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靜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本原小學 廣東 佛山 528000)
“和諧意識”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質(zhì),打開最近的書刊雜志報紙,“和諧”一詞總是充盈著我們的眼簾,和諧已成為我們追求的崇高境界。一個國家要和諧發(fā)展,一個城市要和諧發(fā)展,一個社區(qū)要和諧發(fā)展,一個學校同樣要和諧發(fā)展,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同學,和諧發(fā)展依然是那么的必要。促進每一個孩子的和諧發(fā)展,教會孩子們和諧相處,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現(xiàn)在的學生實際,孩子們家庭條件優(yōu)越了,從小在溫室里長大,是家長們寵愛有嘉的“小皇帝”“小公主”,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以個人為中心,惟我獨尊,合作意識淡薄、交往能力缺失。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經(jīng)??吹胶⒆觽?yōu)橐稽c小事大動干戈,互不相讓。老師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花很多精力來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教會孩子和諧相處,以和為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做耐心的傾聽者能讓傾訴者有被尊重的感覺。很多孩子都不明白傾聽的意義,所以當老師請同學答問時,總是有很多的雜音,以致我無所適從,不知聽誰的好。有的同學沒有聽完別人的回答,就發(fā)表自己的“高見”,從而“得罪”了同學,引起了風波,攪混了課堂。記得有一次上思品課,我請一個同學談談“你的身邊有沒有不講誠信的事例”。答問者還未開口,一名搶答者已喧賓奪主,插上了一句“他自己就不講信用過,借了我的書沒及時歸還。”弄得那個同學很困窘,一怒之下,和那個同學反駁起來,一節(jié)思品課成了一節(jié)勸架課。正所謂禍從口出,那個同學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這樣給同學提意見,顯而易見是極不明智的所為,他的行為屬于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的表達權(quán)。長此以往,試問有幾個同學會和他交好呢?更有甚者,當同學之間發(fā)生了誤會,一意孤行,不聽勸解,致使矛盾越來越尖銳。最近我班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都急匆匆往教室趕。不知哪位同學進門后隨手就按了反鎖鍵,一位叫錡锜的男生剛好要進門,門鎖打不開,他誤認為有人與他作對,當門被打開后,他不分青紅皂白,給開門的同學就是一巴掌,那同學還未來得及解釋,就遭此“厄運”,委屈地哭了起來……由此可見,沖動是魔鬼,善于傾聽才能“化干戈為玉帛”。傾聽他人的心聲,能讓你走進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善于傾聽的人是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教師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同學們之間和諧相處,更應該彼此學會傾聽。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因為感恩的人內(nèi)心必定是充滿愛的。為了實施感恩教育,學校班級都會組織有關(guān)的德育活動,如國旗下演講,陽光孩子獻愛心等,具體到班級內(nèi),我們利用每周的中隊課、《陽光手冊》來布置德育作業(yè),感恩節(jié)的時候給同學朋友親人或師長發(fā)感恩的短信或E-mail等。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謝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提供的方便,感謝陽光和雨露,甚至還要感謝生命中每一份磨礪與收獲,惟有感恩才會懂得珍惜。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群體中,幫助與被幫助,愛與被愛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孤芳自賞不是美,只有懂得欣賞他人的人才是豁達開朗的,你的欣賞會給予他人動力和被人欣賞的安慰;同是,欣賞會讓我們贏得朋友和獲取知識,并激發(fā)自我完善的愿望。縱觀班級內(nèi)那些人緣好,組織管理能力強的孩子,他們不外乎懂得欣賞他人,懂得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從而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小新同學是班上的中隊長,也是同學們公認的小老師,老師不在的時候,她能把同學們管理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別看她身材瘦小玲瓏,連班上最調(diào)皮的同學也聽她的。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小新的過人之處就在于懂得欣賞。有一次我給她下達任務,叫她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準備一次班隊活動,她的能力后來證明是一流的,連班上成績最落伍的小聰也被他派上了任務,表演他最拿手的武術(shù)操。這一點,我不得不佩服,在班級活動中,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那些困難學生往往是老師們遺忘的對象??墒切⌒聟s能人盡其才,難怪同學們跟她鐵著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內(nèi)省是獨善其身之道,審視與反思,辯證地分析事物與自身,在內(nèi)省中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地完善它,是一種品德的修繕,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同學之間和諧相處,寬容之心不可無。每一個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取得進步。一個人犯了錯誤不要緊,“錯而能改,善莫大焉?!碑斖瑢W之間發(fā)生矛盾時,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問題,“退一步海闊天空”,何樂而不為?我任教的班級里有一個名叫小圖的同學,他平時極樂意為老師做事,擦黑板、關(guān)電源、送本子,忙的他不亦樂乎。可是我發(fā)現(xiàn)他很孤獨,下課不愿意與同學游戲,差不多就是老師的“跟屁蟲”,還經(jīng)常接到同學們對他的投訴,甚至有的同學還反映說他是女同學的“克星”。通過調(diào)查、家訪,我了解到小圖同學是一個比較小氣的人,難怪他下課樂意與老師為友了。這樣的孩子,教會他內(nèi)省,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改之,才能幫助他融入集體。否則,會影響到他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讓每一個孩子保持友愛,互幫互助,互諒互讓,互相欣賞,共同成長,讓和諧之花在孩子們之間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