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學生接到“客服”詐騙電話
近期,上海某大學大四學生小彭剛到學校報到,便接到了網(wǎng)貸客服的電話。電話中,對方告訴小彭,國家目前不允許網(wǎng)貸平臺給學生貸款,因此必須清空小彭的網(wǎng)貸額度,注銷他之前申請的網(wǎng)貸賬戶,否則將會收取大筆錢款作為保管費。想到新的學期剛剛開始,自己可能還會因為購物需要網(wǎng)貸,小彭便輕信了對方的說辭,按照對方要求分別向其他兩個網(wǎng)貸平臺再次借貸,并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進行“注銷”操作。事后,小彭發(fā)現(xiàn)所謂的“注銷”操作,實則是將自己再次借貸的錢款轉給了假冒的網(wǎng)貸客服。就這樣,小彭糊里糊涂地被對方騙走了2.5萬元。
缺乏金融常識成大學生軟肋
大部分銀行給大學生的信用卡貸款額度都比較低,而且審核程序復雜,基本無法滿足一些大學生的需求,很多大學生不得不求助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貸平臺。但一些網(wǎng)貸渠道暗藏各種消費陷阱,很多不法分子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大學生的相關貸款信息及身份信息。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金融知識缺乏了解的特點,編造“國家政策”“影響征信”等理由,對一些大學生進行威脅嚇唬。等有的大學生上鉤后,便以需要做流水注銷賬號為理由,讓大學生進行轉賬匯款,或者指導大學生到其他網(wǎng)貸平臺借款后再轉賬騙取錢財。
警方提示:在上述案例中,騙子利用小彭對國家相應貸款政策和征信系統(tǒng)不熟悉的特點實施了詐騙,其實廣大學生只要熟悉以下金融知識及反詐常識,便能有效避免受騙上當:
第一,貸款須通過正規(guī)金融機構。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穩(wěn)定收入,因此并不建議超前消費,如果確實需要貸款,應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guī)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降低貸款風險。
第二,網(wǎng)貸行為如沒有逾期,并不會影響個人征信。如果想要注銷網(wǎng)貸賬戶,應該按照所注冊平臺的注銷條款進行操作。如果平臺無法自行注銷,則可以解綁個人銀行卡和手機號,以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第三,切勿輕信他人。接到陌生來電時,要多留個心眼,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注銷貸款賬號再貸款”等說辭,當對方提出轉賬要求或提出掃描“二維碼”時,要提高警惕。最后,記住一句話:萬騙不離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