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花,孟瑋德,馬志春
(石家莊學院 機電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5)
自混沌運動于1963年被美國氣象學家Lorenz首次發(fā)現(xiàn)以來[1],混沌理論及其相關應用在50多年里被不斷地深入挖掘,從醫(yī)學上對于癲癇病的預報,到野生動物種群的數(shù)目消長,再到長期準確的天氣預報、保密通信以及天體軌道的預測,混沌的身影無處不在.混沌電路是研究混沌理論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83年蔡少棠發(fā)表蔡氏電路以來[2-7],以實際應用為主的蔡氏電路改進、變形、多渦卷蔡氏電路及基于憶阻器的混沌系統(tǒng)等相關研究層出不窮,而且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8-18].例如,文獻[9]充分利用放大器本身限幅的非線性特點構造蔡氏等效電路,刪除了電感這一使電路性能不穩(wěn)定的元件,讓電路結構簡單、誤差小并且易于調節(jié),適用于保密通信;文獻[11]提出一種模塊化設計方法,由三渦卷蔡氏無量綱狀態(tài)方程設計電路,僅使用了反相加法器、積分器和反向器構成電路,使各元件參數(shù)獨立可調,易于電路實現(xiàn);文獻[13]簡化雙運放型蔡氏電路,并驗證其確實可以產(chǎn)生混沌信號,降低了研究成本.
蔡氏電路在混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利用以蔡氏電路為原理的ZKY-HD實驗儀進行相關實驗研究,探究非線性電阻RNL的工作原理,并通過示波器觀察變阻器W1阻值變化對混沌相圖的影響,分析W1在電路中所承擔的作用.同時利用Multisim對實驗儀的構成電路進行仿真,觀察電感L1和變阻器W1的參數(shù)變化對混沌相圖的影響,并搭建仿真電路測量非線性電阻RNL的伏安特性.將仿真結果與實驗結果對比,分析得出ZKY-HD實驗儀各模塊元器件的職能,進而幫助初學者理解蔡氏電路的工作原理.
ZKY-HD型混沌原理及應用實驗儀(6303)由成都世紀中科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儀器機號為07-007,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ZKY-HD實驗儀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儀器參數(shù)(混沌信號發(fā)生模組)為:L1=18 mH,C1=100 nF,C2=10 nF,R1=3.3 kΩ,R2=22 kΩ,R3=22 kΩ,R4=2.2 kΩ,R5=220 Ω,R6=220 Ω.
圖1 ZKY-HD實驗儀結構圖
圖2 ZKY-HD實驗儀元件構造圖
蔡氏電路是1983年由美籍菲律賓華裔蔡少棠搭建的一種非線性電子電路,它能夠表現(xiàn)出完整的混沌分岔和混沌吸引子行為,并且容易實現(xiàn).蔡氏電路主要由非線性電阻、變阻器、電感以及電容所構成[2-5].其原理如圖3所示,其中RNL為非線性電阻.圖4即是一種簡單的非線性電阻的實現(xiàn)方式.
以下通過實驗探究W1、RNL模塊在混沌信號的產(chǎn)生中對電路的影響.先將非線性電阻RNL作為獨立模塊,實驗研究該模塊的伏安特性;再將W1放在整個電路里,保持其他元件參數(shù)不變,調節(jié)W1的大小觀察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變化,以此來研究可變電阻的大小對系統(tǒng)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電阻是作為負載的角色參與電路構成,電阻兩端的電壓大小與通過電阻的電流大小成正比,作伏安特性曲線其斜率為正,通常被稱為正阻;若電阻兩端的電壓大小與通過電阻的電流大小成反比,斜率為負,這樣的電阻即為負阻.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負阻元件,只有電阻處于電路中且有電流通過才會有負阻產(chǎn)生.負阻代表電阻在電路中發(fā)揮電源的作用,而正阻是電阻的本質屬性.從功率意義上來說,正阻是耗能元件,負阻輸出功率,是產(chǎn)能元件,可視作電路中的電源.
