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梅,陳凱華
(1. 合肥市一六八中學,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醫(y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安徽 合肥 260832)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盡管體育課是我國中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但我國中學生體質(zhì)健康問題依然不容樂觀,很多中學生存在肥胖、近視、體質(zhì)虛弱等體質(zhì)健康問題。另外,很多中小學的體育教學都偏重體育運動教學,而忽視體育運動文化教學,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文化認識不到位或認識錯誤,文化修養(yǎng)提升較弱。中學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的學生,中學體育教學的目標也是如此,倘若只注重體育運動教學而忽視體育運動文化教學必然會阻礙中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就目前來看,我國中學體育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學內(nèi)容單一,學生興趣不高。國內(nèi)外眾多研究學者已經(jīng)證明,體育運動與歷史學、舞蹈學、物理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lián)系。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shù)中學體育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是非常單一的體育類知識,并未涉及歷史學、舞蹈學、物理學等學科知識。單一的體育類知識易引起學生審美疲勞,不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二,偏運動技能,忽視運動文化。體育運動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健身功能,而健身功能的實現(xiàn)依賴于長期、反復、枯燥的體育運動訓練。這就使很多中學體育教師將體育教學與體育運動技能教學等同起來。然而,體育運動尤其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其除了需要學生掌握其運動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蘊含的濃厚文化。體育運動文化,如拼搏進取、愛國、刻苦訓練、尊重他人等,都需要學生學習與繼承,并發(fā)揚光大。 第三,體育課外活動匱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習慣。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是非常有限的,為了確保體育教學質(zhì)量,需要體育課外活動的有力補充。然而,很多中學的體育課外活動非常匱乏,且類型不夠豐富。體育課外活動匱乏問題致使學生在課外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時間非常少,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習慣。
中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關系著我國未來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作為新時期中學生,不僅要具備健康的體質(zhì),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與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太極拳引入中學體育教學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其一,促進中學生身體健康。太極拳是體育運動的一種,自然也具有體育運動最基礎、最重要的功能——健身功能。中學生長期學練太極拳,能夠有效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與運動系統(tǒng)等的生理機能;能夠有效提高耐力、柔韌、協(xié)調(diào)、靈敏、平衡感等身體素質(zhì)。其二,緩解中學生精神壓力。中學生受日常文化課學習與測驗、中考的影響,經(jīng)常會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很大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出現(xiàn)后,倘若不能及時排解,會嚴重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中學生在學練太極拳時,需要意念、動作與呼吸三者密切配合,在極放松、極輕靈的狀態(tài)下逐漸釋放積壓許久的精神壓力,然后產(chǎn)生積極、放松與舒適的心境。其三,培養(yǎng)道德品質(zhì)。太極拳能從體育文化、民族精神等層面提升運動者的思想覺悟。中華民族歷史悠悠,在漫長的歲月中,太極拳在保家衛(wèi)國、鋤強扶弱等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習太極拳相關歷史知識,能夠讓中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成才意義深遠。
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教材中以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項目為主,很少涉及我國傳統(tǒng)體育運動。太極拳雖然在我國廣為人知,但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很少涉及,即使有涉及也是將其作為學生的一種課外知識。將太極拳引入教材,能夠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認識,提高他們學練太極拳的積極性。開發(fā)太極拳校本課程的方法有二:其一,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與拓展等方式將太極拳知識融入國家體育課程和地方體育課程當中,以滿足學生學練太極拳的需要;其二,根據(jù)學生的太極拳學習需求,并充分考慮本校的教學硬件與師資力量,開發(fā)專門的太極拳課程。太極拳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具備“教課程”的能力,還需要具備“編課程”的能力。為了編寫更科學、更完善的太極拳課程,學校應制定清晰的體育教師培訓制度,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師的太極拳理論知識、運動技能與教學能力等進行系統(tǒng)化培訓。這樣體育教師才能科學合理地編寫太極拳校本課程。太極拳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可大大豐富中學傳統(tǒng)體育課程體系內(nèi)容,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有了新的選擇。那些對體育運動興趣不高的學生,可能會在充滿歷史感的太極拳面前重新激發(fā)學習體育的欲望。
