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曾經是陸地上的“巨無霸”,那海洋里也有恐龍嗎?它們會游泳嗎?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生活在白堊紀晚期、被稱作“海洋里的霸王龍”的滄龍,有一個獨特的技能——蛙泳。當然,科學家們是從滄龍化石得出的結論:滄龍胸骨巨大,位置很低,可以用來支撐強大的肌肉;骨骼結構顯示出它經常使用一種強烈的、向內向下的動作。這表明,滄龍可以用前肢游泳,進行類似蛙泳的運動。
聽說了嗎?器官移植將來可能要用豆腐、菠菜、冰塊來組織支架!聽起來是多么不可思議。
為什么要選用這些材料呢?因為這些天然的傳統(tǒng)材料比人工合成的材料功能更強、更可持續(xù)、成本也更低。就拿豆腐來說,豆腐被用作富含蛋白質的支架,可以通過促進細胞黏附來幫助傷口愈合。
看不見的細菌還是采礦的好幫手呢!看看它們怎么采礦吧: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生物采礦是傳統(tǒng)開采方式的一種替代,后者往往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
據(jù)說,地球上15%的銅和5%的金是利用細菌開采的??茖W家們也打算把這些細菌采礦高手送到小行星上,讓它們在那里為人類的采礦事業(yè)再立新功。
近日,一場特殊的馬拉松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正式開跑。說它特殊,是因為參加挑戰(zhàn)的兩名選手是截癱病人。曾經出行靠輪椅的他們,在“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變身鋼鐵俠,完成了馬拉松全程的比賽。
有了“外骨骼機器人”,截癱病人就像是裝上了機械骨骼和肌肉。他們可以通過手杖保持身體平衡,并在腳部4臺電機帶動下實現(xiàn)行走。而這個過程也有益于他們身體的康復治療。
最近,一家以色列公司與俄羅斯宇航員攜手,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是迄今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
為了制造出這種人造牛排,“亞力夫農場”公司設計了一種方法,模仿母牛體內的組織再生過程。該公司先在地球上將母牛的細胞收集起來,然后再將它們發(fā)射到國際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執(zhí)勤的俄羅斯宇航員隨后在微重力條件下使用3D生物打印機,利用細胞制造出了小規(guī)模肌肉組織。
近日,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了,其中一對獲獎者是來自瑞士的兩位師生科學家。他們首次發(fā)現(xiàn)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恒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引發(fā)了一場在宇宙其他地方尋找生命的革命。
那么,他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系外行星的呢?多普勒光譜儀技術是主要幫手,該技術可以測量行星和恒星圍繞共同重心運動時恒星發(fā)生的微小擺動,這種擺動使來自恒星的光發(fā)生藍移和紅移。目前,科學家已發(fā)現(xiàn)4000多顆支持生命生存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