圖3 蔡氏電路原理圖
圖4 非線性電阻
RNL模塊內部構成如圖4所示,通過改變電源電壓,測得多組數(shù)據(jù),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作I-U曲線如圖5所示.
由I-U伏安特性曲線可得:當|V1|≤|VC|時,在I-U圖中的CD段,兩個運放均為正常工作,由于運放輸入端不取電流,且對于該同相加法器存在虛斷和虛短,則有[2]:
即:
解得:
而 R3=R2,R6=R5,代入數(shù)值得 kCD≈-0.76×10-3,從表格數(shù)值看 kCD≈-0.7×10-3.
當|VC|≤|V1|≤|VB|,在I-U圖中的BC和DE段,左側的運放單元輸入電阻大,先到達飽和,不承擔放大作用,其作用僅相當于電阻和一個電源串聯(lián),即R3以用電器的身份接入電路,而右側運放單元依舊工作在放大區(qū),則此時[2]:
代入數(shù)值得 kBC≈-0.41×10-3,從表格數(shù)值看 kBC≈-0.4×10-3.
圖5 RNL的I-U曲線
當|VB|≤|V1|,在I-U圖中的AB和EF段,兩組運放單元全部達到飽和,R3、R6以用電器的身份接入電路,此時[2]:
代入數(shù)值得R總≈4.59×10-3Ω,從表格數(shù)值看kAB≈2.3×10-3.
在可變電壓源取不同電壓值時,RNL所得阻值也不同,其I-U伏安特性曲線表現(xiàn)為5段線性函數(shù).可見,RNL的作用一是維持LC振蕩電路的振蕩信號;二是使得振蕩周期產(chǎn)生分岔與混沌等一系列非線性現(xiàn)象.
W1為變阻器,當將W1扭旋到底時,即阻值為零時其相圖為一個點,也就是說,此時電路系統(tǒng)處于平衡點;慢慢調節(jié)W1,使其阻值逐漸增加,電路狀態(tài)依次為單周期、雙周期、4周期、多周期直至單吸引子和雙吸引子.隨W1增大示波器輸出的相圖如圖6所示.
通過電路實驗可知,當W1阻值為零時混沌相圖為一點,隨著其阻值的增加,系統(tǒng)狀態(tài)展示出完整的倍周期分岔過程,并在增大到一定值時電路進入混沌振蕩狀態(tài),但由于該實驗儀無法讀出W1阻值,因此對于周期分岔和混沌吸引子的分界線無法知曉,利用Multisim仿真可以測得數(shù)值.
利用Multisim對ZKY-HD實驗儀的原理電路進行仿真,電路搭建如圖7所示,通過改變L1和W1的元件參數(shù),探究其對電路的影響.
系統(tǒng)元件參數(shù)分別為 L1=18 mH,C1=100 nF,C2=10 nF,R1=3.3 kΩ,R2=22 kΩ,R3=22 kΩ,R4=2.2 kΩ,R5=220 Ω,R6=220 Ω.保持其他元件參數(shù)不變,僅改變電感L1的大小,觀察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變化.具體取值范圍見圖8,該圖為電路系統(tǒng)的相圖變化.
通過對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當0mH≤L1<12.27 mH時,混沌相圖為一點,即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點;在12.27 mH≤L1<15.89 mH范圍內,電路系統(tǒng)隨著電感數(shù)值的增大展示出完整的倍周期分岔過程;當15.89 mH≤L1<23.3 mH時,電路系統(tǒng)處于混沌狀態(tài).L1作為振蕩信號產(chǎn)生的一部分,其數(shù)值選擇不同,系統(tǒng)非線性振蕩的程度也不同,隨著電感的增大,對電路系統(tǒng)非線性振蕩影響越強,系統(tǒng)越容易進入混沌狀態(tài).
