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紅聯(lián)
奧地利德語作家弗朗茲·卡夫卡(1883-1924)是本世紀初歐洲文壇上一位獨特的作家。他用冷漠的筆法描繪出一個怪誕、扭曲、灰色的世界,并且經常賦予動物以人性。他的作品語言簡樸卻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情節(jié)怪誕卻具有超越時空的前瞻性見解。提到對卡夫卡影響最深的哲學家,人們無疑會想到尼采,叔本華,克爾凱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卻忽視了一位2000多年前中國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大思想家莊子??ǚ蚩▽χ袊幕?,尤其對莊子有著濃厚的興趣。莊子的人格本體論哲學觀和反異化思想以及莊子作品中瑰麗奇異的夢幻和語言都對卡夫卡的人生思考和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本文嘗試1)通過對比卡夫卡和莊子特殊的生活經歷找尋卡夫卡喜愛莊子的原因;2)通過對卡夫卡三部“異化”作品的簡要分析,探尋卡夫卡作品中的莊子因素;3)比較分析卡夫卡與莊子在“道”的認識上的分歧及其原因。
一.卡夫卡在個人生活上遭受了極大的壓抑和不幸:一是體弱多病的身軀帶給他無邊的痛苦,在他一生中他似乎死了一千次;二是家庭里,父親暴君式的統(tǒng)治造成他的人的尊嚴的喪失和人格的極度扭曲;三是幾次婚戀的挫折和不幸,使他的內心遭受曠日持久的煎熬;四是猶太人被排斥于世的孤獨感、無根的漂泊感和危機四伏的不安全感,使他常常產生莫名的恐懼;五是源于卡夫卡所處的時代。所有的一切把卡夫卡卷入到了一個自我矛盾,自我折磨,自我譴責的“悖謬”的漩渦。突出表現(xiàn)為他的行為上的雙重人格、思想上的飄忽不定和文學作品上的荒誕不經。他在性情上既怕孤獨又喜歡孤獨;對現(xiàn)實既逃避又反抗;對婚戀既熱烈追求又深懷怨毒;對人生既彷徨迷茫又追求完美??ǚ蚩ㄏ萑肷钌畹纳鎽n慮。
莊子名周,是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人,曾在蒙的漆園擔任過小吏。他家境貧困,居住在“窮閭阨巷”之中,“衣弊履穿”,炊米難濟,餓得面黃肌瘦。因為鄙棄仕祿,酷愛自由,追求放任、自在,所以寧肯過著貧困艱難的生活,也不愿屈志從仕,使身心受羈絆。
卡夫卡對老莊哲學,尤其有一種親切感,這是因為2000多年前,同樣生逢亂世的老莊要求“不物于物”,回復人的“本性”,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本體論哲學思想,在卡夫卡心靈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因為莊子對待人生世事那種清醒冷靜的理知態(tài)度,對于性情內向孤獨,厭惡政治和戰(zhàn)爭,決心做旁觀者的卡夫卡本人更有認同感。卡夫卡正是在人生的“悖謬”的漩渦中,從莊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和力量。并且從莊子哲學所具有的恍兮惚兮的多義性、不確定性和紀委廣泛的概括性、包容性中感受到某種超越的哲理而使精神得到極大的滿足,從極度的懷疑和彷徨、孤獨與逃避中獲得了對信仰和反抗的肯定和張揚。
二.在資本主義社會,異化可以說是極普遍的現(xiàn)象,而突出的表現(xiàn)是人變成物(金錢、機器等)的奴隸,最終也變成了物或非人。
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卡夫卡對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異化現(xiàn)象有深刻的理解。他曾經帶著悲傷情調說過這樣的話:“生活的傳送帶不知將要把人帶到何處,人與其說是生物,不如說是事物和東西”1。所以他能從總體上,而不是從個別情況中來觀察分析這個使人異化、顛倒的社會的種種怪相,使讀者把藝術化了的社會背景同現(xiàn)實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產生對照、聯(lián)想,探究社會的本質。
卡夫卡反對異化的思想和莊子提倡的“不物以物”,回復人的“本性”的主張不謀而合。莊子面對奴隸制度的崩潰和人類早期物質文明迅速發(fā)展,面對“無恥者富,多心者顯”(莊子·在宥)和日益劇烈的剝削和壓迫,掠奪和戰(zhàn)爭,面對人日益被“物”所統(tǒng)治和支配,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他在許多論述和寓言中都深刻揭露了階級社會產生以來,異化給人造成的壓力和痛苦。他在《莊子·駢姆》中寫道:“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在《莊子·讓王》中又寫道:“今世俗之君子,多危生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莊子提出了“不物以物”的主張,要求回復人的本性,第一次突出了人的個體存在,特別關注人的個體存在的形(身)神(心)問題,并且把形神問題最終歸結為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這便構成了莊子哲學的核心。
