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廣西岑溪市第二小學 廣西 岑溪 543200)
我們語文老師尤其需要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應當與時俱進,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模式,生動再現(xiàn)古詩文的內蘊,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率,我們主要是做到“三注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怎樣教,都要讓孩子們喜歡”,我們首先從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入手,提倡愉快誦讀,讓孩子們把誦讀經典當作一件樂事,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從眾心理,一個人單獨做一件事情,也許不會有什么興趣,要是幾個人甚至更多人都一起做這件事情,他的興趣就來了。同樣,一個人讀古詩較難,可是,全班都讀,全校同學都讀,則大大激起了每個學生的誦讀興趣。因此,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面向全體學生,要求一至六年級所有同學都參加誦讀詩文,同時,還要求老師、邀請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來,形成人人讀經典、個個誦詩文、處處有書聲的良好風氣,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誦讀氣氛。
2.1 注重課堂誦讀的引導。在激發(fā)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后,我們便以課堂作為主陣地,以入選課文的經典詩文為載體,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校園文化,為我們的古詩文教學服務,建立具有我們學校特色的古詩文教學新模式。在深入地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用充足時間引導學生去品讀詩文中千錘百煉的詩眼、千古傳頌的佳句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深入品味語言的內涵、節(jié)奏、韻味、美感,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豐富學生的想象,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如在教學《秋思》時,我們抓住“秋”字導入,引導學生在秋聲、秋風中去入情入境,在那封匆匆寫就的“意萬重”“又開封”的家書中去想象作者身在異鄉(xiāng)的那一顆思鄉(xiāng)思親之心,接著又在拓展學習、積累相關的思鄉(xiāng)詩詞:“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xiāng)”?!皶セ暌嗳?,兀然一身空”。這樣就使課堂教學與課外積累、情感的感悟和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我想也許正在孩子們還小,對詩詞的領悟還不是很深,可是試想一下,在多年以后呢,在他們離開家鄉(xiāng)與親人到了異鄉(xiāng)讀書、工作、生活之后呢?我們今天的教學又會起到什么作用?也許那時當他們再度吟誦之時,詩詞的境界就遠不是今天的感悟所能比擬的。
2.2 注重詩文內容的拓展。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的局限。在浩瀚的詩海里,教材上的古詩只不過是浪花一朵。我們不能只教會孩子欣賞浪花,而應教會孩子去遨游“詩?!?。而浩如煙海的經典詩文哪些是適合教孩子閱讀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從中精心篩選,提煉出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內容,并按特定的年齡,特定的情境歸納整理,有目的、有計劃的推薦給孩子們。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加大閱讀量,是我們開展經典詩文閱讀的另一特點,也就是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和遷移,教一篇讀多篇。整合的形式主要有:(1)同一作者的;(2)同一主題的;(3)同一情懷的;(4)同一景物的。
3.1 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體驗詩文積累的樂趣?!斑\用之妙,存于一心?!贝笞匀皇亲詈玫睦蠋?,我們常常讓孩子們去親近她、感受她:初春,讓孩子課余到野外感受什么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下過及時雨的第二個早上,我們會帶領孩子們讀“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笔⑾?,草木茂盛,荷花飄香,我們吟誦:“何事春殘意惘然,綠蔭幽草勝花鮮。夏稻長勢旺盛--我們的積累專欄里也已有了新詩詞:“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苯鹎铮覀兊慕淌依锩嬉彩乔镆獍蝗?,你聽:“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p>
3.2 引進激勵機制,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小學生最大的滿足感是得到別人的夸獎,他們說的某一句話,做的某一件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的贊賞、家長的表揚,他們就感到非常愉悅,那滿足感、幸福感溢于言表。因此,在誦讀經典活動中,學校、老師要善于設立各種獎勵機制,要給每個學生提供獲獎的機會,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獎勵的層次可分為班級獎和學校獎。在班里,形式上可以進行個人賽或小組賽,時間上可安排在周末或月末,檢查的方法可以橫向(生生之間相互比較)、也可以縱向(學生個體前后比較);獎勵的方式也要多樣化:可記分(背誦質量)而獎、也可記數(shù)(背誦數(shù)量)而獎;獎品可以是一本作業(yè)、一支鉛筆、一顆五星、一張獎狀、一封表揚信;榮譽稱號也要多樣化:可以設“背詩小明星”、“背詩小能手”、“誦讀新秀”、“小小擂主”、“小詩圣”、“小詩仙”等等,記錄學生誦讀成績,記載學生成長過程,向家長匯報誦讀成果,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總而言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百家友,嘗四方味。在誦讀經典詩文活動中,我們收獲著成功的喜悅。通過誦經讀典,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流動孩子氣,飄灑文學味,生長明詩理,充滿語文味,通過誦經讀典,我們的孩子少了一份粗野,多了一份書卷味,學生的性情變溫和了,舉止更文明了,語文素養(yǎng)也提高了,真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我們還會繼續(xù)努力,讓孩子們在五千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陽光的沐浴下,在唐風宋雨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讓經典詩文長久地潤澤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們的人生之旅時時有書香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