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濤
(廣東省深圳市紅嶺中學 廣東 深圳 518028)
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結合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與學的方式。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養(yǎng)成習慣”。初中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我會在起始年級或新學期開始等關鍵節(jié)點,結合學科特點,狠抓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
第一,每節(jié)新課都要求預習。由組長負責檢查,教師抽查。第二,明確預習要求,讓學生帶著目的、問題,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點,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第三,掌握預習的方法。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學會圈點勾畫,還要求學生盡量把知識延伸,與現(xiàn)實社會聯(lián)系等等。
在課堂中老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動性、參與性,還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尤其是要記錄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
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老師除了關注完成與否,正確與否,還要檢查學生是否按老師提出的要求來做,是否獨立完成作業(yè)。按要求做的,及時表揚,最好在課堂上表揚,并示范給其他同學看。從而讓做得好的學生體驗成就感,一方面激勵其向更好的方面發(fā)展。對有缺交、不交、抄襲作業(yè)等壞毛病的學生,則根據(jù)情況區(qū)別對待。
要注意:第一,趁熱打鐵,要求學生養(yǎng)成當天課程當天復習的習慣。第二,重視階段復習習慣的養(yǎng)成。它可以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整體、全局或聯(lián)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歷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等。
第一,在新課之前,有目的地布置學生收集相應信息,給他們提供相關的書籍、網(wǎng)站。第二,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大量地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如:開展深圳改革開放30年、香港的故事、時事大講堂等活動,讓學生在眾多的活動中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堅持,日積月累逐漸形成。正因為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此處取得成功。而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我們的教學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也將成為學生受用一生的寶貴財富。
在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圍繞打造高效課堂,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推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只有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制訂最佳的教學目標,精心準備課程,才可以實現(xiàn)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其一,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明確每一課的教學內容;過程與方法是載體,落實每一課的教學內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導向,升華每一課的教學內容。其二,體現(xiàn)層次性和可操作性,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出不同水平層次的教學目標,以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展。其三,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讓歷史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為學而學。精心備課則是在堅持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甚至三次的再加工,以期符合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需要。
第一,營造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tài),敢想、敢說、敢問,敢于質疑,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樂于發(fā)表意見,可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第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合作學習的意識。比如,在教學《宋元時代的世俗生活》時,我把這節(jié)課的內容分成“衣、食、住、行”等四個部分,讓每個學習小組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研討,然后請一位同學做代表面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各組同學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繪畫、音樂、表演、質疑辯論等應有盡有。第三、注意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歷史的變遷。這種聯(lián)系既可通過老師的課堂講解設計來體現(xiàn),也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探究題目來體現(xiàn)。
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訓練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訓練的具體內容,真正做到練在根本上,練在關鍵處;其次,練的內容和難易要適度,過易,學生“吃不飽”,學生訓練意識減弱,過難,學生訓練積極性下降,所以特別要注意訓練的梯度,使學生逐步達到訓練的目標;再次,要及時把握反饋,只有這樣,才能檢測出訓練目標達到的程度,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保障訓練目的的達到。
總之,課改以來,師生以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課堂教學中,在堅守原有優(yōu)秀常規(guī)的基礎上,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起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更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