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2017級 遼寧 沈陽 110000)
筆者根據(jù)朱洪翠的《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有效性評價表》對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使用進行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進而分析其使用現(xiàn)狀。
1.1 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目的單一,語料輸入缺乏真實性。語言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學生在相對完整、真實的情景中接觸、體驗、理解和學習語,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形式。在這種新理念的推動下,絕大部分教師都能認識到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性,也盡可能地去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筆者使用評價表發(fā)現(xiàn),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很少根據(jù)實際生活的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絕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指向于知識的習得。
1.2 課堂反饋形式單一,教師評價缺乏引導性。評價教師話語有效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回答做出適時的反饋。教師的課堂反饋分為兩種,積極的反饋和消極的反饋。大量研究證明,教師給予的積極反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機械的如“,”這類反饋并不能產(chǎn)生很好的激勵效果。通過調(diào)查分析教師采用的最多的反饋方式是直接加以簡中贊揚和重復答案加以贊揚。而一旦某位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屮碰到了困難,為了課堂時間,教師會選擇讓其他同學幫助反饋,很少采用引導學生自我修正的方式,這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學生積極思考再回答問題的機會。
1.3 課堂交互調(diào)整策略單一,師生互動缺乏多樣性。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策略在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掌握課堂提問策略,可以創(chuàng)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更多的課堂互動,從而非常藝術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達成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提問的策略主要包括追問、鏈接、重復、簡化、重新闡述等。其中追問技巧是一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的很好的提問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不輕言放棄,而是再接連問幾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語言輸出。鏈接則是教師在提問時,把幾個學生的回答以提問的形式連接起來,主要是讓學生能集中注意力。
2.1 精心設計課堂話語,提高話語的可理解性。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對語言輸入的理解是語言習得最基本的途徑,因此語言教學最要的手段就是使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輸入。他同時指出,我們的諾言得以發(fā)展的然過即通過吸收超出我們現(xiàn)有水平的繩解的語言結構,我們同時還能在課文情境內(nèi)容的幫助下理解不能自然習得的語言語法知識。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精心設計自己的課堂話語,盡量在課堂中使自己的話語更具真實性、針對性、邏輯性、規(guī)范性、激勵性、放性。同時,教師要善于根據(jù)課堂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調(diào)整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重音、句型為學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目標語輸入,充分發(fā)揮話語的指導、支持、促進和激勵功能。
2.2 巧妙設計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幵放性。通過課堂提問,教師一方面可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為重要的是,恰當?shù)奶釂柲軉l(fā)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積極的分析和思考,使教師和學生處于一種互動式的課堂交際活動中。展示性問題雖然思維含量低,但它能夠激發(fā)全體學生特別是英語學困生參與課堂交流。參考性問題依然更有利于學生自山發(fā)揮,啟發(fā)學生的理解力,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zhì)量,仍運轉不當,難免出現(xiàn)曲高和寡。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問題的分類研究,充分利用參考性問題和展示性問題的功能,并注意這兩類問題在一節(jié)課中的時空分布,力求取得最住效果。在提問時,盡可能多地運用追問和鏈接的話語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的課堂話語量,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技巧和語言素養(yǎng)。
2.3 創(chuàng)建生態(tài)教學時空,喚醒、激勵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當學生過度焦慮時,面對提問會陷入窘迫,從而又會降低其以后的學習動機,甚至企圖逃避學習。同時,教師不當?shù)奶釂栆矔觿W生的焦慮,產(chǎn)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本領,更要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創(chuàng)建生態(tài)教學時空,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投入課堂,主動建構新知。當學生當眾答題時,教師應該鼓勵全班學生,面帶微笑,側耳傾聽,并對學生回答的確部分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點評。當學生回答不完整時,可以耐心引導自我修正,或者請其他同學給予補充完善。對學生錯誤回答的反饋,也要充分肯定其錯誤的價值,并因勢利導答題學生活其他同學另辟踢徑,尋求正確的答案,一定要杜絕采用消極的反饋方式,挫傷學生答題的積極性。當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時:教師則可以無為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