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新疆大學附屬中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適合于初中語文教學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主要包括精讀與泛讀兩種閱讀形式,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應當加強對學生精讀與泛讀方式的指導,并為學生選取合適的閱讀素材展開深入閱讀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閱讀鑒賞能力,讓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開拓思想文化認知,體驗主旨情感,收獲高效閱讀學習成效。
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開展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精讀探究方式對整本書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閱讀與鑒賞,同時要加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指導。首先,老師要為學生選定合適的閱讀文本來展開整本書教學探究。這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部編版的整體教材內(nèi)容進行綜合考量,例如在部編版的教材內(nèi)容中涉及到了較多具有歷史背景與民族意義文章例如《沁園春·雪》、《我愛這土地》《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些課時內(nèi)容。那么教師在選定整本書閱讀素材時便要從這些類別中進行同類別的選取,以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整本書閱讀方式的訓練對教材主要課時內(nèi)容產(chǎn)生一定的認知。根據(jù)這種綜合性的要求,教師可以選取《青春之歌》這一本當代文學史上的優(yōu)秀名著作為學生精讀探究的閱讀資料。根據(jù)這本書的內(nèi)容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閱讀學程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有效完成整本書閱讀體驗:
1.1 學程目標:學生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完整性敘述;選取重點人物進行深刻剖析,講述其經(jīng)歷并對其進行理性評價;了解書中各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能夠進行深入總結概括;選擇較為深刻的人物印象展開畫作創(chuàng)作,為畫作題詞表達觀點;掌握查讀、注讀、問讀等讀書方式;選擇文本優(yōu)美語句進行重點剖析,表述觀點;書寫文本閱讀讀后感,對書中社會與個人的關系進行剖析,發(fā)表自身見解。
1.2 閱讀時間:兩個月左右(每個星期需要進行閱讀1個課時,指導閱讀進行1課時;組內(nèi)討論進行1課時;成員課堂自我展示4個課時)
1.3 整本書閱讀流程設計:(1)學生自主閱讀,完成每天閱讀任務量與閱讀日志。(2)教師導讀,授予閱讀方法與技巧。(3)組內(nèi)分享與展示,成員合作探究,意見交流與思維碰撞,展示方式可以通過話劇排演、情節(jié)講述與深情朗讀等方式。(4)自我觀點表達,以讀后感、書評、書信等文字表現(xiàn)方式自由抒發(fā)觀點。
1.4 具體精讀指導方式:在閱讀到文本第2部第16章(林道靜守在北大門外女生宿舍看到兩個小孩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注讀方式在語句內(nèi)進行有效標注,例如人物的描寫方式、細節(jié)的描寫技巧、內(nèi)心世界描寫的處理方式;整句話所表達的情感,所表達的人物經(jīng)歷;所表達的政治抱負等等內(nèi)容。在學生針對整本書閱讀進行精讀導讀時,可以通過“方法——思維——素養(yǎng)”的主線穿插到的過程中,完善學生的閱讀方式,拓寬學生的閱讀探究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具邏輯性。例如在“注讀”中,通過“主要描述了什么——具體描述方式——達到的效果——表達的情感——直觀的感受與看法”這些方法對文本中的句子進行有效賞析,深化閱讀技巧,提升對文字的觸覺與感知能力。通過這種精讀的方式,提升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主旨思想把握,并豐富內(nèi)心精神世界,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整本書閱讀中另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泛讀,顧名思義,是對閱讀文本進行粗略閱讀。泛讀的能力要求是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能夠有效抓住一本書的精髓,了解大致脈絡,明確主旨情感。因此,泛讀的要求更為深入,是一門系統(tǒng)化的略讀藝術,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種泛讀方式在整本書閱讀中實施“七步式”泛讀指導法展開閱讀探究:(1)讀題目。讀題目或者書籍的種類、風格以及主要內(nèi)容。(2)讀前言,剖析作者的寫作目的、主要流程以及文本的層次結構與重要內(nèi)容的信息。(3)讀目錄,認知文章整體脈絡,作者的行文構思。(4)讀后記。明確作者寫作目的,書籍評價以及相關遺漏或補充的信息。(5)明提綱。選定閱讀內(nèi)容后進行自主閱讀,根據(jù)思維驅動列舉章節(jié)提綱。(6)觀點抒發(fā)。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與認知。
選取《蘇東坡傳》作為泛讀素材。(1)題目展示,說明書即為人物傳記,記錄人物事跡貢獻以及意義。(2)知前言。了解不同人文學是對于蘇東坡的多元評價,明確蘇東坡在繪畫、書法以及散文等各個領域的重要作為,將之與他取得的成功進行聯(lián)系,突出書籍中心思想。(3)讀目錄。本書分為28章,每章內(nèi)容在目錄中得以深刻體現(xiàn)。(4)覽后記。以更為清晰的視野了解蘇東坡在他一生中的各項貢獻與作為。(5)選取重點章節(jié)知曉蘇東坡的人生起伏,比如第7章《王安石變法》、14章節(jié)《逮捕與審判》、15章節(jié)《東坡居士》,到最后的《赤壁賦》展開針對性閱讀,其余章節(jié)略讀我直接跳過。(6)讀后總結,梳理層次列提綱。(7)評價發(fā)表,將自身觀點與對書籍的看法融入于讀后感創(chuàng)作中,提出對人物精神與品質的看法;發(fā)表對人物起伏經(jīng)歷的觀點與感受。通過這種泛讀方式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書籍脈絡結構、主要內(nèi)容及主旨思想,并深刻體會人物精神,收獲高效效果。
總的來說,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需要通過精讀與泛讀兩種方式進行針對性指導,合理安排學生閱讀流程與時間,授予學生閱讀技巧與方式,加強學生閱讀效果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