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媽媽要每月4500 元的生活費,她拒絕了我。”
節(jié)儉/消費觀念/攀比/傳統(tǒng)美德
“高中的時候她特別大方,補課費4000元、6000 元,眼都不眨就幫我交了。我看室友平時用的東西都挺好的,為什么我媽媽不肯給我呢?”女生在帖子中表示,大學女生在護膚品、服飾方面的消費高,自己的要求并不過分。
2019年9月19日,《中國青年報》發(fā)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受訪的1988 名在校大學生中,有77.3%的人月消費額在1000—2000 元,83.8%的受訪大學生稱平時會注意勤儉節(jié)約。
網友haruno: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生活費可以適當多給一些,但學生還是要有計劃地用錢,不能鋪張浪費。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自然不能強求父母。
網友喜塔臘大鵝:父母給的生活費,夠基本開支就可以了。如果覺得不夠花,可以爭取學校的獎學金或選擇勤工儉學。
網友姑蘇大摩托:時代進步了,物質不再匱乏,但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不能忘。 平時應該量入為出,不跟風消費,不與人攀比,不奢侈鋪張。
數據來源:《新京報》
盒馬鮮生銷毀臨期商品
供給與需求/社會責任/浪費
網友景天why:處理掉過期食品是必須的,但臨期食品是不是可以在關店前進行打折促銷? 只要明示是臨期食品、不影響食用,顧客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購買。
網友趙Laura:曾經在餐廳打工,經理確實會把過期的產品丟棄。但是如果餐廳的管理水平較高, 就能保證產品的數量與購買需求相吻合,從而減少浪費。
“漲價”的兒歌
經典/時代變遷/文化與生活
網友y 云卷云舒:從韻律的角度來說,一分錢的確比一元錢更朗朗上口。 但是現在一分錢基本已經退出生活舞臺,再唱“撿到一分錢”,警察叔叔可能會說:“孩子,這是假鈔?!?/p>
網友聽聞漁歌:這首兒歌要告訴我們的是,即使金額再少也要拾金不昧。 改動的雖然只是一個字,但卻讓歌曲的精神“變味”了。
楊文戰(zhàn)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著作權人享有歌曲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如果這個修改沒有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就已經涉嫌侵權。
美國少年狀告電子煙生產商
生命健康/虛假宣傳/新興產業(yè)
于是,亞當一紙訴狀,將美國電子煙巨頭朱厄爾公司告上了法庭,指控該公司虛假宣傳產品的安全性,并將產品包裝成健康、時尚的樣子。
2019年9月19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fā)布聲明稱,全美有超過500 人因使用電子煙而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迄今已有8人死于與吸食電子煙有關的肺部疾病。9月20日,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宣布,所有門店將停售電子煙。
網友郭天喜:不少人把電子煙作為卷煙的替代品,想以此來戒煙。但對缺乏自控力的人而言,使用替代品只會導致新的依賴。
北京市控煙協(xié)會會長張建樞:已經有證據證明,電子煙不僅存在傳統(tǒng)卷煙的危害,而且還添加有霧化劑、芳香劑、丙二醇等原料,其中的一些雖然是食品添加劑,但加熱后,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相比傳統(tǒng)卷煙危害更大。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相關監(jiān)管措施和生產標準,用以規(guī)范這一新興行業(yè)。
上海迪士尼發(fā)布兒童票新標準
標準制定/靈活變通/時代發(fā)展
這一舉措實為響應今年夏天長三角消保委聯盟提出的景區(qū)“兒童票”優(yōu)惠應“身高兼顧年齡”的倡議。
聯盟認為,長期以來,景區(qū)兒童票免票標準是身高1.2 米以下。 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也不斷提升,生長發(fā)育快,七八歲的孩子超過1.2 米已經很普遍,再以身高作為兒童票售賣的單一標準已不符合現實情況。
網友簡安:一些娛樂設施,比如過山車之類,要求身高1.4 米以上才能玩。 景區(qū)以身高來判斷,可能主要是出于安全考慮。
安徽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斌:過去以身高為標準,主要是證明兒童年齡不方便,現在兒童已經可以辦理身份證,售賣兒童票的評判標準應當以年齡為主、身高為輔。
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破平臺銷售額紀錄
流行文化/內容付費/情懷
但在豆瓣上,這首歌的評分僅為5.8分,網友們評價:歌曲旋律單調,歌詞太“口水”,MV 老套,商業(yè)化嚴重,迎合粉絲“炒情懷”。
網友貓與故巷FF:一個歌手不可能每一首歌都是經典,只要還在努力產出,就應該鼓勵。
音樂視頻社交App 菠蘿BOLO 首席執(zhí)行官郝舫:周杰倫新歌的付費數據有一個小小的意義,就是過去習慣了免費聽歌的粉絲們也逐步開始認同為內容付費。 隨著版權意識的提高和付費產品體驗的大幅度改進,音樂付費的黃金時代一定會到來。
《人民日報》:20年過去,周杰倫的粉絲,從“我為歌狂”的少年,變身“聊發(fā)少年狂”的“老夫”,華語音樂界則從斜眼打量,變成向他致敬。對華語流行音樂而言,“周董”經久不衰,是幸也,是悲也?我們致敬常青樹,更期待后來者。
武漢大學開學典禮:
新生沖上臺演講被勸離
自由與規(guī)則/機會/個人與集體
事后,這名同學在網上發(fā)文,稱自己準備許久卻未被選作新生代表,想給自己爭取一個發(fā)言機會。
網友冤家不路窄:爭取機會沒錯,但應該采取合適合理的方法,而不是不分時機和場合。
網友依舊:這不是爭取機會的勇敢行為,而是個人主義的自私行為。大學開學典禮是各部門工作人員經過長時間精心設計和準備的重大集體活動,每個人都應該給予尊重。
高校推出一人食餐位
差異化需求/細節(jié)/獨處
網友非非lucky:一個人去吃飯,常常會遇到“被拼桌”“被讓位”的情形,特別尷尬。 這樣做不僅提高了餐桌的利用率,還照顧到了同學們的個人需求,值得點贊。
網友葡萄哥:這豈不是讓不善社交的同學更加缺少和其他同學的交流機會?
網友文侃:獨自就餐并不是不合群。 學生在校期間考試、求職壓力大,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而且社交并不一定要在食堂完成,還有其他更適合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