圖 6 電路系統(tǒng)的相圖.(a)單周期分岔;(b)雙周期分岔;(c)4 周期分岔;(d)多周期分岔;(e)單吸引子;(f)雙吸引子
圖7 ZKY-HD實驗儀的電路仿真
圖 8 電路系統(tǒng)的相圖.(a)12.27 mH≤L1<14.57 mH;(b)14.57 mH≤L1<15.22 mH;(c)15.22 mH≤L1<15.29 mH;(d)15.29 mH≤L1<15.89 mH;(e)15.89 mH≤L1<16.23 mH;(f)16.23 mH≤L1<23.3 mH
系統(tǒng)元件參數(shù)為 L1=18 mH,C1=100 nF,C2=10 nF,R1=3.3 kΩ,R2=22 kΩ,R3=22 kΩ,R4=2.2 kΩ,R5=220 Ω,R6=220 Ω,保持元件參數(shù)不變,僅改變變阻器W1的大小,觀察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變化,具體取值范圍見圖9,該圖為電路系統(tǒng)的相圖變化.
通過仿真數(shù)據(jù)分析,當0 Ω≤W1<8 Ω時,混沌相圖為一點,電路處于平衡狀態(tài);隨著電阻大小的增加,在8 Ω≤W1<86 Ω范圍內,系統(tǒng)狀態(tài)展示出完整的倍周期分岔過程;當86 Ω≤W1<492 Ω時,系統(tǒng)處于混沌振蕩狀態(tài).仿真結果與實驗測得結果相吻合,并確定了具體的阻值范圍及周期分岔及混沌吸引子的分界線.將電路實驗與仿真實驗結合分析,W1將非線性電阻與LC振蕩電路的特性相融合,促使電路系統(tǒng)處于非線性振蕩狀態(tài),隨著阻值增大,其影響越大.
利用Multisim搭建非線性電阻的仿真電路,探究其伏安特性,仿真電路如圖10所示,所得I-U仿真曲線如圖11所示.
圖 9 電路系統(tǒng)的相圖.(a)8 Ω≤W1<58 Ω;(b)58 Ω≤W1<72.6 Ω;(c)72.6 Ω≤W1<76 Ω;(d)76 Ω≤W1<86 Ω;(e)86 Ω≤W1<112 Ω;(f)112 Ω≤W1<492 Ω
仿真電路搭建說明:1)XFG1為函數(shù)發(fā)生器,選擇信號為三角波,振幅選擇為15 V,選擇三角波信號中電壓隨時間增大時段,令其作為-15 V到+15 V線性變化的正比例函數(shù)信號源;2)在Multisim中,為了將電流測量轉化為電壓測量,外接一個阻值為1 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的電壓即為通過電路干路的總電流,由示波器XSC1直接顯示伏安特性曲線,如圖11所示.
從結果中可以看到明顯的5段線性函數(shù),再一次驗證了RNL的非線性.與圖6對比可見,電路實驗與仿真研究相互驗證.由于仿真電路更理想化,所以其伏安特性曲線為分段線性函數(shù)的結果更清晰,轉折點也更明顯.
在蔡氏電路中,各元件參數(shù)的變化都會對電路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本研究在通過電路實驗研究的同時,利用Multisim對實驗儀的構成電路進行仿真實驗,將兩種實驗研究相互對比分析,探究可調電阻W1、非線性電阻RNL以及電感L1的電路職能.
通過以上兩種實驗方式的結果,分析電感和變阻器的數(shù)值對混沌相圖的影響,發(fā)現(xiàn)電感元件和可變電阻對系統(tǒng)的影響很相似:隨著電感參數(shù)(或變阻器阻值)的增大,系統(tǒng)由平衡點進入到倍周期分岔,進而進入混沌狀態(tài),也就是說足夠大的電感和可變電阻保障了電路的非線性振蕩,其正確性被Multisim仿真結果所證實.仿真電路對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的測量直觀地展現(xiàn)出其I-U仿真曲線為5段線性函數(shù),進一步驗證了電路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圖10 RNL仿真電路圖
圖11 I-U仿真曲線圖
本研究可以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蔡氏電路的工作原理,理解各模塊元器件的職能,并為蔡氏電路的改進與優(yōu)化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