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利
(重慶市北碚區(qū)文星小學 重慶 北碚 400700)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凝聚了編者們的智慧,有熏陶文氣的名家名篇,有指導習作的典范文例,還有一幅幅匠心獨運的精美插圖……就像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典型片段與習作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讀”與“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減緩作文的坡度,通過模仿、遷移,降低習作的難度,促進學生將學到的寫作知識直接內化為寫作技能。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模仿在教學中的價值?!胺聦憽笔且勒照n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表達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同時達到訓練寫作的目的,使課堂閱讀得到一定延伸。仿寫的訓練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1.1 仿句式。主要是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梢允悄》挛闹械木渥舆\用的指定關聯(lián)詞進行寫話練習,例如:“不但……而且……”、“沒有……沒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寫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通過對這些句式的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表現(xiàn)技巧,這是寫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1.2 仿順序。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學生在語言表達時要注意表達的順序,如:事情發(fā)展順序、時間順序、地點順序、方位順序等等,教材中有許多這樣的范例,我們可以有意識加以引導和訓練。比如西師版五年級課文《看?!?,是一篇描寫潮水變化的散文,作者通過不同的觀察角度,細致生動地把潮水的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展現(xiàn)在了讀者的面前。課文學完后,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處景物,并運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把它寫下來。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yè)里上,出現(xiàn)了不少的優(yōu)美片段:
“小河真美啊。它清澈、恬靜,令人神往,遠看它綠得像一條翡翠色的綢帶,蜿蜒曲折地繞著小山村;近看它清得可見河底的魚蝦。夜晚,彎彎的月牙兒倒映在清澈的小河上,是那樣的美麗,又是那樣的溫柔,此時的小河更顯的迷人。”
“雨,下了起來!豆大的雨點像斷了線的珍珠不斷地落下,雨越下越大,不一會兒就匯成了小溪“咯咯”地笑著、跳著,向前奔去。調皮的雨點兒像誰扔下來的鋼珠一樣砸在河面上,濺起高高的水花;像篩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鏡的湖面。雨“嘩嘩”作響,像千針萬線,把天空密密實實縫合起來。”
……
1.3 仿結構。結構的仿寫可以是段式結構仿寫,也可以文章結構仿寫。學生接觸較多的段式結構是總分式、總分總式、并列式等。我們可借機引導學生進行結構仿寫。比如,西師版四年級下冊的《校園交響樂》,作者從“蜂巢”“鳥島”“花瓣”三個維度,采用小標題的方式,通過一串排比和比喻,把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以及對校園生活的熱愛,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課后布置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帶著對校園的熱愛,再去觀察校園的人或物,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現(xiàn)行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國,許多課文是圖文并茂的,其圖意是文章的形神結合點,也可以是文章的補充點,抓住這些插圖進行練筆,既能感悟文章的主旨,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把文段寫具體?!队巫右鳌罚趯W生了解了詩歌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后,再來觀察插圖中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以《母愛》為題寫一篇看圖作文,學生對插圖進行觀察、構思,再結合實際發(fā)揮恰當?shù)南胂?,一篇小作文就出現(xiàn)了。插圖配文,讓學生與作者再次進行心靈對話,即能升華對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語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簡略,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可以找準這些“空白”,讓學生把簡練的地方寫具體。含蓄的地方寫清楚。
西師版五年級下冊《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講了銀行家愛德華在生死關頭,一次又一次按下電話,卻一次又一次放下,最后他只對母親留下了五個字“媽媽,我愛您!”他為什么打這三個電話,前兩個電話為什么通了他卻又掛掉,最后給母親留下這五個字,文中并沒有介紹相關的內容。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補白愛德華的想法,觸摸他的感情脈絡,從而感受親情在愛德華心中是“更為重要的事情”。這種隨文練筆,填補了課文的空白,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災難面前,愛德華把親情看得比金錢更為重要。
這樣子的補白形式還有很多,既可以補充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還可以續(xù)寫故事、改寫古詩詞等等。
語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舍得下“水”,摸清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妙用“材料”,搭建教材與練筆之間的慧心橋梁、只要我們在教學多動腦筋,定能為學生的習作打開“一扇窗”!