體育具有很強的德育功能。中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離不開學校德育,需要學校德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政治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zhì)。太極拳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哲學思維,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活標本”。太極拳講究的心靜神寧、立身中正、形意相合等,能夠給學生思想以啟發(fā),讓他們對個人、對他人、對自然都有清晰而正確的認識與理解。當前,“立德樹人”已經(jīng)成為我國中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理念。體育教學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應當遵循這個理念,將“立德樹人”貫徹到體育教學全過程。相比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太極拳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根植于我國、發(fā)展于我國,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在太極拳學練中,愿意且樂于接受教師所傳達的德育內(nèi)容。需要說明的是,將太極拳引入體育德育,并不是說一定要在太極拳教學中才能將引入太極拳德育內(nèi)容,而是在任何體育運動教學中都可以引入太極拳德育內(nèi)容。例如,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教學中,教師都可以通過太極拳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穩(wěn)健性格、謙遜禮儀、愛國主義情操、民族精神等。
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外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而讓他們形成中終身體育意識,這對他們的未來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太極拳對運動場地、設施與器材的要求不高,同時對運動者的體能素質(zhì)也沒有很高的要求,男生、女生、肥胖者、瘦弱者都能可以學練太極拳。以上都為中學生在課外學練太極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具體實踐中,學校除了可以將太極拳作為學生大課間的運動項目之外,還可以定期組織太極拳表演與競賽活動。中學生年輕、充滿激情,喜歡挑戰(zhàn)與證明自己,太極拳表演與競賽活動,恰好符合中學生的上述心理,易與中學生產(chǎn)生心理共鳴,激發(fā)他們學練太極拳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太極拳表演與競賽活動形式要多樣,既可以是班級內(nèi)舉辦的小型表演與競賽,也可以是年級、全校舉辦的大型表演競賽。對于表現(xiàn)能力優(yōu)異的隊伍及個人,學校還可以安排其參加縣(市)、省乃至國家級的表演與競賽。為了確保學生課外太極拳運動的科學性,學校應安排專門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與監(jiān)督。另外,學校還可以組建青少年太極拳俱樂部,鼓勵學生參加。相比學生個人課外的太極拳運動,參加青少年太極拳俱樂部能夠讓學生的太極拳運動更加有序,且更能夠維持與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外學練太極拳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校應及時鼓勵與表揚那些在課外太極拳運動尤其是太極拳表演與競賽中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將其成績納入學生體育總成績當中。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太極拳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學校應當做好以下幾項保障工作。 其一,人力保障。首先,體育教師方面,招聘、培養(yǎng)一批太極拳理論知識豐富、運動技能水平高切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其次,選拔一批太極拳技能強、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讓他們帶動其他學生學練太極拳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安排相應的校內(nèi)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與心理咨詢?nèi)藛T,定期為學生進行體質(zhì)健康檢查與心理檢測,以保證他們以最佳的狀態(tài)參與太極拳教學活動,確保教學質(zhì)量。其二,物力保障。雖然太極拳對場地、設施與器材要求不高,但專門的場地與完善的設施與器材定能更加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為此,學校應根據(jù)本校現(xiàn)有的經(jīng)濟條件水平,科學、合理地建造專門用于太極拳教學的場地,并購置教學所用的設施與器材。其三,財力保障。學校應有設置專項的資金用于太極拳教學所用的各項開支,如場地建設、器材購置、教師福利、學生獎勵、表演與比賽組織等。經(jīng)濟條件較落后的學校除了積極尋求當?shù)亟逃块T的資金支持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尋求當?shù)仄髽I(yè)的資金支持。其四,制度保障。為了保證太極拳教學的有序開展,學校應建立健全太極拳教學相關制度,如《太極拳教學管理制度》《太極拳表演與競賽管理制度》等。
太極拳引入中學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jù)學校的軟硬件條件與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太極拳。就目前來看,開發(fā)太極拳校本課程、以太極拳為切入點開展體育德育、組織太極拳課外活動是教師將太極拳引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