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展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qū)第四中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蘊藏著強大的教育力量。美術欣賞是美育得以實施的載體,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欣賞,是憑借藝術作品展開的積極主動地再創(chuàng)造活動。學生通過美術欣賞,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陶冶,從而在精神方面獲得深刻的影響,能夠作用于人的感情,在精神上產生影響,這是美術欣賞的特點。而美術欣賞又是中學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在中學美術欣賞課中,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心靈、情感、生命力及個性、獨創(chuàng)性的集中反映。
美育不同于其他的德智教育只是單純地教授某單方面的知識,美育是存在于一切的教育中,尤其是美術教育教學中。而美術是一種直觀的視覺性藝術形式,其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展現(xiàn)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在美術的實踐教學中,只教授簡單的繪畫技巧是不能夠滿足美術教學的要求的,因此,只有將美學教育納入到美術教學的始終,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后續(xù)工作。美育教學符合美術教學中倡導的“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教育原則,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將美學思想滲透到美術教學實踐中,可以改變以往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
在美術的教學中除了教材內容的教學外,還有手工美術教學。正是由于其美術的廣泛適應性使得美育也可通過組織開展美術實踐活動滲透到美術教學中。這種實踐不僅體現(xiàn)在教材內容中,還可以利用校外的社會資源,請當?shù)赜忻漠嫾?,分享他的作品,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而請當?shù)禺嫾易哌M課堂,和同學們一道分享、參與、互動,現(xiàn)場感和體驗感強,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例如:我在給組織同學上課時,把國內著名剪紙藝術家、盤錦市老年大學剪紙工藝客座教授劉坤請到了課堂,她的剪紙作品構圖豐滿、活潑,線條優(yōu)美、靈動,剪工精巧、熟練,形象質樸、鮮活,充滿豐富的自然情趣和濃厚藝術魅力。在課堂先是展示她的剪紙作品,給同學們分享其作品的藝術特色。當一幅幅既含傳統(tǒng)剪紙的真諦更有現(xiàn)代藝術的風韻作品出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時,大家怎么也不敢相信,這些優(yōu)美的畫面出自一把小小的剪刀。到了最后環(huán)節(jié),劉坤老師手把手教同學們剪《河蟹圖》和《丹頂鶴》。盤錦有河蟹之鄉(xiāng)和丹頂鶴之鄉(xiāng)之稱,同學對此最熟悉不過了,很快便根據劉坤講的要領剪出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來,然后劉坤老師一一點評,這一課讓同學在開心快樂中,聽、看、動腦、動手參與,達到了美的情趣,獲得了美學體驗。由此可見,美育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方式除了課堂傳授美學教育外還有實踐美術活動的途徑。
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本質上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審美,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生活中到處都有豐富多彩的可觀察對象,僅靠美術教材內容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積極挖掘事物的特質,強化自身的認知和審美。學生要意識到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對自身審美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學生要具備一種觀察意識,對周圍的事物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觀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自然中、生活中多觀察、多體會,讓學生在生活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美的景色,從而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美術元素。同時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感受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觀察大自然的顏色,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主動地將生活和美術相結合,讓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美感,在美的感悟下煥發(fā)學生們的美術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在我的家鄉(xiāng)盤錦,那里是有中國最美濕之稱,有世界第一大葦田,有天下奇觀紅海灘,每天春天,上千只丹頂鶴來這里歇腳,補充營養(yǎng),有鶴鄉(xiāng)之稱。學校和景區(qū)共同建立了美術教學社會實踐基地建,我經常組織學生到這里觀看丹頂鶴棲息地觀察鶴的飛翔、跳舞、嬉戲、覓食等動作,然后進寫生。回校還進行展出,評比,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綜上所述,美育教學對美術教學具有重大的意義。美育不僅存在于美術教學的始終,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美術教學。美術教學需建立在美育教學的基礎上,而美育教學則依托于審美觀念和什么價值的培養(yǎng)。因此,研究和分析美育教育的滲透一方面將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益,另一方面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美術潛能,培養(yǎng)美術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