀體會這個動詞的表達效果。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正是通過點撥與評價讓學生經歷了置換對比、情境想象和移情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冒”字的精妙絕倫,評價語言的語文味也在層層踐行中破蝶而舞。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闭Z文教學就是要充分彰顯、放大教材的范例作用,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形成能力,習得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這就要求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必須要從方法歸納與提煉的角度著眼,注重學生成果的習得和方法的運用。
如《半截蠟燭》這篇課文中,教師緊扣“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是伯諾德夫人在課文中為數(shù)不多的一句對話,伯諾德夫人臨危不斷,你從這句話中哪里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在細致深入地洞察過程中紛紛交流著自己的思考:生:我覺得這個“瞧”字很重要,一個字就完全轉移了德國人的注意力。師:緊扣細節(jié)來讀書,你很棒。生:我覺得“這盞燈”就能體現(xiàn)臨危不亂,這是要讓德國軍官充分注意到燈上來。師:這些被一般人忽視的詞語,而你卻看到了語言背后的東西,了不起?!?/p>
縱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兩次點評,不僅僅對學生的認知思維和成果進行了點評,更為重要的是相機為學生滲透了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嘗試運用關注細節(jié)的方法展開閱讀,不能忽視課文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真正做到了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語語悟其神”的境界。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以致用。評價性語言一個重要的效能就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表達。由于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在表達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用詞不當、前后矛盾、詞義含糊、邏輯錯亂的問題,教師就需要借助于評價性語言針對學生在實踐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富有針對性的調整,另一方面要抓住教學的契機,讓學生在合理整合文本的基礎上就地取材,搭建語言訓練的平臺。
如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當肖邦決定離開時回望了華沙城,學生表示肖邦的行為顯得非?!蔼q豫”。顯然,這里使用“猶豫”是欠妥當?shù)?,教師不僅意識到學生用詞不夠精準,更覺得這是一次極好的語言訓練的契機,于是進行了這樣的評價:如果你能將“猶豫”改為“矛盾”或者“糾結”就更好了。你再想想,他的內心為什么是矛盾的呢?肖邦究竟糾結些什么呢?
如此點撥與評價,讓學生借助文本的魅力零距離地接觸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外化語言,讀出了文本語言的深度和厚度,讓語言的訓練不斷地邁向了豐厚。
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性語言是一種智慧和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植根于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正確的教學理念、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只有在真情的評價過程中,彰顯評價語的語文味,語文教學才能邁向更加高效的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