卡夫卡雖然沒有寫過專門的哲學論著,但他的所有文學作品,包括大量的日記、書信、和隨筆,都蘊含豐富而深刻的哲理。莊子的人格本體論和反異化思想都給他的超現(xiàn)實的寓言式創(chuàng)作以啟迪??ǚ蚩ǖ脑S多作品都描寫了孤獨的人在各種異己力量的支配和控制下不斷掙扎,不斷失敗,最終走向非人化,甚至分裂、變形、死亡的悲劇命運。他在創(chuàng)作中對夢境的追求和對象征、譬喻的運用,都有莊子影響的痕跡。他也象莊子一樣常常寫些人和動物變異的故事。但他又和莊子不同,莊子表現(xiàn)對物的逃避,通常采用“超越”的手法,以多層形象的類比和寓意,來指示某種真理的方向,從特殊的直觀領悟中去把握真理。他的莊周夢蝶的寓言和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都在點明精神對異化的超越。他在著名的《逍遙游》中強調,化掉物形,得其自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他把人提升為太空人,宛如大鵬神鳥,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歌頌生命的自我超越??ǚ蚩▌t經常賦予動物以人性,用“陌生化”手法來“疏遠”異化了的現(xiàn)代人和現(xiàn)代社會,從而鞭辟入里的深刻揭露造成異化的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兇殘。下面讓我們走近卡夫卡的三部“異化”主題的作品。
《變形記》中變成甲殼蟲的格里高爾完全是卡夫卡人格的化身,他對人間的愛和親情充滿著眷戀。但是,強權世界和異化了的人類容不得這條蟲,暴君似的父親給他以致命的打擊,家里人都拋棄他,最后他懷著溫柔和愛意幸福地死去。卡夫卡賦予蟲以人性,無情地批判無人性的現(xiàn)存社會??ǚ蚩ㄔf,既然我不能把人提高到上帝的水平,就寧可把自己變成一個無用的“蟲”。
他的另外一篇小說《一份為某科學院寫的報告》則寫了一個猴子變人的故事。猴子力圖擺脫猴子的生活而努力使自己變成人。以為這樣可以獲得自由。但是,自由是無法選擇的。自由是一種欺騙。他只有溜之大吉。這便是他變成人的可憐結果。
他的著名長篇小說《訴訟》,通過一個公民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最后被處死的荒誕故事,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司法制度的腐敗,層層剖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專制統(tǒng)治的暴虐?!对V訟》沒有描寫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某個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而是超越時空和個性,運用夢幻方式和象征性的超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手法,由表象到本質,由局部到整體,由暫時到長遠,由偶然到必然,用荒誕的故事反映異化世界的荒誕本質,使其具有普遍的寓意。
三.莊子認為上古時代之所以美好就在于一切都順乎自然,要想永遠保持這種“至德之世”,就要“無為”;后世所以墮落,就由于“有為”,有為就違反了自然。要想真正認識為什么必須順乎自然的道理,就要懂得“道”。那么道是什么呢?
莊子認為,宇宙和萬物不是起源于物質,而是起源于道。道是一種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而且它是自己產生自己,亙古以來就存在著,又永遠不會毀滅。莊子說的道不但是“無形”的,還是“無為”的。而這種“無為”的道卻能化生天地萬物,這就叫“無為而無不為”,這就是天道自然。既然天道是無為的、自然的,人道也應無為而自然,否則,如果有為,就會違反自然,破壞萬物的本性,而釀成大亂。
在莊子看來,人永遠也無法真正地認識“道”,而且也無須努力去認識它??ǚ蚩ㄔ谠S多作品中,通過把“皇帝”和“臣民”之間的關系寓言化,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道”所內含的神秘控制力。但是,作為一名追求極端性的思想家,卡夫卡認為,這種面對“道”所采取的“無為”態(tài)度無異于自我欺騙??ǚ蚩ǖ脑⒀孕∑贰对诜ǖ拈T前》可以被讀作對這樣一種態(tài)度的諷刺。他希望我們意識到,一味被動地等待在法的門前直到死去,無異于不經任何抗爭就首先舉手投降??ǚ蚩ê孟袷浅鲇谀撤N直覺,敏銳地察覺到了道家思想的致命弱點:一種根深蒂固的對權威的妥協(xié)性。當然,在古代中國,任何得以流傳的思想意識都必須具有這種特性,所以,我們也無須為此而譴責老子或莊子。但是,我們應該由此而警覺起來,應該充分地意識到過分拔高這一古代中國文化遺產的危險性。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卡夫卡和莊子同樣身處逆境恰恰是卡夫卡和莊子在文學及哲學觀點上不謀而合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卡夫卡和莊子都習慣以“異化”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卻都以“異化”題材來倡導“反異化”的思想。但不能忽視卡夫卡并不是沒有選擇地全盤接受莊子的一切觀點,卡夫卡意識到了莊子提倡的“道”的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他比莊子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了在權威面前的“無為”就是自我欺騙,就等同于不經任何抗爭就舉手投降,這也是卡夫卡較莊子進步的一點。
注 釋
1.崇慶余,姜建國:《變形記》——現(xiàn)實主義杰作,摘自《外國文學研究》,1989年11 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